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牧野之战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牧野之战,改变了王朝的命运,书写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商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庞大帝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显露出疲态。商纣王帝辛,虽天资聪颖、勇力过人,却刚愎自用、骄奢淫逸。他大兴土木,建造鹿台、矩桥,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使得国库日渐空虚。酒池肉林的奢华场景,成为他纵情享乐的象征,而百姓却在沉重的赋税下苦苦挣扎。

纣王宠信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佞臣,他们阿谀奉承,为了满足纣王的私欲不择手段。在他们的蛊惑下,纣王妄杀王族重臣比干,这位忠诚正直的大臣,以自己的生命向纣王进谏,却换来残忍的杀害。箕子被囚禁,众多贤良之士要么被迫远离朝堂,要么惨遭迫害。纣王的种种暴行,让诸侯臣属们纷纷离心离德,商朝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帝辛致力于对东南夷族的征战,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也导致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国都朝歌空虚,无兵可守。这一决策,无疑为商朝的命运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而在渭水中游,一个古老的部落——周,正悄然崛起。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在这里,他们重视农业生产,施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周的国力在一代又一代首领的努力下逐渐强大。

周文王姬昌,更是一位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和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贤臣,这些人才各有所长,为周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赢得了诸侯们的敬重和拥护。他深知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大力宣扬“天命无常,惟德是辅”,为灭商大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姬昌去世后,其子周武王姬发继位。武王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推翻商朝的暴政,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为了观察诸侯在周文王死后的政治态度,同时检验灭商的准备情况,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载着文王的灵位,兴师东进,前往孟津。这个举动,既是对父亲的缅怀,也是向天下宣告周的决心。

当周武王率领着军队到达孟津时,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众多诸侯带兵前来相会,他们看到了周的崛起和商朝的衰落,纷纷响应武王的号召。然而,武王深知殷商六百年的基业依然强大,此时伐纣时机尚未完全成熟。他以“未知天命”为由,毅然引兵西归。此次孟津观兵,虽然没有直接引发伐商之战,但却让天下人看到了周的威望和诸侯们对商朝的不满,为日后的伐商行动奠定了基础。

到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敏锐地察觉到伐商的时机已经到来。此时,商朝主力部队东征东夷,国内守备空虚。武王果断地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国诸侯会盟,出兵进攻殷商。周军约四万五千人,按照《孟子·尽心下》的记载,有战车三百辆,虎贲甲士三千人。在进军的过程中,周军进展并不顺利,进入河南地区以后,突然开始持续降雨。但武王和将士们并没有被困难所阻挡,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向商朝进军。

公元前1046年2月28日拂晓,周武王率军到达牧野。这片广袤的土地,即将见证一场决定王朝命运的大战。商纣王得知周军来袭,也急忙带领军队抵达牧野,与周联军对峙。

此时,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也有文献记载是十七万)。然而,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其中包括参与修建宫殿和陵墓的奴隶。商军由于主力远征在外,来不及回防,纣王只好把这些奴隶武装起来,带上少量亲兵在后督战。

战斗开始前,周武王进行了一场庄严的誓师大会。他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着旄牛尾,站在高台上,威风凛凛。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扫视着下方的联军将士。他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回荡在牧野的上空。

武王提醒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联军将士们举起戈,排好盾,竖起矛。他引用古人的话,通过母鸡是否在清晨鸣叫进行比喻,表示殷商即将倾覆。

武王愤怒地指出,现在商纣王只听妇人的话,轻蔑地废弃了对祖宗的祭祀,舍弃先王的后裔、同姓长辈和兄弟不用,反而对四方诸侯国逃亡到商国的罪人推崇备至,信任使用,让他们做大夫、卿士等官,纵容他们残暴地对待百姓,在商国内外作乱。

武王表示现在自己要执行上天的惩罚,他要求将士们努力作战,行军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保持队伍齐整;刺击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也要等待队伍整齐。同时,他要求不要拒绝前来投降的商军,以便让他们帮助自己,并警告如果不努力,将士们自己便会招致杀身之祸。

周军将士们被武王的誓言所鼓舞,士气高昂。他们深知,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周的荣耀,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

战斗开始,武王先派姜尚带领精锐部队进攻商军。姜尚,这位足智多谋的将领,身先士卒,带领着周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商军。商军由于都是临时拼凑的部队,而且大部分都是被强行拉上战场的奴隶,对商纣王本就充满怨恨,更不可能为其效命。

商军前部刚与周军接触,便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这些奴隶们临阵倒戈,他们引导周军回头杀向纣王的军队。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商军陷入了极大的混乱。武王见此情景,果断地指挥大军压上。他率领着车兵,如狂风暴雨般猛烈冲击商军阵营。

周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他们怀着对商朝暴政的愤怒和对新王朝的向往,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在周军的猛烈攻击下,商军兵败如山倒。纣王虽带领亲兵奋力阻挡,但溃军早已没有斗志,商军大败。

纣王见大势已去,心中充满了绝望。他逃回了朝歌,穿上华丽的玉衣,在鹿台自焚而死。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暴君,最终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到了帝辛死的地方。姬发象征性的用箭射他,射了三发才下车,用轻剑刺他,用黄钺砍下帝辛的头,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帝辛的两个宠妾那里,发现这两个宠妾都已上吊自杀。姬发又射了三发,用剑刺她们,用黑钺砍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

至此,牧野之战结束,商朝灭亡,武王建立了西周。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它结束了商朝的暴政,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实行了一系列仁政,分封诸侯,制定礼乐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展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优势,以及在战争中灵活运用战术、团结各方力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