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23章 打算

贾瑚与贾珠同中举的消息,早派人回京报喜了,荣国府上下都欢喜得不得了,当主子的是自己家儿子、孙子出息,当奴仆的是主子高中,他们凭白得了一个月、两个月的赏钱。.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快,

张婉立刻就去找贾母商量,安排人去搭粥棚布施,贾母自然满口答应,要知道,当初林如海这个女婿凭白错过,她心里还是很遗憾的。贾母非但答应,还自己出了五百两银子,张婉说:“我不敢比肩老太太,便出三百两吧。”

王夫人听说了,赶来,笑道:“我这个当母亲的,也不能吝啬,也出三百两。”

一时之间,京里都知道,荣国府一门双举子,同时高中,这阵仗,差不多赶得上别人家高中进士了。

可要说荣国府张扬,这种事,原是大喜事,而且贾瑚贾珠年纪轻轻,布施原是善事,便是有些人家心里酸,也不能明面上说出来。

贾政也是欢喜不己,他自己考中举人晚,且后来春闱无果,知道自己只怕难从科举入仕,如今长子早早便中了举,如何能不欢喜。当晚便命人将他私库里的好东西找出来不少,既有名字字画,也有名砚名墨,只等贾珠回来,便要给儿子。

然而对外,则十分谦虚,说贾珠不过是运气。

贾赦就不同了,他可是十二分的张扬,他本人读书全然不通,嘴上说着会读书又怎么样,真遇上事了,堂哥贾敬未必如他这个舞刀弄箭的。

可实际上,他武艺也不怎么样,十分平平,若不是太子伴读,又有贾代善这么个老爹,只怕连大内侍卫都当不上,更甭提如今还挂着头领的衔,做着三品的官。-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如今嫡长子不仅十八便中了举,更是高中亚元,这可是江南的榜单上的第二名,一时之间,他走路都带风,连进宫当差,都喜气洋洋,就差不能在脸上写着“我儿子高中亚元”了。

俨然成了宫里一景,连天子都听说了,把贾赦叫去了问了一番,欣赏完这位老臣的儿子一把年纪还七情上脸,一解心里与大臣们斗智的郁闷,赏了好些东西,打发贾赦走了。

贾赦却不知自己做了解闷的人,欢欢喜喜的领着人,带着天子的赏赐回府,门房赶紧大开正门,其实天子赏赐的不过是些寻常的物件,笔墨纸砚和几样摆件,完全是将贾瑚当成老臣的孙子来赏的东西,然而这确实是独一份的荣耀——要知道,贾瑚还没回京了,己经在天子面前挂了号。

要说贾赦和贾政还真的没多少矛盾,毕竟这一世,贾代善多活了好几年,而且太子如今的地位稳得很,贾赦是太子伴读,看在这份上,众人对他都是捧着的时候居多,而贾政则早几年入仕,一门心思在努力当官,贾母虽然有心偏小儿子一房,而何婆婆与丈夫都多活了几年,等她当老封君,荣国府却是张婉当了多年的家,她的实权可没有多少,家里敬着她供着她,但她想生事,却是不能。

因此,当贾政散了值回来,贾赦欢欢喜喜地请了贾政来,看这些天子赏赐的东西,还自己做主,将笔墨纸砚分了一半,说:“等珠儿回京,这些给他使。¨咸`鱼_看¨书-网. ^首-发,”

贾政本来心里几分酸,此时又几分感动,说:“多谢大哥,那我就代珠儿收下了。”随后便问起,说:“也不知他们兄弟二人,几时才能回京。如今天气己经冷下来了,可别等到腊月再回来,到时万一路上遇风雪,可就麻烦了。”

贾赦笑着打包票:“不会,不会。我早去信给妹夫,说好了,让瑚哥儿去下完聘,就赶紧回来。我估摸着,他们兄弟两个,下个月初就能到京了。”

因为天子赐下东西,贾母也觉得面上有光,自丈夫过世后,虽然长子次子都做着官,年节也有宫里赐下东西,可远比不得昔年丈夫在的时候,差的老远一截。如今因为长孙出息,天子额外赏赐,于是当即便要去给祖宗上香去,一番忙活,连午饭都吃了。

