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霓裳,”张良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这些年,委屈你了。”

霓裳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张良身上,眼神中带着一种深深的孺慕和敬意:“能为先生分忧,能为故国复兴尽一份力,霓裳不觉委屈。”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凝重:“先生,此番从咸阳匆忙撤离,除了巴忠之事,霓裳还打探到一些关于丹炉府的新消息。”

“哦?”张良眼神一亮,立刻追问,“可有更具体的消息?”

霓裳点了点头:“秦国对此物极为重视,不仅将丹炉府的方士全部转移到咸阳城西新址,还派了黑冰台的人严加看管,如同看守珍宝。据霓裳多方打探,此物名为“火药”,这火药威力巨大,声音巨大,浓烟滚滚,甚至有传闻……传闻它能开山裂石。”

霓裳接着说道:“此外,霓裳还听说,那个苏齐,似乎与丹炉府的事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不仅献上了火药的丹方,还被陛下封为官大夫,赐予食邑和黑冰台的护卫,地位已然不低。”

“霓裳,你做得很好。”张良赞许道,他心中迅速盘算着如何应对这个新的威胁。

“先生,这些日子……”霓裳迟疑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张良察觉到了她话语中的犹豫,“待会儿你同我细说。”张良对霓裳说道。

他再次将目光转向巴忠和巴信,“从今日起,你们兄弟二人,就暂且住在这里。我会为你们安排住处。你们要做的,就是养好身体,带起事之时再做安排。”

巴忠和巴信对视一眼,“是……张良先生。”巴信艰难地说道。

巴忠也垂下头,默默地应了一声。

夜深人静,村落早已沉入梦乡,只有几声零星的犬吠和远处山林的虫鸣。张良的住处,一间比其他茅屋略好些的土坯房里,油灯如豆,映照着两个相对而坐的身影。

“先生,巴忠此人,性情凉薄,贪生怕死,虽暂时慑于威势,但终非可信之人。”霓裳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冷意,她为张良续上酒水,动作娴熟优雅,与这简陋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张良端起粗陶碗,目光平静地看着跳动的灯火:“我知道。留着他,不过是为了制衡巴信,也为了将来那面‘巴家’的旗帜还有人能扛。至于信任……我不需要信任他们。”

他放下陶碗,抬眼看向霓裳,眼中带着几分感慨:“倒是你,霓裳,这次咸阳之事,做得干净利落,当真让我刮目相看。”

霓裳微微垂眸,长长的睫毛在灯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先生谬赞了。若非先生早有谋划,霓裳纵有天大的胆子,也断不敢在天子脚下行此险事。”

她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以及更早之前。

霓裳,本名韩霓,确实是韩国王室的旁支血脉,虽然到她这一代,早已远离权力中心。但秦灭韩时,家破人亡,父兄皆死于秦军屠刀之下!她与族中女眷皆被掳掠,几经辗转,若非张良暗中搭救收留,早已是一抔黄土。

张良告诉她,国虽破,但复兴之火未灭,

“你恨秦国吗?”张良问她。

“恨入骨髓!”她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你怕死吗?”

她沉默了片刻,想起了颠沛流离中病死的亲人,想起了那些秦兵冰冷的眼神和刀枪,最终摇了摇头:“国已不国,家已不家,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先生于我有再造之恩!先生之志,便是霓裳此生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