第91章齐灭宋之战
战国时期,在这片充满纷争的大地上,各国为了生存与扩张,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而齐国攻灭宋国的这场战争,无疑在战国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国,曾在周朝的历史长河中闪耀过独特的光芒。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宋国的命运却开始变得风雨飘摇。公元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夺取了宋国君主之位,其兄宋剔成君无奈之下只得逃亡至齐国。公元前318年,戴偃自封为王,即宋康王。
宋康王在位初期,宋国的国力竟一度呈现出强盛的态势。他挥师向东,讨伐齐国,成功夺取五座城池;转而向南,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拓展疆土三百余里;又向西出击,击败魏军,夺得两座城池。此外,还攻灭了滕国,讨伐薛国,一时间,宋国被称为拥有“五千乘之劲宋”。
但好景不长,宋康王逐渐变得暴虐骄纵。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盛血于囊,然后用箭射天,试图以此来威服鬼神。同时,他还沉溺于酒色之中,对于劝谏他的大臣,毫不留情地射杀。宋康王的种种暴行,让宋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于是,诸侯们纷纷给宋康王起了一个别称——“桀宋”。
与此同时,齐国一直怀揣着向中原扩张的雄心壮志。齐湣王察觉到宋国国内的混乱局势以及民心的离散。他深知,此时正是攻灭宋国、实现齐国称霸中原目标的绝佳时机。然而,齐国的这一计划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强大的秦国同样对宋国的土地和财富垂涎欲滴。
为了顺利实现攻宋的目标,齐湣王采纳了策士苏秦的建议,主动去掉帝号,并与赵国在阿地会面。在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齐国果断出兵攻宋,顺利夺取了宋国的淮北之地。次年,齐国又与韩、赵、魏、燕组成合纵联盟共同攻秦,与此同时,还出兵攻打宋国的平陵。
到了公元前286年,宋国再次陷入内乱之中。这对于齐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齐湣王当机立断,派遣将军韩聂率领大军攻宋。此时的宋国,百姓们早已对宋康王的虐政忍无可忍,民心彻底离散。面对齐军的进攻,他们根本无心抵抗,致使宋国的城池纷纷失守。齐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迅速攻破了宋国的都城。宋王偃眼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出逃至魏国,最终在魏国的温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齐国成功攻灭宋国后,国力瞬间达到了巅峰状态。齐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战国的舞台上,一时风头无两。然而,齐国的这一辉煌成就却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与高度警惕。秦国、赵国等国原本就对齐国的强大心怀忌惮,如今齐国灭宋后,势力进一步膨胀,这对韩、魏、楚等国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齐国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
燕国更是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时机,积极展开外交活动。最终,燕国成功与各国结成了攻齐联盟。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气势汹汹地向齐国发起了进攻。在济西之战中,六国联军大败齐军主力。随后,联军乘胜追击,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齐国在这场战役中遭受重创,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未被攻下,齐国几乎面临亡国的绝境。
经此一役,齐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齐国在战国时期曾经的霸主地位,也如同流星般转瞬即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齐国攻灭宋国的这场战争,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与不确定性。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若施行暴政,失去民心,那么即使这个国家曾经强大,也难以抵御外敌的入侵,最终必将走向灭亡。而那些企图通过武力扩张来实现霸权的国家,也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和反击。这场战争,成为了战国历史中一个无法磨灭的记忆,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