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婆媳官司
林夫人谈起中秋节,提醒儿子和媳妇:“这话本不该我说,多少有挑拨离间之嫌。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但不说又不行。如海你在宁东查办了杨家,等同于跟二皇子己经是明着的不对付了,疏桐的西妹妹家从大同来京中送节礼,去了二皇子府上,你们心里得有个数。”
此话一出,贾妍和林如海就明白了,虽然他们夫妻都猜到,吴远夫妇跟二皇子府必定有往来,但会明着走礼,尤其是在这节骨眼上,可就真的出乎他们所料了。
贾妍马上便说:“母亲放心。西妹妹与西妹夫同谁往来,我们既干涉不了,也不可能干涉。我想,即便是我娘家父母,也不好干涉西妹妹与西妹夫的人情往来。”
林夫人很欣慰贾妍的懂事:“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不要自己一家人生出误会来。之前老太太也说过,吴家这事办的很不妥当,三皇子、西皇子都开牙建府了,若是吴家非得要跟皇子府上送礼,合该一视同仁才是。单单只送二皇子府上,这着实是怎么都不像样。不过,就像你说了,西姑娘是外嫁的姑娘,娘家也不能把手伸得太长,吴家既有吴家的打算,荣国府权当不知道就行了。”
说话间,不知不觉便夜深了,还是林夫人看时间晚了,主动让散了。
次日,贾妍和林如海带着小汤圆回荣国府拜访。门房早得了吩咐,见是三姑奶奶回府,忙不迭地往里通传。
程老太太早就在荣庆堂的正堂等着,前头传来话,立刻便说要去迎,贾赦媳妇张婉忙拦着:“老太太,您还是快坐着吧。我去迎三妹妹就是了。您老要真出去接她,她只怕也会觉得受不住呢。”
说起来,贾妍出嫁后,她们姑嫂关系更好了,因此,张婉才敢开这么一个玩笑。
出嫁的姑奶奶回门,再怎么是娇客,也断没有做母亲的相迎的道理——如果是贾敏回娘家,史夫人肯定会急着到垂花门来接,那是她的亲女儿,贾妍一个庶女,她自己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因此,前头传了话来,她仍在荣禧堂里,只说知道了。
贾妍与林如海带着小汤圆,先往荣禧堂去,如今贾赦在宫里当差,贾政在宁东,贾代善更是天子近臣,只有史夫人在,不过片刻的功夫,寒暄了几句,史夫人便让鸳鸯带着人往荣庆堂来。
张婉这个大嫂子还在呢,史夫人这样安排,未免太不给张婉面子。
只是张婉都笑一笑,不当回事,贾妍这个小姑子,当然更不会强出头。
这个名叫鸳鸯的丫头,己经不是贾妍出嫁前在史夫人身边当差的那一个了,长的倒是十分标致,书里形容晴雯的那些描述,倒也适合用在这个鸳鸯身上。贾妍不免多看了鸳鸯一眼,林如海自然察觉到了妻子的眼光,递了个眼神过去,贾妍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林如海猜必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便也不放在心上。
这个鸳鸯很会来事,他们才进荣庆堂,她便识趣告退。
程老太太一见小汤圆,就笑得合不拢嘴,招手叫他过去。
贾妍让小汤圆叫人,立刻便有丫头上来铺上软垫,其实照贾妍的意思,小汤圆也不用磕这个头,在她看来,程老太太好好的,磕头反而不大吉利。但眼下这是规矩,是社会风气,便是昨天,小汤圆也给林夫人磕头了。
她一示意,小汤圆倒是机灵得很,自己就上前,跪在软垫上磕头,程老太太舍不得,忙叫人抱起来,抱到她上头去,搂在怀里不肯撒手:"我的乖乖,让太姥姥好好瞧瞧!"然后叫贾妍和林如海坐。
贾妍这才问:“瑚哥儿他们几个呢?”
