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五国伐齐

战国时代,七雄纷争,战火连天。齐国,在齐湣王的统治下,一度国力强盛,风头无两。然而,正是这份强盛,为齐国带来了一场几乎灭顶之灾。

彼时的齐国,南攻宋、楚,西击三晋,连年征战,虽战果累累,却也树敌众多。尤其是在攻灭宋国之后,齐国的势力如日中天,其土地肥沃、商业繁荣,让其他诸侯国羡慕嫉妒恨。燕国,这个曾经被齐国狠狠践踏过的国家,在燕昭王的带领下,卧薪尝胆,广招贤士,改革内政,一心想着报当年的破国之仇。

燕昭王敏锐地察觉到了齐国的孤立处境,他积极奔走,联络秦、赵、韩、魏四国。秦国,一直致力于维持东西力量的平衡,齐国的强大显然对其构成了威胁,于是欣然应允加入伐齐联盟。赵国、韩国、魏国,也对齐国的扩张感到不安,纷纷响应燕国的号召。就这样,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悄然形成,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前284年,春风尚未完全吹散冬日的寒意,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他们的目标,是在济水之西(大概在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与齐军主力一决雌雄。联军以燕国上将军乐毅为统帅,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肩负着五国的期望,心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

乐毅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他深知,这场战役不仅关乎燕国的复仇,更关系到整个战国格局的重塑。他回首看了看身后的联军,秦军剽悍善战,赵军勇猛无畏,魏军和韩军也各有其长。他心中暗自盘算着作战策略,一定要充分发挥各国军队的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而在齐国这边,齐湣王却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骄傲轻敌。他认为齐国兵强马壮,五国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齐军连年征战,士卒疲惫不堪,但齐湣王却对此视而不见。他依然我行我素,没有进行充分的战前准备。当时齐军统帅为触子,齐湣王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将士,致使齐军将士离心离德。

当五国联军抵达济水之西时,齐军早已严阵以待。一眼望去,旌旗飘扬,铠甲闪耀。齐湣王站在战车上,满脸傲慢,仿佛胜利已经握在手中。然而,他却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

战斗的号角吹响,联军如潮水般涌来。乐毅一马当先,挥舞着宝剑,大声呼喊着激励士气。秦军如猛虎下山,他们的战斗力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赵军也不甘示弱,个个奋勇向前,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插入齐军阵地。魏军和韩军虽然实力稍逊,但也竭尽全力,配合着秦军和赵军的进攻。

齐军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陷入了被动。他们的防线开始崩溃,士兵们惊慌失措。齐湣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轻敌是多么愚蠢,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拼命地指挥着军队,试图挽回败局,但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

乐毅敏锐地捕捉到了齐军的混乱,他果断地指挥联军采用分割包围的策略。秦军从一侧猛攻,赵军从另一侧包抄,魏军和韩军则负责切断齐军的退路,齐军被分割成了几块,陷入了绝境。

在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齐军士兵们有的奋勇抵抗,但寡不敌众;有的则丢盔弃甲,四处逃窜。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齐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济西之战以五国联军的压倒性胜利告终。齐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齐国的军事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乐毅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率领联军乘胜追击,继续攻打齐国。燕国的军队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着齐国的土地,一座座城池相继沦陷。

齐国,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强国,瞬间陷入了困境。百姓们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而其他诸侯国在战后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各自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济西之战,成为了战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燕国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而齐国则从此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影响深远,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骄傲轻敌必败,团结协作方能取胜。

岁月流转,济西之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它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和反思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