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华表峰]
混沌初开之际,盘古开天斧劈落的碎屑中,有一截“不周残柱”坠入江南。千万年斗转星移,柱身吸日月精华,纳山川灵气,竟在灵山北麓凝成一峰:圆如磨盘,直插云霄,上下粗细相若,壁如刀削,阳光折射处可见纵横条纹,恰似天地初开时的星图刻痕。峰顶生有三株“铁骨松”,根扎石缝,枝如青铜虬龙,针叶经千年风雪磨砺,竟能划破云翳,故山民称其“华表峰”——取“以表天地,镇护八荒”之意。
西周末年,天河星官“少微子”在天庭观星,见斗牛之间有赤气上冲,俯瞰人间,正见信州大地龟裂,百姓抬着枯骨祭天。他本是不周残柱所化的玉精,素与水精同源,见此景长叹:“吾掌星辰,却不能润苍生,枉为天官!”遂解下象征星职的“璇玑玉佩”,化作青光坠入灵山,足尖轻点华表峰巅,竟将残柱遗韵唤醒,峰体隐隐发出钟磬之鸣。
“好个浑然天柱!”少微子抚柱而笑,袖中飞出三粒松籽,植入峰间石缝,瞬间长成铁骨松,针叶间竟流转着银河碎屑。他取腰间玉壶,倒出半盏天河水,绕峰三匝,但见峰壁浮现出“水润木生,木固土存”八字,正是治水护土的先天道纹。
二、松根结庐:星官降世护桑麻
少微子在峰腰寻得天然石穴,以星砂为砖,月华作瓦,建成“璇玑庐”。门前铁骨松的根须竟自发编织成门,松针随星象变化开合——北斗指东则开,斗柄指北则阖。每日子时,他必登峰观星,双掌按在柱身星图上,体内玉精与峰体残柱共鸣,渐至“人柱合一”之境。
周幽王三年,江南大旱,连灵山的千年银杏都枯死过半。少微子踏星而来,见山民们在干涸的河床前跪求,便取下璇玑玉佩,插入峰脚石缝:“此峰乃天地水脉之枢,尔等可沿柱身水纹开凿。”百姓们依言而上,果然见青灰色水纹处有水珠渗出,顺纹而下,竟在峰底汇成暗河。
“松针承露,石缝引泉,莫教点滴付尘埃。”少微子教村民们用铁骨松针编织“承露网”,挂在峰间石缝下,清晨收取雾露;又在柱身刻下“节水十二诀”,从灌溉到饮用,皆按星象时辰规划。他见孩童们捧着陶罐接水,便将璇玑玉佩的碎光融入水中,从此峰泉自带星芒,饮之百病不侵。
三、旱魃临世:星砂斗气化甘霖
春秋时期,旱魃乘“赤松子之乱”降临灵山,化作赤焰巨鸟,双翅扇动处,连华表峰的铁骨松都卷起针叶。少微子登上峰顶,见巨鸟口中喷出的热浪已将柱身星图烤得模糊,忙掐“北斗控水诀”,以自身玉精为引,沟通峰底暗河。
“天柱不倒,水脉不绝!”他大喝一声,铁骨松突然发出龙吟,针叶间飞出万千冰晶,与赤焰相撞发出巨响。旱魃怒极,振翅扑向村落,少微子竟以身为饵,引巨鸟撞向华表峰——但见柱身星图大放光明,赤焰触之即灭,反被吸入峰体,化作滋养土地的“赤星砂”。
此战过后,少微子发现柱身已出现裂纹,忙取天河石填补,却在深夜咳出血星——他耗尽三成玉精,连璇玑玉佩都出现了裂痕。村正带着百姓们登上峰来,捧着新收的“星砂稻”(用峰泉灌溉所生,米粒自带星点),跪在石穴前:“仙长为我们,连天上的星星都碎了。”少微子却笑了:“星星碎在人间,才是真正的光明。”
四、天网垂落:金戈铁马叩天柱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年,少微子正在峰巅修补星图,忽见西北方向云开九重,二十八宿天兵踏剑而来,为首者手持玉帝金旨:“天河星官少微子,私改水脉,动摇天道,着即卸去仙籍,永镇北溟!”
