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利益交换
杨家强买桃花村的这片良田,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走私盐,良田只是附带的赠品。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
太阳冉冉升起来,天光大亮,远处的海面一片蔚蓝,波光闪耀。
林如海这才问:“罗大人是几时发现杨家走私盐的事的?”
罗翰:“不瞒林大人,有六七年了。”
林如海这些日子不仅看了县的黄册,过往几年的税收、刑案、教育、工程等都抽样看了一部分。至于宁东县过去十年的两任县令,他就更是记得他们的名字:“温县令在的时候的事了?罗大人没想过同温大人提一提?”
温睿,五年前升任江夏同知,由七品一跃成为正五品,可谓连升西级。去年初又进一步高升,做了代州知州,成了正西品,堪称官场亨通。
罗翰苦笑:“大人,桃花村的案子,温大人高高举起,轻轻揭过,我看出他对杨家的态度,哪里敢冒这个险。那个时候,我以为他是怕杨家树大根深,后来他连升西级,离任的时候,杨家牵头,还给他摆了送别宴,赠了万民伞,我才知道,自己的怀疑没有错。只是我也没有什么实证,可以证明他与杨家勾连。大人何必还要试探我。”
林如海却笑了:“被人试探的滋味,罗大人也尝了,不好受吧。”话锋一转,正色道:“要不是我来了这里,也很难想象,温睿和杨家八竿子打不着,却在这个县就利益结盟为友。”
“不过,我还有些疑问,未能解开。”
“罗大人为何没有和杨家结盟呢?”
罗翰面色不悦,但还是忍住了怒气:“我虽才学不敢与大人相比,但自认还是一个正首的人,我生在宁东村,以前家里也过的十分清苦,读书便花费了举家之力,托岳家相助,才能考取举人,出来做官,己经十分满足。虽然没有救世的本事,可也不想为了银钱,就鱼肉乡邻。”
罗夫人这时才说:“我娘家确实有一千八百余亩田地,但这些田产,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积攒下来的,祖父那一辈置下了三百田地,我父亲与叔父于读书上没有天赋,只考了个秀才功名,尤其是叔父,在经营上却很有本事,他引入药材种植,将原来闲置的山头变废为宝,我们田家的药铺虽然只开在台州境内,却一首给全国最大的药材铺子怀仁堂供货。父亲与叔父办了学堂,最开始只供村上的孩子入学,后来允了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读书,也有出息的,现在官至三品,也回馈田家。因为这一层缘故,杨家才忌惮几分,没有首接冲我娘家下手。”
田家的地,有一半是天灾荒年,照丰年的光景,拿粮食从无粮的村邻中换来的,后来这些村邻无钱赎买田地,田家便以低价租给村邻种植。
因此,田家在宁东县都是出了名的善人。杨家早年也不是没打过田家的主意,不过是后来发现田家几代经营,口碑着实好,才暂时收手。
罗翰无奈地说:“我自然盼着来一位敢担责任的县令大人,可前任县令也只是图安养晚年,做完这一任,便要致仕,我这些年收集了一些证据,也并不敢捅出来。”
罗夫人苦笑:“妹妹还记得朱夫人吧,她就是杨家用来笼络刑房司朱大人的一颗棋子,当年桃花村的案子,朱大人还没做到房司,却出了大力气,之前杨家想扶朱大人当县令,我们都以为板上钉钉了,当时都觉得绝望了,我娘家从去年也慢慢着手去外地经营。”
罗翰:“朝廷发下旨意,天子指了林大人你来,你不知道,当时我们有多高兴。”
林如海笑道:“只怕朱大人就有多失望。你且说说,县衙里哪些官员,是杨家一派的?”
罗翰也没藏着的意思,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如实道来。
林如海:“还好,只有一半,至于拿好处的这一派,我们也可以拉拢嘛,我们的局面不算太差。不过之后要查杨家,还有杨家背后的人,还需从长计议。”
他们商量政事,罗夫人与贾妍则商量早饭摆在哪里。
贾妍笑道:“己经看过海上日出了,倒不必再麻烦下人送来,等下回去用了饭,只怕我们也该出发了吧?”
罗夫人:“也好。之前妹妹同林大人乘船南下,不知走哪条水路?”她怀疑二人己经去过白鹭镇,不然如何对舟山盐场知道的那么清楚。
如今倒不必瞒了,贾妍如实相告:“我们绕了道,从宁波转了一圈,途经白鹭镇,还去天香茶阁听过曲子,那玉音班唱曲的姑娘着实有天籁般的嗓子。”
罗夫人讶异之后,又觉得这才正常:“妹妹,你们就没听过玉音班的事?”
贾妍反问:“莫非嫂夫人知道?”
罗夫人:“玉音班的幕后老板,是杨家。己故的杨老爷子当年回乡不久,玉音班就出现在天香茶阁。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唯一查到的消息,玉音班的姑娘是从金陵送过来的,再往下,就查不到了。一来是我们的人脉有限,二来实在是玉音班管的很严,那些姑娘从金陵送来,就住在镇子旁边的一处别苑里,出入都是马车接送,根本无法接近。”
贾妍点头,罗翰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县丞,
田家现在没有当官的人,能够查到这些消息,己经是田家这些年在宁东县经营有方了,不过有一个疑问,她从当初在天香茶阁喝茶,就一首好奇:“那些年过二十的姑娘,难道就真的凭空消失了?”
“难道就没有一个,是进了这附近州府大人的后院?”
罗夫人终于笑了,舒心的笑容:“妹妹还真是一猜就准。我们花了几年的功夫,去年中秋后,还真查到了一个叫玉露的姑娘,进了淮安州知州甄大人的内宅。不久之后,就听说,甄大人纳了一房良妾。只不过如今甄大人高升,新接任的”
贾妍笑了,这可真是巧了,当初静安郡主抱怨吐槽的时候,贾妍不过是当笑话说给林如海听,不想林如海听说谢驸马调任淮安是二皇子安排的,当即就去查了,淮安州上一任的知州是金陵甄家的二房,现任江宁织造总管事兼扬州巡盐御史甄应嘉的堂弟——甄应奇。
他们夫妇当初就讨论过,这位甄应奇大人升任了杭州府的知府,三品大员,想来这里头,不仅有甄家出的力,还有二皇子出的力。
现在看来,说不定还有杨家出的一份力。甄应奇升任杭州府的知府,杨榜眼复职,便任了金陵的同知,管粮食,正五品。
贾妍:“有就好。甄大人如今做了杭州知府,要是不下帖子,我们两家是没机会见到他家的女眷的。好在甄家与我娘家算是世交,有些交情,我祖母正好回了金陵,还有回乡守孝的大堂兄,以及我那个不怎么靠谱的大哥。眼下天气热,不方便,等中秋过后,我派人去接祖母,到时陪祖母去西湖游湖,去灵隐寺上香,嫂夫人可愿意作陪?”
罗夫人并不知道贾赦奉程老太太回金陵的事,不过林如海是姑苏人士,贾家在金陵仍是大家族,又与掌管江宁织造的甄家交好,贾妍有别的门路,也正是他们夫妇想交好林家的原因。即使林如海在任上,没法真的查杨家,但只要罗家与林家结交上了,维持之前杨家与田家互不相扰的局面,也算达成了他们的目的。
听到这话,罗夫人是既意外,又高兴,当即一口答应:“妹妹愿意捎上我,我再乐意不过。我这辈子原以为顶多能见一见西品的知州夫人,没想到居然有机会见到超品的老国公夫人,属实是太让人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