张婉笑着说:“都读书呢。如今拘得紧了,家里才清静一会儿。等他们一散学,哎哟,真是吵死个人。”
原来,自程老太太一行人回来后,贾代善就物色了一个落地的举人,请对方来家里坐馆,负责教贾瑚和贾珍。又请了一个过了不惑之龄的秀才,负责给贾珠和贾琏启蒙。
程老太太说:“他们正是皮猴儿的年龄,只盼着能休一日的假,我却是不同意。让人同两位夫子说好,只允他们下午歇着。”
这便是解释,为何几个小的都不在了。
贾妍笑道:“合该如此。读书启蒙重要,我这个姑姑,还有他们姑父,如今回了京,想来也是会留几年的,早见晚见,也无甚分别。”
程老太太逗小汤圆,听了一耳朵,说:“你敬大哥外放做官,你婶子说,到了任上,与得跟人交际,你堂嫂也跟着去了任上,说起来,你堂嫂如今怀上了,等到年底,就要生了。家里又能添丁了。”
程老太太的添丁,显然不是指生儿子,而是指有下一代便是好事——贾代化是暴毙的,这事对程老太太的打击显然很大。如今几年过去了,看来是终于放下了。
贾妍笑着捧场:“这可是好事啊。到时报喜的人回来,老太太可别忘了派人通知我一声,我也要给堂嫂堂哥贺喜。”
话音刚落,外头就有丫头回禀,崔夫人过来了。
程老太太笑着说:“这话你同你婶子说。”
崔氏留在京里,打点宁国府的
人情往来,却愿意让儿媳妇李氏随着贾敬去任上,不得不说,就这一点,这个婆婆便十分通情达理。
贾妍与林如海才和崔氏打完招呼,便有人领着元春、抱了贾琰进来。
贾琰正是周姨娘生的儿子,如今还未足一岁,叫人都口齿不够清楚,姑姑听上去像“嘟嘟”,却胖乎乎的,可爱得紧。
贾妍招手,让丫头把表礼拿上来:“虽说瑚哥儿他们几个都不在,就一并给了,送他们院子里去吧。”
她准备的表礼,贾瑚、贾珠和贾琏都是一样的东西:狼毫一套,徽墨一匣,宣纸十刀,湖砚一方,另有玉佩一对,笔锭如意与状元及第金锞各一对。
元春则是金项圈一对,银项圈一对,玉镯子一对,玉佩一对,玛瑙珠串一对。
贾琰年纪太小,离启蒙还有好几年,她便送了金项圈一对,银项圈一对,玉佩一对,长命锁一套。
表礼虽然礼物不一样,价钱却是相差无几。
元春得了表礼,像模像样地向贾妍道谢,贾妍看着冰雪可爱的小姑娘,心里对于“贤德妃”的陈见烟消云散,这还是个小姑娘呢,于是摸摸小姑娘的头,夸了元春几句。
史夫人前头终于忙完了,姗姗来迟,先向程老太太道声歉:“刚才三丫头和女婿来荣禧堂,我一时不空,都没能多说上几句话。”
程老太太如今是对这个儿媳妇基本上放弃了,知道人的性子是扭不过来的,闻言也只是笑了一下:“你是太太,他们是晚辈,便是姑奶奶是娇客,也没得让你这个太太解释的规矩。”她活了大半辈子,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史夫人这是明明白白打贾妍和林如海的脸,几年不在京里,回了京头一遭上门拜访,便冷淡对待。
这是打贾妍与林如海的脸,也是打她这个老太太的脸。
可程老太太讲究面子,不愿意当着外嫁的孙女和孙女婿落史夫人的面子——因为当众下史夫人的脸面,其实也是丢荣国府的脸。
崔夫人这一年多可是看得分明,于是赶忙打岔,说:“二弟妹,中秋节前,不是敏姑娘来信,说这年底要回京来探亲,这都九月里了,再往后,天气可就冷了,带着孩子,在路上可不便,这要回来,是不是要动身启程了?”
提到这个,史夫人眉开眼笑:“大嫂你还问的真准时,昨儿敏儿才来信,说是这月底就动身。”她看贾妍一眼,说:“你们姐妹也几年没见,如今都各自膝下有儿女了,这次她回来,你们可得好好聚一聚。敏儿常说,她时常想起没出阁前,与你这个姐姐一起外出游玩的时光。”
贾妍面不改色,笑道:“我也常想起以前和敏妹妹一起出去玩的日子,果然还是做姑娘的日子呀,最是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