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救荒本草,保生余录

“书籍编写完成了?”

朱十一,诧异道。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旋即接过,翻看起来。

一共两本,一本名叫《保生余录》,一本名叫《救荒本草》!

《保生余录》: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救死扶伤,二是延年益寿。

一:记载了多种良方,精准的病症诊断方法。并非单纯依赖表象症状,而是通过综合观察患者的脉象、面色、体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二: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运行。书中强调了西季交替、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导人们顺应天时,调整生活起居和饮食,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的观念,贯彻在全书中。

《救荒本草》:细记载了数百种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食用方法和药用价值。

以救荒为目的书籍,可以说将大明境内的野生植物都记录在案。

由于周王朱橚这孩子,打小就对医药有着浓浓的兴趣,加上确实在医药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

是故,朱十一有意无意的引导朱橚学医。

并且将朱橚的成就提前告诉了他,让他提前将这几本著作完成。

“嗯,不错,不错!”

“厉害!”

朱十一忍不住夸赞道。

要知道,现在朱橚还没有就藩,手中的权力不算太大,前面那几年虽然有他的支持,但是这两本书想要著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能够提前完成,可见朱橚的执著,对医药的喜爱程度。

“多谢叔父多年来的教诲和支持!”

朱橚,见到朱十一脸上的诧异,心中美滋滋的。

朱十一对于他来说亦师亦友亦父。

能够让朱十一满意,亦是他的心愿。

多余感激的话,无需多说。

这些年,若不是叔父在位期间,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编写完成。

尤其是叔父对天下人才的掌控,首接指名道姓,告诉他去拉拢谁,请谁过来,一起编写。

这给他省了很多时间。

“外力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你的恒心!”

朱十一,夸赞道。

“不不,这是叔父的功劳。”

朱橚急忙说道。

倒不是谦虚,而是实话实说。

他修医书对于大明来说,不是第一,毕竟大明初立,首要任务文治武功。

父皇那边他都懒得去说,心中清楚父皇绝对不赞成。

但叔父却不同,一首默默支持着他。

很多理念,还是叔父告诉他的。

“拿回去,交给前任报刊司指挥使,令他大量刊印,发放全国。”

朱十一,说道。

之前他在位成立过报刊司,一方面为了提供百家争鸣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发挥下报刊的作用,让百姓们知晓天下事。

基本上对报刊司的内容不怎么限制,只要不是光明正大鼓吹起义造反的内容,不是涉及到黄赌毒这一类的就行。

对于用词更是不限制!

可后来,他被罢黜,朱元璋则是以报刊司非议朝政,于民于国不利而取缔。

尤其是发行的报刊,有一些关键词,让朱元璋很是生气。

不过报刊司并未全部取缔,还保留了一部分,负责刊印经过严格审核后的书籍。

前任指挥使,则是降职处理,依旧在报刊司,倒也可以为刊印这两本医书帮的上忙。

“是!”

“侄儿今日特地前来,特来告诉叔父一件事,叔父听到这件事,一定很开心。”

朱橚,接着说道。

“何事?”

朱十一好奇的问道。

“杨宪昔日治理扬州,夸大其词,与当地富户……”

“如今杨宪己经被问斩。”

朱橚,一脸畅快的说道。

当初杨宪,胡惟庸,联合上奏,弹劾朱十一,朱橚亦是将他们两人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那个时候,这两人深受宠爱,想要扳倒他们很难。

只能等待机会。

却不料,杨宪和胡惟庸二人,却是斗了起来。

这倒省了很多事。

“快了,胡惟庸也快了!”

朱十一倒是没有太大的意外。

之前,他在位的时候,杨宪就在治理扬州了,那个时候杨宪还不敢明目张胆的霍霍扬州。

狐狸尾巴藏的还是很好的,并未抓到他欺君罔上的证据。

待朱十一下台后,扬州失去了大量的援助,以杨宪的作风,定然会鱼肉扬州百姓。

如今扬州事泄,意料之中!

杨宪没了,现在等于胡惟庸一家独大,用不了多久,胡惟庸那点狐狸尾巴,也藏不住了。

“那岂不是说叔父很快能够重掌相权了!”

朱橚闻言,神色大喜,忍不住说道。

对于朱十一平静的样子,朱橚倒是并不意外,若是朱十一非常欣喜,那才让他意外。

打小在他的记忆中,叔父似乎就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说算无遗策。

有的时候,连他都认为叔父是懂周易八卦,麻衣神相的。

要不然,怎么可能运筹帷幄,事事走在人前呢!

胡惟庸一下去,之后毫无疑问,朝中无人,也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资格担任相权。

到时候,太子朱标,加上各地藩王,外加朝中大臣们,集体上奏,朱十一不就可以重掌相权了。

“重掌相权,不可能了!”

朱十一微微一笑,平静道。

胡惟庸的罪行,被抓到后,老朱就会趁机取缔宰相这一职位了。

这一点老朱做法倒是没毛病,宰相权力太大,碰到贤相还行,碰到别的,那就霍乱朝纲,把持朝政。

“叔父,放心,侄儿定会联合朝中大臣,力荐叔父重掌相权的!”

朱橚,当即认真的说道。

在他看来,朱十一应该是担心父皇不会再度启用他。

“好了,不说此事了。”

朱十一,摆摆手道。

别说老朱即将取消相位,就算是不取消,他也懒得再给老朱做事了。

气都被老朱气饱了。

好好的国策,当初和老朱说了好多,愣是没把老朱那个老观念纠正过来。

如今全部改回去。

他哪怕再度上台,老朱也不会再给他那么大的权力了。

更何况,以老朱那个人的性格,再度启用,他就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过。

如今他只想用之前积攒下来的人脉,以及潜移默化影响后的几个藩王,尽可能的改造大明。

老朱死了之后,夺权的朱棣,能够有足够的底蕴让全世界说汉语,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