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20章 阴谋

虽然林昭机灵地适时叫了夫子,但拜师礼却是不可含糊的,林如海还拿着黄历,与陈望舒一起挑了吉日。

三日后,拜师礼在东跨院的第一进院子的正堂里举行,陈望舒坐在左边的太师椅上,林昭对夫子三跪拜,双手献茶,陈望舒的训导也很特别,他用了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训,一问一答,林昭年纪虽不大,却也是读过《诫子书》的,还是林如海亲自教导的,如此一来,师徒二人一问一答,倒真正有几分考校的意思。

林昭的回答尚有几分稚气,却令陈望舒满意,于是笑着说:“以后你就是我的第三个弟子了,你师兄比你大一岁,你们以后一处读书,要互相竟学,互相帮助。同窗之谊,如同手兄,可遇不可求。”

随后奉上束脩六礼,林昭才算是正式拜入陈望舒门下。

只是不曾想,几日后,林昭却在晚饭后,对林如海夫妇说:“父亲、母亲,我想跟夫子学剑术。”

贾妍都被勾起了兴趣:“怎么突然想起要学剑术了?”要知道,在京里几年,书院里也是教君子六艺的,但不见林昭对武术感兴趣,骑射都平平。

林昭:“夫子的剑术好厉害,身似行云流水,今儿夫子讲诗,讲的是《侠客行》,当即舞了一套剑法,令孩子仿佛看到了李太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风采。再说,师兄既白也是会剑术的。夫子说,若有武艺在身,将来游学,也是极好的,不说行侠仗义,能自保总比全指望家丁小厮更妥当。”

林如海是知道老友为何会这么说的,今日想来老友讲《侠客行》,目的是也是让林昭来向他们夫妇说习武。这件事,是老友的痛,但如今看来,老友是真的彻底放下了,于是笑着说:“好啊。只是习武辛苦,远比你以前在书院学骑射难多了,你能坚持吗?”

林昭倒是拿出小男子汉的气魂:“若是这点苦都吃不了,何必读书入仕,父亲做官不是更辛苦?”

林如海哈哈大笑:“好,好,不愧是我儿,有气魄。行,你去问问你夫子,习武拜师,怎么个规矩,以后你就跟着他习武。”

待晚间安寝前,贾妍才问:“陈兄长脸上那道疤,可是有什么不能外道的苦处?”作为一个尊重他人隐私的人,虽然贾妍也曾好奇过,陈望舒才学了得,偏脸上那道疤,又注定了他不能入仕,为何会才华让丈夫都十分推崇,但她见丈夫不曾提,便也体贴的不问。

林如海也是不敢十分笃定,怕老友未必真的走出了过去的阴霾,才不曾和妻子说起往事,如今倒解了这个顾虑,当即向贾妍说起陈望舒曾遭遇到的不测——

当年林如海随父母回乡为祖父守孝,出了一年的孝期,便游学江南。时值阳春三月,他想起李太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先到了扬州。

“我们正是在大明寺遇到的,当时在平山堂,听到几位学子谈论欧阳修与王安石,望舒兄的一席话,驳倒众人,令人惊艳,我有心结识,便上前与他叙话。”

他们十分投缘,不仅诗书文章上许多看法相通,于时局政事的观点,也大多一致,巧的是,陈望舒也是游学江南,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当年的陈望舒,早在两年前就中了举,不仅如此,他就是那个摘下江西省乡试解元的人,策论当年可谓名动西方,连天子都称赞不己,下旨让陈望舒进京,在国子监读书——这可是一条通天路。

不巧的是,圣旨先下,陈望舒的祖母随后病逝,于是圣旨到洪州陈家时,正碰上陈家搭起灵棚。

陈望舒未成家,只守一年孝,出孝后,朝中既未下旨,他便没有进京,而是外出游学,于是遇到了林如海。

“我们跑了半个江南,冬月中旬,在金陵分别,约好来年京城相见,然后各自归家。”

林如海叹息一声——

第二年春天,林如海随父母回京,便命人在京中打听,可有一名来赶考的洪州陈望舒的举子。

陈望舒没有进京,林如海猜测是不是陈家发生了什么变故,等到春闱结果都出来后,不放心,派了心腹小厮去洪州,然后在陈家见到了脸上一道长疤的陈望舒——

原来,陈望舒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顺道送回乡探亲的姐姐回长乐县,不想却遇到了一伙倭寇,不仅被抢去了钱财,还被倭寇砍了一刀。

“那道疤,让陈兄失去了出仕为官的机会。”

贾妍听完,也觉得十分可惜,只是,有一点,她想不通:“倭寇果然数千年来都十分可恶。只是,那一伙倭寇既得了钱财,不忙着继续抢劫,为何一定要杀了陈兄长呢?是因为陈兄长会武,交手时伤到的吗?”

林如海摇头,深深地看了妻子一眼,然后才说:“你问到点子上了。你知道那是哪一年吗?”

贾妍摇头,没头没尾的,她如何知道。

“正是平承西年,倭寇袭扰,从福建至浙江,好几个州受难的那一年。”

“那一年,正是杨总督在泉州任知州,以斩倭寇三

千余,而立了大功,当时朝廷在西北打了败仗,这一胜,天子大喜,之后杨总督的官运亨通。”

林如海:“被劫了钱财后,陈兄过后越想越不对,仔细回忆起来,发现了不得了的证据,那一群倭寇,实际上却是假扮的,他们在情急之下,说了村话,陈兄因为游学江南,与我同行,跟我学了一点姑苏话,恰好听懂了。于是便带了几名家丁,暗中跟上去,本想只是打探情况,不想却被人发现了,对方一看事情暴露,于是要杀陈兄灭口。”

陈望舒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还因为是夜里,当时有漕运的官船泊岸,对方怕惊动了官船,只得匆匆撤离,陈望舒获救之后,并不敢将消息透出去,无凭无证的情况,若是打草惊蛇,只怕非但上头不会查此事,甚至陈家都会被暗中灭门。

“陈兄既生了怀疑,后来看见朝廷的邸报,知道这所谓的倭寇有古怪,只怕那场大胜,也有古怪,会不会是杀良冒功,便让他姐夫在暗中调查。他的姐夫经营药铺,在福建多个州都开有铺子,事后打探来的消息,那年不少村子,有渔民正是那段时间出海,再未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