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5〕
第648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5)
儒家并非不了解“工”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句话是儒家常常引用的,儒家反对的是“工”在“奢侈品”、“享受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奇淫巧器”四个字本身就反映得很明白。?~/微/(趣!}小?>说/ °\更.?x新±最]全,
可是后来时常被用来比喻从西方引进的新鲜事物(引进的事物中确实存在许多并无实用价值的“淫巧之器”,出于中央之国“妄自尊大”的思想蓄意贬低,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价值等多方面的原因),并导致了中国的落后,结果这四个字的本意反而被遗忘掉了。
“商”成为了第四阶层,于是大家就以为儒家贬低商人,并将其打入了社会的最底层。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没有商业行为和社会产品的交换,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儒家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才将“商”作为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入到“士农工商”的行列中来。
在“士农工商”以外,僧道尼、奴仆(尤其是太监)、盗贼、乞丐、娼妓、优伶、王八、吹鼓手(乐师)等等,才是儒家真正鄙视和反对,并将其打入社会最底层的(僧道尼、太监之流除外,因其存在的特殊性和往往受到帝王的重视,儒家只能偶尔地打击一下,多数时间只能以清高的鄙视和不屑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x~i+a.n,y.u-k`s~.?c`o_m?
明清两朝常常会将犯了重罪的家族贬为贱民,改为贱性,只允许从事上述的一些贱业作为处罚,即可见一斑。
儒家的划分依据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从事生产活动并产出实际的社会产品的地位高,任何不从事生产活动,没有产出的地位低(当然帝王将相、各级官员、儒生士子等占据了统治阶层的是除外的)——他们的存在消耗了有限的社会资源,需要更多的劳动人口来供养,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理论是有其先进性和必然性的。
商业的行为本身并不会产出任何社会产品,然而于社会又是必需的,所以儒家将“商”摆在了最后的一个社会必需阶层地位,一方面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限制其发展。
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之下,“商”本身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商”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商业流通的基础是运输,但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落后,商业运输的成本是相当高的,陆路运输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人吃马嚼,速度又慢,消耗巨大,更不要说越过复杂地理环境的长途运输了。;/0[]0£¥*小t&说e??网? ???首1*¢发±e
以生活必须的盐为例,江苏(淮盐)和广东(粤盐)均有很高的产量,但是内地(两湖、河南)所用的基本是淮盐,粤盐则受阻于南岭。
内河水运是古代唯一可以实现廉价大量运输的运输方式,古代的中心城市莫不临水而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中国的经济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水运也存在水道,自然气候和水情等制约因素。
至于说到海运,在封建社会的科技条件之下几乎可以暂时忽略,航海技术到明清时代才算是基本成熟,最主要的一点是在没有现代的天气和海情预报、船只抵御风险的能力又低的条件下,航海的风险比内河水运大得太多,一旦将风险成本加到运输成本中,只会比陆路运输和内河水运高得多。
由此因此,在古代社会,士、农、工、商这四个不同的阶级排位还是有着一定的必要的,否则,社会就会大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古代思想的影响,让现在的人们,面对着官员的时候,心里面自然而然的升起了一股低人一头的自卑感。
特别是在现在的很多人心里面,官本位思想极其的严重。
“官本位思想”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导致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实际上就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
中国是重“官”的社会,人们都想当官,又都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什么是官本位?官本位先是一种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官本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封建社会,王侯将相,官分九品,形成庞大而严密的官本位体系。
整个社会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的体制结构,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和部门,都分别归入行政序列,规定其等级,划分其行政权限,并最终服从统一的行政控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封建制度下的官僚制度和社会权力结构严格而又系统,高度集权而又等级森严,全社会就是一个以行政权力搭建起来的金字塔,塔的顶端就是皇帝。
在这个宝塔形的体制结构中,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界限分明
,不容僭越,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
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关系,而是下级完全隶属于上级,一切听命于上级;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
在单一行政化的体制下,不是整体的规则、秩序和法理的统治,而是个人的统治;不是法定程序支配,而是“长官意志”支配;不是“法治”,而是“人治”。
在现代社会,当官仍然有特权,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还可以有信息获得的高位势。
官本位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取向,是指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