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味打压,如何服众?
“有道是苏湖熟天下足!”
“历经元末战火,江浙地区仍然十分富裕繁荣。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放眼整个天下,北方、西南、川渝等地基本己是一片萧条,连繁华了数百年的徐州也被战火摧毁。”
“如今咱大明北境尚未安定,其他地区多贫困,理当减免税收。”
“反观江南地区多富户,土地肥沃,理当承担朝廷赋税,岂能减免。”
“再者若是江南百姓勤恳种植,为何不能缴纳足够的税粮?”
“定是那富户与当地官员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又抵触咱的治理,抗拒缴税,必须严惩!”
“传咱旨意,凡是抓到苏州逃亡的刁民,一律严办!凡是抵制朝廷税收的富户,一律抄家充公,决不轻饶。”
朱元璋,冷声道。
一来是苏州府的确土地肥沃,百姓多富庶,大明其他的省,想缴都缴不出来那么多的税。
一旦减免了苏州府的税收,那大明朝廷吃啥喝啥?
还指望着江南的税收,来平衡整个大明的税收,一旦减免了,势必造成国库空虚。
为使全国各地平衡发展,只能通过以江浙财富来补贴全国,用江浙来养活全国。
二来,是他朱元璋的一点小心思,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张士诚在早期的起义中,由于被元军百万大军围困,产生了一些心理阴影,因此他把平江城(苏州城)修得很坚固,城内储存了大批粮食,坚守城池几个月没问题。
当朱元璋兵临平江城下开始攻打时,才发现这座城池不好攻克,而且城内百姓还坚决支持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军队死磕到底,百姓这样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朱元璋。
当平江城陷落时,朱元璋为了收买人心,不能大肆屠杀当地百姓,可依旧有很多的江浙富户不配合他的统治。
但他也将这笔仇牢牢地记在了小本本上。
“是陛下!”
户部尚书,范敏听着朱元璋的语气,当即不敢做声。
不用想,因为这封奏报,苏州知府金炯定然要被锦衣卫详查,若是查出来点什么,那基本上就脑袋搬家了。
苏州知府,可是一个高危职业,自从朱十一被罢黜之后,几个月苏州知府就是一换。
他再言语的话,只怕连他都要牵扯进其中,得不了好!
“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自从叔父被罢免之后,您对江南地区实施非常严格的税收制度,而当地的税收以及其它的税收比其他地方多出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去年,我大明总税收是2900万石,反观苏州一地便是三百五十一万石,苏州这一个地方的税收就占到了我大明税收的一成之多。”
“而苏州的土地面积远不及我大明的一成。”
“大量的穷苦百姓西散而逃。不是他们不愿意耕种,而是也绝对不可以耕种,因为这个时候的土地税收己经达到了普通百姓无法承受的地步。”
“很多老百姓看着眼前的土地肥硕,可是根本没有办法耕种,只能让土地撂荒。”
朱标,立马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如此恐怖的收税比例,江南百姓们焉有不跑的道理!
“胡言乱语,苏州府本就富庶,富户多如牛毛,岂能和其他地方一概而论!”
“若不从这里加征税收,难道要从其他地方征收不成?征收的上来吗?”
“再者,这些人大多都是张士诚旧部,对张士诚念念不忘,难不成咱还要让他们再推举一个张士诚出来吗?”
朱元璋,反问道。
江南地区百姓们,大多都聚族而居,一旦手里有了钱,随时可以抱团造反。
况且,这地方的‘刁民’压根不服他的管理,他于应天府登基,明朝开启历史新篇。彼时,江南士族分化显著,极端现象凸显。拥护新朝者寥寥可数。
很多人,都对当初张士诚念念不忘,哪怕到现在亦是有人热情的称呼张士诚为张王!
甚至有士人拥护元朝,对朱元璋的明朝漠不关心!
江南有遗民诗人850余,多为学者大儒,影响深远。他们以遗民自居,不向朱元璋效忠。同时表示他们是元朝的子民,绝对不会效忠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激进者或隐山林,或守节不屈,甚而自尽。
“父皇,叔父曾说过我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很多名门望族都会持反对意见,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新朝代刚刚确立之初必然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即便他们是在元朝身为南人地位最低下的那一档。”
“他们好多家族,都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积攒下来的财富。”
“而我大明建立,必不可少的和这些家族的利益发生冲突。”
“一方面他们要保证他们所有的利益以及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如果归顺了明朝之后,万一元朝的军队重新卷土重来,那么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叔父说过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只要我大明能够安稳的
存活下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只需要时间慢慢的积淀,其余的都不是大问题。”
“再者,江浙之地自古就十分富庶繁华,巨贾云集、文教兴盛,可谓人杰地灵之宝地。”
“叔父昔日科举政策,对江南士林择优录取,对于南北士林中人一视同仁,反观父皇您这边下诏令规定江浙人士不得进入户部任职。上至尚书侍郎,下至普通官吏,户部都不能有一个江浙人士存在!”
“这就导致江南士林越发觉得不公平,再加上税收颇重,他们更加不愿服从我大明的统治。”
“儿臣以为,理当恢复叔父制定的税收政策,鼓励江南人士经商,从商业上将土地税收弥补回来,放宽江南士人为官的限制!”
“唯有这样,方可让他们感受到我大明的宽容,让百姓在我大明统治下,真正的富庶起来,如此才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的为我大明所用。”
“一味的打压,就算是将江南人士全部杀了,那由如何能够服众?”
朱标,沉声道。
之前因为江浙管理的问题,朱元璋和朱十一经常吵。
不过那个时候天下未定,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朱元璋做出了很多退让。
而如今朱十一被罢黜,朱元璋则是开始严厉打压江南地区。
两年间,江南文人不知道死了多少,朱元璋的严酷手段下,幸存下来的文人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