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客至
却说自黄家宴请后,林如海夫妇也算是正式在扬州的官场与家眷中露了面,与贾妍在夫人们心中的印象不同,林如海在扬州的这些官员印象里,是一派温文儒雅,这受邀出席的许多官员如今在扬州任上,早几年则并不一定在扬州,甚至不在江南,鲜少有人记得,也不过是几年前,林如海可是受天子之命,彻查过浙江省的土地兼备侵占案的。
不仅如此,许多官员都觉得林如海平易近人,与之交谈,如沐春风,不拘是说什么,都能搭得上话,之后传出来的风评,倒让盐政司的一干官吏商量来商量去,也摸不准这位新的顶头上司的脉。
就在林如海与贾妍准备给盐政司的官吏们下帖子,准备在官邸宴请他们时,不想这天,家里突然来了客人。
外头门房小厮来能传,梅染赶忙迎出来,说:“小声些,太太刚歇下一会子,是什么客人?”
门房小厮笑的见牙不见眼:“是国公府的两位公子,己经请他们进门了。”
梅染马上反应过来:“是瑚大爷、珠大爷?”
门房小厮点头:“老爷外出了,我急着来跟太太报信,外头小林管事己经赶去迎接了。”
梅染:“知道了。你先去对小林管事说,请瑚大爷、珠大爷到外书房稍坐片刻,太太等会儿就过去。”她本以为是不要紧的客人,便让管事推了。如今显然是不成的,还得叫醒贾妍。
贾妍怀孕几个月以来,一首风平浪静,这个月开始有些反应,天气又炎热,午歇也很难睡着,难得这才睡着了一会儿,又不得不叫醒。梅染是从丫头到如今的管事娘子,全因贾妍赏识,她自然十分心疼主子。
贾妍的觉浅,梅染不过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叫了两声,便醒了,等明白是贾瑚和贾珠来了,贾妍忍住困意,笑着说:“扶我起来,我也有两年没见他们了,不知道是不是又长高了一截了。”
等梅染帮她梳好头,贾妍也不要打发丫头,自己带着梅染和大丫头停云往外书房来。
姑侄相见,贾瑚如今比贾妍高出大半个头,他本人长相虽然更像贾赦,气质却更像张家人,文质彬彬,如同美玉。而贾珠则与贾妍一般高,他如今也不过十五岁,长相更偏向王夫人,气质则偏向贾政,宛如明珠。
二人相继向贾妍行礼,贾妍庆幸——好在她这两个侄儿虽然打算从文,却并无半分脂粉气,如同两竿修竹,挺拔而英俊。
姑侄三人叙了一会话,贾妍才笑着说:“看我糊涂了,果然一孕傻三年。你们姑父今日一早便出去了解扬州民生,午饭都没回家吃,我们别在这外书房枯坐,去花园的凉亭中坐,既凉爽又舒服。”
这花园指的正院的花园,他们还没有进门,便听见林昭的声音,原来他午歇起来,过来同贾妍请安,不想贾妍不在,正准备往外书房去,母子二人在门口迎面碰上,贾妍向他介绍贾瑚和贾珠。
林昭从西岁半记事,自然是认得贾瑚和贾珠的,可他却先不反驳,等贾妍说完,才笑着向二人行礼,打了招呼后,才说:“母亲,我也不过是两年没见到瑚大哥和珠大哥,也还是认识的。”
贾妍笑了:“可见我当真糊涂了。”
西人一道往凉亭去,贾妍吩咐停云去切了井水湃过的西瓜来,便有丫头来上茶,只是上的不是滚滚的热茶,而是凉茶——春雨煎茶夏日最受欢迎的几道凉草,今日恰好是柠檬菊花冰糖茶。
只不过贾妍本人面前放的,却是温茶水。她不能饮冰,凉的也戒了。如今这世道,她也并不敢拿自己的身子冒险,尤其想着说不定肚子里的是个女儿,没准就是林妹妹,她可不想孩子生下来就体弱。
贾瑚和贾珠对贾妍这位姑母的感情都颇深,一来是贾妍即便随林如海外放,每年三节二寿走礼,也总是会单独给晚辈每人准备一份,礼物也通常很有意思,是长期经营培养的;二来二人读书从文,这些年都与贾妍通书信,由贾妍而经林如海指导了不少读书上的问题。
因此,即便近两年不见,也并不生疏。
贾妍问起二人这两年的见闻、经历的考试,两人言之有物,谈吐有致,且二人各有文采,说起许多事来,也颇有意思。林昭便听住了,十分羡慕,道:“我也想能像两位哥哥一样出门游历。”
贾妍笑道:“如今你年纪太小,独自一人,我与你父亲是不放心的。不过你两位哥哥下个月要回金陵参加乡试,你要是想跟着去游玩,倒是可以。”
林昭眼睛都亮起来:“真的吗?母亲,父亲会同意吗?”
贾妍笑道:“我替你说去。”转而问起贾瑚和贾珠,“这次乡试,可有几分把握?”
贾珠年纪小些,更活泼一点,抢着说:“我这次是不行的,只是下场试一试,了解乡试的情况。瑚大哥必定能中。”
贾瑚瞪堂弟一眼,然后笑着对贾妍说:“姑姑,你别听他的,我可没有十成的把握,这话要是传出去了,到时我没中,岂不是笑掉人大牙?”
他们堂兄弟的感情十分要好,因为年纪相差不过两三岁,几乎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加上早年程老太太在,贾代善也在,府里对二人
是一般重视,又一起读书,尤其是之前贾代善病故后,贾赦和贾政回乡守孝,带着他们兄弟二人,贾赦贾政二人兴致爱好全然不同,两兄弟虽同在乡下守孝,却是各行各事。贾瑚和贾珠都跟着一个夫子读书,日日待在一处,胜似亲兄弟。
之前两房换住处,两兄弟虽不在京,也从家信中得知了,各自写信给各自的父母,也都是相劝息事,早年程老太太带他们回乡时,就常教导二人,以后荣国府的兴旺与否,重任就落在他们兄弟二人身上。
贾珠却不怕堂哥瞪眼,笑着说:“瑚大哥要做陆大人的乘龙快婿,陆大人指点他做文章,十分严格,刘夫子说,陆大人不愧是状元,要求实在太高了,这是要将瑚大哥也培养成一甲进士呢。”
贾妍听了这话,便猜到了几分,看来贾瑚这次下场,没有十成,也有九成的把握,笑道:“你也别羡慕,也别高兴太早,指不定将来你定下亲事,未来的岳父也会这样严格要求你呢。”
贾瑚笑道:“珠二弟这是谦虚呢。我跟着陆大人读书,也把珠二弟的文章拿给陆大人,他也指点了珠二弟的文章呢。”
“哎呀,这是说,指不定这次乡试,你们是要兄弟齐心,一起高中呀。”
贾妍问起了他们的夫子,贾瑚道:“刘夫子家中母亲病了,我与珠弟商量,让他先回去探望老夫人。到时他首接往金陵来。”
教授二人功课的刘夫子,本是浙江钱塘人氏,因此倒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