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明海禁,片甲不得下海
闻言,奉天殿一片静默!
‘可惜了!’
朱标好生遗憾,这么好的机会,竟然溜走了。搜索:小说魂 本文免费阅读
眼看着父皇震怒到了那等地步,本以为趁势可以让叔父朱十一出山了,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
关键,父皇拍板后,还找不到非要出兵的理由。
不管叔父曾经说倭国多么猖獗,多么值得灭国。
但如今的倭国,对于大明来说,真的微不足道。
“呼!”
胡惟庸,则是长出一口气来,自己相位暂时无忧了。
只要不启用朱十一,其他都是小事。
“陛下圣明!”
李文忠,胡惟庸等文武,纷纷行礼道。
“父皇,我大明虽不远征倭国,可倭寇之患,仍在啊,儿臣请命,启用朱十一出海剿寇!以扬我大明国威!”
朱标,再次请命道。
朱元璋眉头微皱,沉默下去。
脑海中急速思索应对之策。
放任不管不是啥好事。
一首用兵也不是个事,倭寇一首犯边,出海清剿的话,军费耗费甚重,得不偿失。
片刻后!
“即便出海征剿,亦无法将倭寇彻底根除,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传旨信国公汤和,颁发禁外藩交通令:除番邦前来朝贡,可允许其进入我大明境内,其余一概不允,凡咱大明沿海,片甲不得下海!”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撤销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令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另外废昌国县,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百姓和其他46山(岛)的百姓徙迁内陆。”
朱元璋,下令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若不海禁,这倭寇始终解决不了。
张士诚,方国珍在沿海根基颇深。
余部仅仅是藏匿于海岛的话,与沿海居民悄悄的贸易,亦可获得丰厚的物资。
很有可能不少刁民会给张士诚,方国珍余部领路!
出海征剿成本太大,若以此能够根除倭寇,那是最好不过了!
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ps:昌国县是如今大明的唯一海岛县,是今浙江宁波舟山!)
“父皇,此举万万不可啊!”
“叔父曾言,海上贸易乃是我大明国本,不可轻易封禁!”
“一旦封禁,势必在沿海地区激化矛盾。”
“沿海地区百姓本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而其地亦不宜耕种。”
“此举几乎堵绝了沿海地区百姓的正常谋生之路。”
“只怕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还望父皇收回成命!”
朱标,身子一怔,当即出列道。
朱十一曾和他说过,海上贸易至关重要,乃是大明税收一大项,海防必须要稳定,不能以倭寇之祸唯有实行海禁,否则沿海居民必定大量逃往海外。
而且民间私人海外贸易一旦被视为非法行经,民众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甚至会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朝廷整治起来,极其不利。
还告诉他,海上贸易若断,就等于将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让给了海域的番邦,让番邦反而发展了起来。
与大明发展极其不利,大明会越来越穷。
这一点,朱标铭记在心,当初朱十一被罢黜之际,昔日朱十一在各地开设的交易司被朱元璋大肆裁撤。
朱标拼命谏言,拼命保,但最后也就保下来太仓黄渡市舶司、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西市舶司。
可哪里想到,如今父皇更是一口气将西市舶司裁撤。
更是要实行海禁。
如此一来,大明海上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几乎毫无收益可言。
而朝贡贸易更是赔本的买卖。
朱十一在位的时候,老是以奖状的方式奖励来朝贡的番邦!是故,基本没啥番邦愿意来朝贡,多以民间贸易的方式往来。
叔父被罢黜后,父皇则是在朝贡贸易中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即对外国使团的
回赐远超过其进献的贡品。
很多番邦前赴后继的来朝贡贸易!
“你叔父自打七岁就跟在咱的身边,七岁之前穷的饭的都不饱,连海是什么只怕都不知道!”
“自从跟了咱打天下,何曾下过海?”
“整天喜静不爱动,老是和一群墨家弟子扎堆!”
“他到现在怕是连海都没见过,竟敢妄言海上贸易乃是咱大明国本!”
“他焉有脸面扬此豪言?”
“你又为何死心塌地的相信此等谬论!”
“咱大明要保护农业经济和防止商业的过度发展?。”
“你要知道海外贸易会促使商人富裕,进而剥削普通百姓!”
朱元璋,冷哼道。
看着这个榆木脑袋的儿子,属实有点头疼。
朱十一从小饿肚子,也就跟着他,才能吃饱饭。
所见所闻,均是跟着他。
也不知道怎么就学了一肚子歪理。
虽然朱十一的确聪明,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更是有决胜千里之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十一不明白商人对大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一味的鼓励商业,造成大明官商勾结盘剥普通百姓的民不聊生场面!
“父皇,沿海的普通百姓亦要生活!”
“若海禁,他们该如何生存?”
“怎可枉顾百姓!”
朱标,据理力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