山民们闻讯而至,将华表峰围得水泄不通。年逾九旬的老村正拄着铁骨松枝制成的拐杖,颤声说道:“仙长护了我们五十年,若要拿他,就先劈了这承露网!”说着,将装着峰泉的陶罐举过头顶,罐中星芒竟与华表峰的柱身遥相呼应。
少微子轻抚老村正的肩膀:“莫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漏的是人间真情。”他转身对天兵拱手:“容我与百姓作别,自会随你们回天。”却在转身时,以“星砂传音”告知最聪慧的弟子星魂:“子时三刻,取我埋在松根下的‘不周残片’,嵌入柱身裂痕。”
五、柱战九霄:星斗周天护黎元
紫微天网降下时,少微子正在柱身刻最后的节水诀。天兵们祭起“二十八宿剑”,直取峰腰石穴,却见铁骨松突然化作三条青铜巨龙,龙身缠绕柱身,针叶化剑,竟与天兵战作一团。“尔等可知,此峰乃盘古遗泽?”少微子踏剑立于峰顶,璇玑玉佩碎光飞散,竟在柱身结成“周天星斗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网震动,天河之水突然倒灌,却被柱身星图尽数吸收,反化作甘霖洒向人间。少微子趁机捏出“开天诀”,峰顶铁骨松竟拔地而起,化作擎天巨笔,在天网上画出“护民”二字,字迹金光闪闪,竟将紫微垣星图灼出窟窿。
六、化石成碑:玉精凝柱护八荒
当第十七道星雷劈落时,少微子的青衫已破破烂烂,璇玑玉佩碎成齑粉。他望着山脚下跪求的百姓,忽然笑了:“原来我修的不是星辰之道,是人间烟火之道。”说罢,将残片嵌入柱身,双掌按在“不周残柱”的核心处,仙体开始如星砂般溃散。
“仙长!”星魂哭喊着扑过来,只见少微子的身影渐渐融入华表峰,最终化作一尊倚柱而坐的石像,左手握半片璇玑玉佩,右手轻抚铁骨松,衣袂间还沾着未干的仙血。石像落成的瞬间,柱身星图突然大放光明,三条青铜巨龙虚影绕峰三匝,没入石像的眉心间——那是他留给人间的最后护佑。
天兵们见柱仙契约已成,知道再难动摇华表峰,只得悻悻回天。临行前,角木蛟望着石像叹道:“痴儿,你可知这一化,便是与柱同寿,再无飞升之日?”却不知,石像的掌心已化作新的泉眼,四季流出的清泉里,隐隐可见星砂闪烁,那是少微子用仙魂凝成的“护水符”。
七、星砂长明:万载风烟刻道纹
汉代元封年间,华表峰下的村落遭遇蝗灾,百姓们抱着石像的腿哭泣,忽见泉水中浮出无数星砂,落入田间后,蝗虫竟纷纷退避;唐代天宝年间,茶圣陆羽路过灵山,饮了石像掌心的泉水,竟在泉边悟得“水品七十二”,其中“华表星泉”列为上品;宋代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时,见石像衣袂间有星砂飘落,题诗壁上:“柱立中天镇八荒,星砂化雨润千仓。”
明清时期,山民们在峰脚修建“星官祠”,每逢干旱,便绕峰行走,以松针承接石像掌心的泉水,洒向田间;近代文革时,有人欲炸毁华表峰开采石材,炸药却在柱身星图前莫名失效,施工队夜梦仙人持剑怒斥,次日便全体撤离。当地老人说,那是少微子在护佑他亲手刻下的节水诀。
八、云柱擎天:星雨长垂照古今
秋分,灵山景区的悬空索道上,导游小张正指着远处的圆柱形巨峰:“那就是华表峰,海拔1345米,岩体属于火山角砾岩,形成于一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不过咱们当地人更愿意叫它‘星官峰’,因为传说中……”
游客们举着望远镜,只见峰顶的铁骨松在风中摇曳,树影投在石像上,竟似仙人在挥袖洒星。忽然,山风大作,竟将云雾吹成星斗形状,绕峰三匝后,化作细雨飘落。有游客惊呼:“快看!石像的眼睛在发光!”
小张笑着解释:“那是阳光穿过松针,在柱身星图上的反光。不过老一辈人说,每当人间有旱情,石像掌心的泉水就会变热,提醒大家节水。”说话间,一位环保志愿者正在记录峰间的水文数据,他的笔记本上,赫然画着少微子当年刻下的“节水十二诀”。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