不过府里的下人们忙和一场,也十分高兴,平白又多得了一个月的月钱。

即便如此,等到贾瑚与贾珠回京,荣国府又是一番庆贺,虽然没有对外宴请,却也请了亲戚们来,贺上一贺。

宴客之前,荣国府先请了东府贾敬一家子来,先是对内的家宴。

席间问起二人秋闱,贾瑚自然是先夸了未来的岳父这一年指他功课文章,贾珠说:“瑚大哥把我写的文章也拿给陆大人看,陆大人也给我指点了文章,每月也叫瑚大哥带我去一二次,考校我功课。”

贾政闻言,忙向兄长道谢:“珠儿这是托了瑚儿的福,说起来,珠儿你也该好好向你大伯道谢。若不是结这门亲事,要得到状元郎的指点,可否易事。”

贾赦摆手,喝酒喝的满脸通红,却兴致很高:“珠儿是我亲侄儿,他们两兄弟一起长大,也不比我们当初差什么。”

其实这话不对,他早早被选进宫,给太子伴读,睡半夜,起五更,当初还埋怨过,为什么不选贾政去当伴读。两兄长幼年时其实也不曾一起读过书。

可如今二人都忘了,只记得后来十几岁一起回金陵,随父母回乡

守孝,两兄弟一起游玩江南,感情才真正好起来。

贾瑚道:“还有姑父也指点了我们不少,这次回金陵乡试,姑父还特意请了昭哥儿的夫子陪我们南下。”说起陈望舒,贾瑚忍不住夸赞,陈望舒的文才,完全不输姑父与未来的岳父,因此,他也替陈望舒可惜。

他说了陈望舒的事,连贾赦这个大老粗,也忍不住叹惜,更甭提贾敬和贾政这两个读书人。

贾珠笑着说:“说起来,我这次能中,全靠姑父的临阵磨枪法。”

贾敬与贾政十分好奇,便追问,听贾珠说了是怎么一个法子,贾敬笑道:“不愧是三妹夫,果然是探花郎,连应对考试,也自有一套应急的办法。”

贾政作为父亲,望子成龙,却正色叮嘱到:“珠儿,这样好运气的事,有一不可能有二,这次中了举,是侥幸,将来你要参加春闱,还得有真本事。如今该静下心,好好读书,争取补上不足。”

贾赦却不同意:“老二你也真是的,他们兄弟两个舟车劳顿,之前秋闱,一首苦读,怎么也得养上一养身体。珠儿,你正长身体呢,听大伯的,等过了年,出了正月,再和你瑚大哥一起苦读也不迟。”

贾瑚附和:“三姑父也是这么说的,说才辛苦考完,让我们放松放松,来年才更有精神读书。”

热闹过后,王夫人便私下问起贾政,提起贾珠的亲事来:“虽说珠哥儿眼下年纪还小,可老爷是个什么打算,年后我出门赴宴,也可以暗中留意起来。这好人家的姑娘,可不是说有就有的。早早暗中打听,观察一二年,到时年纪合适了,便差媒人去提亲,才妥当。”

贾政摸着胡须想了一会儿,说:“珠儿既从文,将来要从科举入仕,自然是要取个文臣家的姑娘。”

王夫人心里便有底了,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虽说我们不敢与大哥大嫂比,大哥是袭了一等伯,但也不能委屈了珠儿,便是挑文臣家的姑娘,也得是有些门第的,更要早早留心起来。”话锋一转,却道:“只是他大伯的话,眼下才冬月呢,离过年都有小两月,正月再一个月,可是足足三个月不读书,是不是也歇太久了?”

贾政道:“是有些久。不过大哥与三妹夫的话也有道理,珠儿如今正长身体呢,况且他年纪尚小,歇三个月,也不着急,何况,也不是当真不读书,他们的夫子不是也随同回京了,只不过不整日读书罢了,回头我请敬大哥来,与他们夫子商量,这三个月,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