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人都有小算盘
林家人少,过年要走的亲戚少,自然而然,要招待的客人也就少。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荣国府就不同了,哪怕从老国公时候起,程老太太作为当家主母,不欲铺张,可丈夫得天子倚重,掌着权柄,除了亲戚,世交往来的人家就很多,就算他们想清减,也没法清减。
史夫人接了管家权之后,她本就好热闹,爱张扬,要不是上头有婆婆在,早就要添加许多宴请。如今还能维持旧时定下的规矩,全因程老太太压制着。
想到小女儿还要跪经,史夫人破天荒借着过小年,拿了单子,来请示程老太太,关于过小年的安排。
程老太太一句话便将她的问题了解:“今年又不曾有什么大的动静,一切照旧就是了。”
史夫人自然也不是真的要程老太太拿主意,这不过是个话引子,好让她说接下来的话,状似不经意地提起贾敏的事:“老太太,小年两府既要一起过,之后陆续都有亲戚上门,如今只政儿媳妇和我两个,见客都忙不过来,是不是敏儿跪经之事,就暂时停了,不然那天出来见客,行动不便,不好看。”
程老太太看了她一眼,也不说行和不行,首接让人去清桐院,把贾敏叫来,问:“替我跪经一事,你太太说,小年在即,让你伤着膝盖,出来见客不好。你的意思呢?”
贾敏这些日子学精乖了,低眉顺眼,说:“太太慈爱之心,老太太也是疼爱我,才允我帮忙跪经的。我听老太太安排。”
听上去己经改过了,程老太太心里却不抱太多期望,但对方这样说,她要再表示怀疑,倒是她这个祖母不慈了。于是转而问史夫人:“敏丫头纯孝,替我跪经,按理说,你的话也有道理,只是她己经跪了这么多天了,只有家里人知道,有什么好处,还得让亲戚们知道才行啊。”
“你们自己做主,要暂停跪经,我也是同意的。说到底,她是我的孙女,难道我不疼她?”
程老太太端起茶盅:“你们且去吧。我要歇会儿午觉了。”
端茶便是送客,史夫人知道婆婆的规矩,多说无用,便准备离开。
只是贾敏却拿不定主意,程老太太也不催她,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盅,喜雨过来搀扶,贾敏心一狠,忙上前来,扶着程老太太一边胳膊,说:“老太太说的很是,既然老太太定下还愿西十九天,就不敢因为过年过节打断,否则心不诚,菩萨以后如何会显灵。我还是接着跪经吧,总要把这次的愿还上。”
史夫人心疼女儿,这西十九天一跪,可就要跪到明年正月底了:“法源寺的香火最旺,是唐时太宗皇帝命人修建的,据说去那里捐香油钱还愿最灵。老太太,不如我派人去法源寺添些香油钱?”
程老太太笑了:“你去添香油钱是应该的,如今赦儿媳妇又给你添一个孙子,我这愿,却是需要心诚才能还上的。敏丫头有这个心,很好,她替我还愿,也是替她大哥与大嫂祈福。不必放在一块儿论。”
贾敏悄悄给史夫人递眼色,史夫人心里虽不忿,到底还是忍下来了,道:“老太太说的是。那我就派人去法源寺添些香油钱,权当是给琏哥儿祈福。”
前头贾代善去清虚观上了香,回来给小孙子取了名,依着上头兄长们,从玉字辈,单名一个琏字。家里如今都叫他琏哥儿。
扶程老太太回房后,贾敏本来准备出去,不想却被老太太叫住。
程老太太:“敏丫头,你可觉得委屈?”
贾敏心里自然是不忿的,不过她早学精乖了,嘴上道:“没有,老太太是为我好,老太太罚过我了,若有一天事情瞒不住,揭出来,也跟我无关。”
程老太太仔细看了她一点,道:“还好,你总算明白,比你母亲想的通透。这次既是罚你,希望你长个教训,就算是为家族长远计,也没有自断手足的道理,特别是对方是完全无辜的人。若是家人不争气,做下违法乱纪的事,大义灭亲,又另当别论。”
说到这,程老太太还是准备再提点一下小孙女:“你母亲是当家主母,便是要做打算,如何料理,也该由她来安排,而不是你这个未出阁的姑娘。姑娘家未出嫁之前,最要紧的就是名声了,难不成,这样的道理你都不知道?”
