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当政,朝政腐朽不堪。朝堂之上,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为争权夺利,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公然卖官鬻爵,各级官职明码标价,真正有才能者报国无门。

在这样的黑暗统治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土地被世家大族和权贵疯狂兼并,无数农民沦为佃农,遭受残酷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天灾频发,旱灾时田地干裂、庄稼无收,蝗灾来临时遮天蔽日,庄稼瞬间被吞噬,瘟疫横行更是让无数百姓在病痛中挣扎,村庄里满是绝望的气息。

就在百姓于黑暗中苦苦挣扎之际,张角出现了。他出身普通,却心怀壮志,目睹百姓苦难,创立了太平道。张角以行医济世为名,深入贫困乡村,为无钱医治的百姓免费治病。他凭借精湛医术和神奇符水,治愈诸多患者,赢得百姓感恩与信任。治病过程中,他向百姓宣扬太平道教义,描绘一个人人平等、无剥削压迫的美好世界,告诉百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让百姓心中燃起希望。

自汉桓帝延熹年间(公元158-167年)开始,张角带着弟弟张宝、张梁,不辞辛劳地奔走各地传教。短短十余年,太平道信徒达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将信徒按地域精心组织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统领,各方皆成紧密战斗团体,随时待命。

张角暗中积蓄力量,选定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为起义时间。为顺利起义,他派人在洛阳寺庙和官府墙壁用白土写下“甲子”暗号,还派大方首领马元义前往洛阳,与宦官封谞、徐奉约定里应外合。

然而,距起义不足一月,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太平道叛徒唐周向朝廷告密。东汉朝廷震惊,迅速展开抓捕。马元义在洛阳被抓,遭车裂之刑,一千多名太平道骨干成员遇害。

面对这一变故,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二月的一个清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骤然响起。起义军头裹黄巾,手持简陋武器,向官府、豪强庄园发起猛攻。他们所到之处,焚烧官府、释放囚犯、开仓放粮,打得官吏和豪强狼狈逃窜。

汉灵帝刘宏得知起义爆发,惊恐万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他紧急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在大臣建议下,一方面大赦天下党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另一方面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守卫京城洛阳。同时,派遣皇甫嵩、朱儁(jun,四声)、卢植等将领,分路前往各地镇压起义军。

在颍川战场,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四月,朱儁率官军与波才领导的黄巾军激战。起初,黄巾军士气高昂、人数占优,朱儁官军节节败退,退守长社。波才乘胜追击,将长社团团围住。长社城内官军人心惶惶。此时,皇甫嵩率领援军赶到。他观察战场形势,发现黄巾军依草结营,便定下火攻之计。

夜里狂风大作,皇甫嵩令士兵手持火把靠近黄巾军营地,随后下令投火。大火瞬间燃起,迅速蔓延,黄巾军营地大乱。皇甫嵩和朱儁趁机率官军冲锋,与黄巾军展开厮杀。黄巾军大败,波才率残部逃窜。皇甫嵩、朱儁乘胜追击,在阳翟、西华等地再败黄巾军,颍川一带黄巾军势力基本被扑灭。

冀州战场,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五月,卢植率官军与张角亲自率领的黄巾军主力交锋。张角指挥黄巾军殊死搏斗,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持。然而,卢植因未贿赂朝廷派来视察的宦官,被诬陷作战不力。汉灵帝听信谗言,六月将卢植撤职查办,改派董卓接替。

董卓率官军到达冀州后,急于求成,贸然进攻,被黄巾军打得大败,险些丧命。此后,黄巾军在张角率领下继续与官军周旋。

长期战斗和劳累让张角身体不堪重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八月,张角在广宗不幸染病,虽经张宝、张梁悉心照料,病情仍日益恶化,最终病逝。张角之死对黄巾军打击巨大,内部出现混乱,士气严重受挫。

张角病逝后,张梁率黄巾军在广宗与官军作战。皇甫嵩得知张角死讯,九月率官军向广宗发动猛攻。张梁率黄巾军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激烈较量。黄巾军虽勇气可嘉,但官军兵力和装备占优。激战整日,黄巾军不敌,张梁战死,广宗失陷。官军入城后残酷屠杀,数万黄巾军将士遇害。

广宗失陷后,张宝率黄巾军余部退守下曲阳。皇甫嵩又率官军追至,十月在下曲阳与张宝展开决战。一番激战,黄巾军战败,张宝战死,下曲阳被官军攻占。

随着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相继战死,黄巾起义主力部队基本覆灭。此后十余年间,各地虽有黄巾军余部坚持战斗,但失去统一指挥和组织,力量分散。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武装联合镇压下,黄巾起义最终失败。

黄巾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给东汉王朝带来沉重打击。这场起义持续十余年,战火遍及多地,极大消耗了东汉的国力。为镇压起义军,朝廷大量征兵,耗费了巨额军费。与此同时,各地豪强地主趁机扩充势力,形成诸多割据军阀。东汉王朝自此陷入内忧外患,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百姓对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与反抗精神。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根基,此后,华夏大地陷入了群雄割据、烽火连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