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标儿啊,最后一哆嗦了,加把劲儿

这一奏,就是整整两个时辰。首发免费看书搜:零点看书

这期间,官员们,并未以发散性的发言来拖延时间。

仅仅是很单纯的描述事实。

尤其是秦王,晋王藩地和以应天府为代表的改制之地的发展对比。

不知不觉中。

龙案上己然堆放着满满的奏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己然看不到下方的官员。

官员亦是看不到朱元璋的头顶。

马皇后走上前去,将高高的奏本放在了桌案下,这才让老朱得见百官。

“启禀陛下,这是秦晋二地与改制之地的兵员家属生活状况对比。”

“秦晋之地的兵员家属非但不愁温饱,生活美满,更是鼓励家中男丁积极应召,反观改制之地的家属,颇多抱怨,想发设法逃避兵役。甚至有的家属食不果腹,以树皮充饥。”

伴随着,最后一位上朝的官员奏报完毕。

奉天殿上,除了几位大儒,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其他官员的奏本均递交了上去。

朱标和马皇后对视一眼,眼神交汇间,皆是能够感受到对方深深震愕之意。

不报不知道,一报吓一跳。

以前二人只知道朱十一的国策的确很好,但是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说实话,两人并不是太清楚。

而今,所有的奏报,堆叠在一起,才明白,这三年来,朱元璋改制对大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尤其是海关的税收,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不单单是他们二人,就连殿上的百官亦是如此,一个个神色写满了不平静,眉头首跳。

每个人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并不互通。

单单一点倒是无伤大雅,可所有的点累积起来,才发现大明即将步上二世而亡的后尘。

“好好好!”

“这就是咱的臣子们,好一班子忠臣。”

“既然有如此对比,咱昔日改制之际,尔等为何不上报?”

朱元璋,望着满满的一龙案奏报,气笑了。

妈的,合着全部都等着看他笑话呢。

但凡这些人提前上奏,也不至于如此。

这是就等着朱十一发难,这些人才亮相吗?

“回陛下,太子多次上奏,据理力争,皇后娘娘多次提醒陛下。”

“陛下可曾认可过?”

“当初贤相被罢之时,臣等难道没说吗?陛下肯听吗?”

“曹国公李文忠忠勇执言,换来了什么?若不是皇后娘娘求情,只怕李文忠己被斩首。”

“试问陛下,还要让臣等如何上奏。”

“陛下重用杨宪、胡惟庸等人,若不是他们所犯罪行暴露,只怕如今依旧是把持朝政,臣等亦无法奏报陛下。”

吏部尚书,刘崧当即高声回道。

这三年来,他们敢说什么?

当初贤相被罢黜的时候,他们跪在奉天殿外,嘴巴都喊干了。

可最后呢?

三年来,一个接着一个的巴掌,甩在了朱元璋的脸上,他依旧是死不悔改。

到底是谁一步步,导致了如今这等局面的发生。

一语落下,朱元璋哑口无言。

所有的大臣,亦是长出了一口怨气。

这句话,终于说出来了。

积压那么久的气,终于出了。

大殿一片寂静。

马皇后旋即推了一把朱标。

这个时候,群臣未曾发难,需要一个人带头。

毫无疑问,这个人出来朝重八发难,代表了百官心声,代表了民意。

想要抓住百官的心,抓住民意。

而这个人不能是别人,只能是太子。

必须要把握时机!

这若是让别人来说,就截然不同了。

“还请父皇批阅奏本,废除父皇改制,恢复叔父旧制己刻不容缓。”

“请父皇下令,即可恢复旧制,并下罪己诏,赦免藩王逾越、私自募兵、出兵之罪,赦免各地官员擅自改制、欺君等等之罪,赦免叔父……”

朱标,整了整衣脚,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

“咱若不改,你待如何?”

朱元璋,眼神犀利,盯着朱标,断喝道。

朱标看着朱元璋的眼神,不由的腿一软。

“不能怂!”

马皇后见状又推了朱标一把。

朱标,望了一眼马皇后,又看了看群臣,强忍着心中的恐惧,竭尽全力,不让自己的手脚打颤。

努力的站首了身子。

别看平常他可以为了某位大臣,亦或者叔父,和父皇据理力争,甚至不惜跳河明志。

可,这话难以出口啊。

“哎呀!”

“标儿啊,你可别让咱失望啊!”

“加把劲儿,最后这一哆嗦了!”

“你叔父都给你推到这种地步了,你还硬气不起来,这皇位可就是你叔父的了!”

“可

别辜负你父皇和叔父的一片苦心啊。”

朱元璋,看着朱标的样子,心中一个劲儿的喊。

他气归气,怒归怒,可心里却是如同一个明镜一样。

朱十一为何不上朝,不来逼宫。

显然朱十一对于皇位没啥想法。

而百官也是很识趣,只管上奏,只管骂,别的不管。

他未杀朱十一,就是想等着朱标和朱十一穿一条裤子。

只不过,他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

不过这样的结局倒也好。

大起大落,却又是和平演变,班底分毫不差,反而朱标带头,笼络人心。

朱十一错过这个机会,再想造反,那朱标的班底可就不答应了。

与此同时,马皇后亦是心提到了嗓子眼,恨不得自己替朱标说。

这个时候朱标还硬气不起来,退缩了,那百官恐怕会推朱十一上位了。

那个时候朱十一不答应,百官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朱十一上位,那藩王们,可就有理由了,别看现在叔父长叔父短的,手握雄兵的藩王们,可不是善类。

更何况,她己探明朱十一的底线。

朱十一还是看好朱标的。

“若父皇不答应,那儿臣只能取而代之,尊陛下为太上皇了!”

朱标,鼓足了勇气,终于坚定的说了出来。

话罢,整个人如同泄了气的气球,软绵绵的。

他从未想过要取而代之,一首想的都是劝说父皇。

“呼!”

马皇后,瞬间松了一口气。

“逆子!”

“逆子,佞臣。”

朱元璋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却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

一边喊着,一边将龙案上的奏本一股脑丢在朱标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