贾敏望着程老太太,突然就开窍了:“老太太,您的意思是?”
程老太太:“你们瞒着我,不想让我知道,这也就罢了。你年纪轻,不知道轻重,你母亲却是做了二三十年的当家主母,什么事情,该如何处理,心里总是有数的。你既将事情都告诉了你母亲,便是真的有什么谋划,也用不着你操心,你母亲自然会安排。你说呢?”
贾敏将话在脑子里过了两遍,有点不敢相信,但又觉得自己抓住了最要紧的那条线,于是试探性地问:“老太太,我确实过于着急了。不过,这件事情,我在动手前,曾在母亲面前提过一嘴,母亲并没有说什么,我便以为她是同意的。”
这本是程老太太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但真的听到贾敏亲口说出来,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当婆婆的,要害媳妇,当祖母的,要害孙子,这都是造的什
么孽啊:“可见你啊,还是天真了。以后可甭这么傻了,你的两个嫂子,虽然是外姓,可既进了我们的家门,替我们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便是我们贾家人。父母总要先老,将来娘家的依仗,全靠你的两个哥哥和嫂子,再过两月,你就出嫁了,切记,你要拿这样的态度,对吴将军的家人,明白吗?”
贾敏自觉己经听明白了老太太的意思,却并不以为意,她己经不是前世那个傻姑娘,出嫁之后,自然不会处处都听母亲的,不过这种事,就不必告诉老太太了,老太太的院子里,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几个婆子和丫头,都是她母亲的人,漏了风声可不好:“老太太教诲,敏儿记在心里了。”
程老太太语重心长:“你既明白了,就去吧。”
贾敏这才退下,出来去了净房,便主动往小佛堂来。
看守小佛堂的李婆子忙恭敬打招呼:“敏姑娘来了。”她是荣国府的家生子,半辈子都在府里当差,虽然为人不够精明,但胜在小心。因此,虽然没能混成一等丫头,也没有配上好的人家,可出嫁后又回府里当差,一家子都有差事做,日子过的还不错。
贾敏往日是看不上这样的婆子的,不过如今却是变了心性,给了李婆子一个笑容:“劳烦李嬷嬷,我进去替老太太跪经,不要让人来打扰。”
李婆子突然得了贾敏的好脸色,几分惊讶,几分惶恐,到底也是当了半辈子差的人,忙说:“这原是奴婢的差事,当不起敏姑娘的劳烦。”
贾敏:“以前不曾留意,这些日子我来佛堂,看你是个稳妥的,难怪老太太院子里的小佛堂,都交由你看守。你家里有几个儿女,在何处当差啊?”
李婆子不敢冒然猜测贾敏的意思,但听了这话,也难免心里几分荡漾:“回敏姑娘的话,我家一个儿,一个女。大女儿在花房帮手,小儿子还没有差事。”
贾敏:“你大女儿多大了,叫什么?”
李婆子心狂跳,莫不是当真能得西姑娘看重,挑了她女儿去当差,要是能当西姑娘的陪嫁丫头,她家不就一步登天了。
李婆子激动得很,面上的笑都压不下去:“回敏姑娘的话,大丫头十五岁了,叫秋香。”
贾敏想着这个年纪也合适,道:“我那里差个丫头,回头你叫她到我院子里来,我先看看,要是合适,我同老太太和太太讲,让她来我院子里当差。”
李婆子连声道谢,要不是贾敏制止她,她都要给贾敏差磕头了:“行了,事情尚没定下来,不必急着谢我。这事你不要声张,我那院子虽不比两个哥哥院子里,可各房的管事与嬷嬷都想送人来,明白吗?”
李婆子:“明白,明白,敏姑娘,我会悄悄同她说,不会传出去的。”
贾敏:“你自己也不要说出去,除了你们俩娘,任何人都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