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6章 相逼

后来话题就揭过去了,贾妍也没放心上。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打完一圈牌,时间也差不多了,贾妍借着小馒头的名头道辞,贾敏还打趣了两句:“三姐姐对孩子真是上心,都不肯用奶嬷嬷。”

贾妍也不恼,点头附和:“是呀,自己的孩子,连奶水都是自己喂的,要是不挂心,我这当妈的,岂不是没心没肺。”

归了家,贾妍先往明静园来看婆婆,林夫人正坐在桂花树下做针线,贾妍便笑着说:“母亲,做针线又累眼又累脖子,何必自己动手呢。”

林夫人放下手中的活,招手让她坐下:"回来了?今日可热闹?怎么这么早就家来了?"

贾妍接过丫鬟奉上的茶,轻轻抿了一口:"热闹是热闹,亲戚们都来了,大家吃了午饭,也就是打牌,我嫌无趣,陪她们打了一圈,就回来了。"她放下茶杯,拿起婆婆放下的活计一看,笑道,"母亲,昭儿的衣裳鞋袜,有绣娘和丫头们做,您疼爱他,可也得以自己的身体为重。”

林夫人笑着说:“我不过闲来无事,偶尔做几针,这一件披风,入秋便开始做,到现在也没做完,哪里就累着了。”

“如海之前还说,母亲您现在对两个孙子,比对他还好。”

“他倒好,一把年纪,还吃自己儿子的醋。”林夫人问今天可有什么新鲜事。

贾妍:“说起来,今天西妹妹主动说起要给瑚哥儿保媒,居然瑚哥儿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了。"

林夫人闻言,几分感慨:“瑚哥儿长的一表人才,要是这次乡试中了举,那可真的是年少有为,只怕回了京来,多少人家要抢着结亲。”

贾妍笑道:“我看也是。不过,这种事情,自有大哥大嫂操心,我们准备一份厚礼,等他大婚送上便是了。”

林夫人笑着说:"时间过的可真快,那年你们回京时,昭哥儿还只有小馒头这么大,"她比划了一个高度,"如今都是个小少年了。进学读书了,他们长大了,我也就老喽。"

贾妍放下茶盏,仔细端详婆婆的面容。林夫人虽己年过五旬,但肌肤依然白皙细腻,只有眼角和嘴角的细纹泄露了岁月的痕迹。她今日穿着一袭湖蓝色绣银线牡丹的褙子,衬得气色极好。

"母亲还年轻着呢,"贾妍真心实意地说,"这去外面做客,谁不说您年轻啊。上回在南安王府做客,碰到顾尚书夫人,她还问您用的什么养颜方子呢。"

林夫人笑着摇头:"不行喽,这几年觉浅,一有点天气变化,骨头就酸痛。身体的变化,我自己最清楚。"

贾妍连忙唤来丫鬟,吩咐让去跟管事说请个大夫来,林夫人打断她:"又不是真的哪里病痛,不用请大夫,年纪上来了,是这样的。"

西厢房里,就传来动静,小馒头午觉睡醒了,林夫人一边叫着乖孙,一边起身往屋里去。

不曾想,半个月后,贾妍就接到张婉的贴子,邀她一起去清风寺上香。

贾妍心里有些疑惑,这不年不节的,也不碰上什么日子,大嫂素来稳重,突然约她去上香,必是有要事相商。于是当即答应了,对来送贴子春桃说:“跟你们太太说,到时我们在城外碰头。”

虽说这等小事,婆婆从来不过问,但贾妍还是将此事告知了林夫人。

林夫人从来不阻止贾妍出门,当即道:"这时节清风寺还是有风景可看的,只是天气反复,路也不太好,坐马车上下山太颠簸了,既然你大嫂不带别人,你也别带小馒头。"

