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国人暴动
在西周历史的长河中,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28年)在位期间,除了对内实行一系列引发民怨的政策外,还与周边民族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战争。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一方面展现了周厉王试图通过武力来重振王室权威、巩固边疆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的矛盾,为后来的国人暴动埋下了伏笔。
周厉王三年(约公元前875年),淮夷进逼到洛邑,已成为周王朝的大患。淮夷是当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支强大的少数民族,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江苏、安徽、山东南部一带。他们的不断侵扰,对周王朝的东部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周厉王派虢公长父攻打淮夷,但由于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未能取胜。这一失利使得淮夷的气势更为嚣张,也让周王朝的统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然而,周厉王并未就此放弃对淮夷的征讨。之后,淮夷再次发兵向周朝进攻,一路浩浩荡荡,深入到周朝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周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领精兵反击。所率的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使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纷纷逃窜。周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淮夷,斩俘一百四十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的周民四百人。此次胜利在一定程度上重振了周王朝的军威,周朝的军力有所增强,周朝国威也有所振作。
除了与淮夷的战争,周厉王时期还与猃狁发生了多次激烈的冲突。猃狁是西周时期地处今天的甘肃瓜州一带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周厉王的父亲周夷王在位时,西周就与猃狁在距丰镐二京不远的洛河北岸进行过一场激战,震惊京师。此后,西周与猃狁的战争频发。公元前858年周厉王即位后,繁盛一时的周王朝已经逐步走向衰落,而日益强盛的猃狁民族经常向南侵袭,成为周王朝的严重威胁,西周王朝与周边的猃狁民族的矛盾日趋尖锐。
据“多友鼎”的铭文记载,某年10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直接威胁着京师的安全。于是周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双方激战的半个月内,共打4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将猃狁逐出周境内,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多友的战绩转告给了周王,于是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便把周王赏赐给他的铜器铸造成鼎,作为宴请宾朋好友的器具。
在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中,周厉王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些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支撑战争的开销,周厉王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内百姓的剥削,他实行的“专利”政策,禁止百姓利用山林川泽等资源,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同时,他对批评他政策的人采取极端的镇压措施,派遣大量的特务人员在京城中四处巡逻,监听百姓的言论,只要发现有人对他的政策表示不满或者批评,就立刻将其逮捕并处以严厉的刑罚。这种高压政策使得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终于,在公元前841年,一场震惊西周的国人暴动爆发了。百姓们长期积压的不满和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出来,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冲向王宫,要求周厉王下台,废除“专利”政策,严惩那些贪婪之臣。周厉王得知国人暴动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急忙带着亲信逃离了王宫,前往彘地避难。国人暴动成功后,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总之,周厉王在位期间与周边民族的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和尊严,但也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的爆发,使西周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王室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一系列的事件,对西周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