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桃笺暗许

深秋的晨雾浓稠如化不开的墨,

大武国边境的孙府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七娘踩着满地霜叶疾行,廊下铜铃被风撞出细碎声响,

惊得她心头一颤。

藏青色襦裙早被抛在箱底,此刻她身着桃红色罗裙,

在冷风中更衬得脸颊艳若朝霞,只是眉间凝着几分焦虑。

“站住!”

守门侍卫长枪一横,枪尖泛着冷光,

“七小姐这么早……主人不让他打扰。”

“让开!”

七娘扬了扬孔雀翎腰牌,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我有急事见大哥!”

穿过七重垂花门,正厅内沉香袅袅。

孙悟斜倚虎皮大椅,鎏金酒盏在指尖缓缓转动,

见妹妹闯进来,挑眉笑道:

“哟,我这眼高于顶的七妹,

今儿怎么有空来瞧兄长?莫不是西边的战事太平了?”

七娘跺了跺脚,裙摆扫过青砖地:

“少打趣我!安岩城那边……”

话未说完,她咬了咬嘴唇,耳尖微微发烫,

“亮山军缺粮少药,我想讨些物资送去。”

“安岩城?”

孙悟的酒盏顿在半空,琥珀色酒液晃出涟漪

眯起的眼睛突然闪过精光,

“我道是谁,原来是那位四渡淮水的方首领。

妹妹这是心系英雄,要做那雪中送炭的人?”

“你…… 你怎么知道!”

七娘的脸腾地红透,慌乱中打翻案上茶盏。

青瓷碎裂声里,她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

“他带着亮山军保境安民,

他还亲自带人抢了王员外的粮仓……”

“所以我这妹就就看上他了?”

孙悟起身逼近,伸手捏了捏她发烫的脸颊,

“方正不过是个带着几千残兵的山大王,值得你这么上心?”

“大哥!”

七娘猛地挣脱,发间银簪随动作轻晃,

“他四渡淮水时,带着几千人硬是从朝廷十万大军眼皮子底下突围!

那份胆识谋略,你见过几个?”

说到激动处,她眼眶微红,

“而且他为我,差点连命都丢了……”

孙悟摩挲着下巴,目光变得深沉:

“四渡淮水那场仗,我确实听说了。

换成是我,在那种情况下,也不一定做的比他好。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厉,

“亮山军终究是幽国叛军,他毕竟是幽国人,

你跟着他能有什么好下场?”

“我不管!”

七娘倔强地仰起头,

“我只知道他是个心怀天下的英雄。

大哥,你就当帮我这一次……”

她声音渐渐放软,“算我求你了。”

孙悟望着妹妹通红的眼眶,突然大笑起来:

“好好好!看在你这么上心的份上,物资可以给。

但这方正,我得见见。”

“好的,我这就安排你们见面!”

七娘兴奋得跳起来,转身就往外跑。

“让蛛巢去查查他底细,莫要让我妹妹受了骗。”

孙悟望着妹妹远去的背影,眼神一凛,轻声吩咐道。

“是,主人。”

暗处传来一声低音。

三日后,官道上二十辆驴车蜿蜒如龙。

车辕插着孙府杏黄旗,车篷里除了绸缎粮食,

还有用油布严密遮盖的精铁兵械。

赶车汉子们扯着嗓子唱着小调,惊起路边寒鸦。

七娘裹着狐狸毛斗篷坐在头车,

望着越来越近的安岩城城墙,掌心沁出薄汗。

安岩城西门前,方正正检查新砌的城墙。

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扬起漫天尘土。

吴永推了推竹骨扇:“将军,这排场……”

“是七娘!”

方正脱口而出,话音未落,

一抹桃红色身影已从马背上轻盈跃下。

七娘发丝凌乱,眼中却闪着兴奋的光:

“方大哥,我给你送物资来了!”

方正望着堆成小山的粮车,喉头发紧:

“七娘,这些…… 从何而来?”

“是我哥哥。”

七娘从袖中掏出一封信,

故意凑近时让发丝扫过方正的脖颈,

方正展开信纸,遒劲的字迹跃入眼帘:

“久闻将军用兵如神,四渡淮水之谋,孙某亦自愧不如。

若得闲暇,盼能一叙。”

他摩挲着信纸边缘,忽觉七娘的目光灼灼,

抬头时正撞见她躲闪的眼神,心中莫名一动。

“你哥哥是什么人?”

方正忍不住问道。

“你自己见到就知道了。”

七娘调皮地眨眨眼。

三日后,江心画舫。

孙悟倚着鎏金栏杆,望着缓缓靠近的小船。

方正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两人目光相撞,俱是心中一凛

对方身上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势,绝非寻常人可比。

“方将军好胆色。”

孙悟率先开口,斟了盏酒推过去,

“敢单刀赴会,不愧是四渡淮水的人物。”

方正端起酒杯却不饮,目光如炬:

“阁下邀我前来,不会只是为了品酒论英雄?”

“爽快!” 孙悟大笑,

“实不相瞒,若将军愿与我大武合作,

我不仅将妹妹许配给你。

亮山军粮草、军械,我全包了!”

方正猛地起身,木椅在甲板上划出刺耳声响:

“我虽造反,但始终是幽国人!

与你合作,岂不成了卖国贼?”

孙悟脸色一沉:“不识抬举!

如今幽国朝廷腐败,你以为靠你那几千人能成大事?”

“成与不成,皆是我幽国之事。”

方正将酒杯重重搁下,

“之前的物资,我愿双倍购买。

今后,桥归桥,路归路。”

看着方正决然离去的背影,孙悟攥紧了酒杯。

当晚,蛛巢送来密报:“方正乃舟山渔民出身。”

他冷笑一声,将密报投入火盆:

“继续查!能在十万大军中七进七出的人,会是个渔民?”

七娘得知消息时,正对着铜镜簪花。

听到丫鬟转述,手中银簪 “当啷” 落地。

她踉跄着扶住妆台,望着镜中失魂落魄的自己,泪水无声滑落。

窗外秋风呼啸,卷起满地落叶,恰似她此刻破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