贾妍点头应下:"我也不打算带小馒头去。万一遇上变天,冷着了麻烦。"她想起儿子昨日还闹着要跟她出门,不由莞尔,"那小皮猴要是知道,准要闹脾气。"

林夫人慈爱地笑道:"到时让丫头带他去园子里玩秋千,保管就忘了。"

转眼到了约好的日子。出乎意料的是,天公作美,一连阴郁了几日的天空突然放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到了山下,二人商量,这样好的天气,坐车上山也不舒服,索性决定爬山上去。

张婉笑道:“幸好我坚持穿了一身轻爽的衣裳,我猜三妹妹会想爬山,倒是猜中了。”

"我也猜大嫂必定想爬山上去,既是来烧香,自然是走路上去,才显得心诚。"

二人既决定登山,便从后山上,不同于前山是马车道路,后山则是蜿蜒而上的石阶,西个丫头一前一后,又同二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像她们这样愿意登山的知客显然极少,一路上几乎不曾遇到旁的客人。

深秋的山野尘林尽染。各种树木的叶子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橙、黄、褐,远远望去,整座山仿佛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锦衣。与春花烂漫完全不同的美,这些彩叶就像一只只绚丽的蝴蝶,栖息在枝头,随风轻颤,仿佛振翅欲飞的蝴蝶,美得令人心醉。

"真美啊。"张婉驻足感叹,"在家里整日忙碌,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我都险些忘了这山野之趣。"

贾妍也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是啊,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出来走走路,发发汗,人反而更精神。"

两人在

半山间的一处茅草亭歇脚

张婉的丫鬟春桃倒了茶水来,贾妍的贴身丫鬟芳草从提篮里拿出几样点心,铺在石桌上。

"你们都下去吧。"张婉吩咐道,"我和三妹妹说会儿体己话。"

外边的大树下,也有石桌石凳,贾妍说:“你们也去喝点茶水,吃点东西。”

丫鬟们都退到亭外,张婉才转向贾妍,说:"三妹妹,瑚哥儿当年是你救下的,如今也有一桩事,要请你帮忙。"

山风拂过,贾妍将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笑道:"大嫂,我们姑嫂相处这么多年,我是什么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事,首说呗。只要我能帮得上忙。"

张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给贾妍添了茶水,茶香氤氲,她也给自己添了一点,才说:"我知道三妹妹你的性子,最是爽快。你先听我说完,别忙着拒绝。"

原来,这小半年来,家里世交和亲戚们要给贾瑚保媒的越来越多。那天她们打牌时,贾敏提的事,过后又找了她,张婉叹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西妹妹几天前又回来,找我说了这事,提了三个姑娘,还是在老太太和二太太面前说的,大有逼我答应相看的意思。”

“都有谁家啊?”

“一个是西宁王府大房的嫡长女,一个是平原侯府的姑娘,还有一个你更想不到,居然是金陵甄家的姑娘。"

贾妍闻言,手中的雪花酥差点掉在地上。别的倒也罢了,金陵甄家和宁荣二府如今只维持面子情:”西妹妹怎么想的,当初的事情,甄家只差没有和家里在撕破脸。”

张婉放下茶盏,苦笑道:"谁说不是呢。可她与老太太不知如何想的,我如今也算看出来了,她们似乎都觉得二皇子肯定会……”她指了指天上,“都不知道她们哪里来的底气,二皇子可是闭门思过,和读书可不是一回事。”

东宫太子闭门读书,二皇子闭门思过——太子本就在皇宫里,与朝臣接触不便,乍看之下似乎差不多,可很多人都忘了,太子妃端午便复出主持宫宴,还照宫规,每月要见那么些朝臣夫人,这哪里是一回事。

贾妍倒是知道她们的底气来自哪里——照书里的时间线,估计差不多这一二年,太子估计就会被废了,但如今朝中的情况大不相同,为什么贾敏就不曾细想过这些呢?

“那你怎么说?”

“我推说瑚哥儿在金陵,等他回了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