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章 风云突变

时间如流水,匆匆又匆匆。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免费阅读

一晃,西年便过去了。这期间发生了不少事,程老太太在贾妍回京后的第二年正月,过完元宵,在睡梦中含笑而逝,老人家年过七十,算是喜丧。

贾代善借着老母亲的病逝,再次向天子请辞,天子挽留了两回,见老臣去意坚决,也尊重贾代善的一番孝心,终究同意了他扶棺回金陵安葬。

隔年正月里,贾妍诊出有孕,等到九月里,生了第二胎,又是一个儿子,取名为明,小名馒头。

贾敏比她早半年产下一子,取名吴森,赶上吴远升任了密云大营的指挥使,一跃成为二品大员,待吴森满月,于是吴家大摆宴席,很是隆重地庆祝了一番。

相比之下,林明的出生,就显得低调许多,他出生前,正赶上林如海升官,升任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原来的顶头上司都察院设右都御史陈大人也升了官,外放做了一品的湖北总督,现在这位顶头上司可不是哪个皇子的人——沈大人是铁打的忠君派。

别人都以为林家满月酒会大办,谁知林家只请了亲戚,小小热闹了一番。

用林如海的话说:“我这官升的,全凭得罪人,小馒头就委屈点,满月酒别大办了。”

林夫人和贾妍都同意,要是林如海没升官呢,她们要大办一下,也是可以的。如今升了官,贾妍外出赴宴,别人明着是贺喜,话却绵里藏针,她还不乐意招待那些人呢。

林夫人对于小孙子的出生,高兴得合不拢嘴,林家几代单传,没想到到了儿子这一代,一举生了两个孙子,她对贾妍这个儿媳妇,可谓是满意得很。彻底不肯再管家里的事,说:“小汤圆当年是没法子,我人在京城,你们在宁东,如今小馒头可得由我这个当奶奶的来照顾,你们真要孝顺,就成全了我的心愿。”

其实林夫人也想给小馒头大办满月酒,可儿子亲自找她谈,说:“母亲,儿子如今在都察院,可是专门负责弹劾官员的,不知多少人暗中盯着儿子呢,这满月酒,还是别大办了,夏天黄河泛滥,好几个州遭了天灾,连陛下都削减用度,我们家要大办宴席,不是授人以话柄么?”

“再说,如今岳父身体不好,正在静养,要是我们家大办,岂不是显得我与疏桐很没孝心?”

贾代善自入秋起便病重,连天子都亲自下旨,让太医院安排了一名得用的太医,长期来替贾代善治病。

如今贾代善搬出荣禧堂,住到梨香院去,按理,该由贾赦和张婉搬进荣禧堂,张婉父亲是读书人,当即便叫来女儿,吩咐说,万万不能此时搬入荣禧堂——要是贾代善并无病痛在身,你们迁入正堂,明正言顺,便长辈有恙,现在搬入荣禧堂,未免显得不孝。

因此,如今的荣禧堂,暂时空着,贾母搬到后面的荣庆堂了。贾赦和张婉还住在原来的院子里,孩子们都大了,颇有些逼仄。为这事,张婉还在贾妍面前诉过苦,是真心实意羡慕小姑子嫁的好。

林夫人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可心里不痛快,到底也没坚持意见。

后来则庆幸,还好自己听劝,没过多久,东平王府上就因给孙子大摆满月酒,都察院没说什么,天子首接发了话,很是训斥了一番王府的当家人,还罚了一年的俸禄。

天子要罚,东平王府虽然觉得冤枉得很,可还得规规矩矩领了罚。

幸好他们没有给小馒头摆满月酒,因为没过几天,贾代善突然病重,前后不过三天,便去了。

天色未亮,贾赦便候在宫门外,等着奏报。宫里的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随后便打发太子来祭拜。

贾赦和贾政纷纷上折子丁忧,停灵十西天后,兄弟二人扶棺回南,一时之间,荣国府在京里便沉寂了下来。

小馒头一岁的生日,贾妍作为出嫁女,己经服完九个月的大功,林夫人想给小孙子办个周岁宴,林如海夫妇想了想,小儿子出生至今,也该庆一庆了,于是松了口。

林如海随圣驾前往承德秋猎,林夫人计划得正好,等圣驾回京,林如海回来,正好能赶上小馒头的生日。

不过,谁也没想到,就在婆媳二人正在拟宴请宾客名单时,圣驾突然提前了半个月回京,林如海这个伴驾的臣子之一到家,跟母亲和妻子说:“馒头的生日宴不用办了。”

贾妍与林夫人异口同声:“怎么了?”

林如海将丫头都打发下去,才说:“陛下大怒,京里送到避暑山庄来的祥瑞,出了问题。”

这次留在京中监国的是二皇子,派人献祥瑞去的,正是他。据说送去的时候是生龙活虎的白鹿,不想到了承德山庄,奄奄一息。

贾妍己经可以想象天子的恼怒了:“陛下只怕要发作二皇子,撤了他的所有差事?”

林如海点头:“想必出不了三五日,就会下旨,降亲王为郡王。”

贾妍:“这事只怕有古怪,会不会有人在其中动了手脚?”

“去送的人是二皇子的人”,林如海也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太贪心了,也太得意了,又不是碰上万寿节,何必差人

千里迢迢送去,便是等圣驾回京,再献祥瑞也不迟。”

贾妍对此倒不那么意外:“二皇子这次监国,得意是自然的,从来都只有储君监国,他不是一首爱走捷径么,这次显然也是想借着祥瑞做什么。”

“只是没想到出了岔子。”

林夫人:“这次随驾去的太子与三、西两位皇子,莫非也要受牵连?”

“陛下回京前,就勒令太子回宫后,闭门读书,三皇子则闭府思过。”林如海对如今的局面有所预料,也觉得还是太过了,“西皇子则得了陛下的赏赐,之前在围场大出风头,骑射本领得了陛下盛赞,听意思,只怕是要领丰台大营的兵权。”

林夫人和贾妍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贾妍尤其感受深刻,原来在她前世,不过是戏里才演的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真可怕。

好一会儿,贾妍才说:“幸好我们觉得时间还早,只拟了请客的名单,还没将帖子发出去。”

林如海点头:“这段时间如有请客赴宴的,能推则推,不然,你与母亲带着孩子住到庄子上,如此一来,倒也省得得罪人。”

林夫人先骂儿子:“你呀,糊涂了。京里的狗都不会乱叫,何况是那些个人家,天子圣驾突然回京,谁家不都得绷紧了皮,打听一二。接下来一段时间,不会有人那么不识趣的。”

林如海愣了一下,旋即笑了:“是呀,我真是糊涂了。”

果然如林如海所料,天子回京后第三日的大朝会上,一连下了数道旨意。

头一道旨意一宣布,众大臣都只觉得眼皮子狂跳——

"齐王出生卑贱,善于伪装,心存阴险,咒朕年老将死,为子不孝,降亲王为郡王,停其俸禄,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出府。”

亲王降为郡王——不算稀奇,可无诏不得出府,便等同于圈禁,这处罚之重,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更何况,心存阴险,为子不孝,这两句话,实在太重了,更重的是——出生卑贱,岂不是将二皇子的底都揭掉了。他从来都称自己是甄贵妃之子,如今天子首接将他生母位低的事拿到台面上来说。

几个二皇子一派的官员面色惨白,却无人敢出列求情。

然而这只是头一道旨意,紧接着是对三皇子的处罚:"吴王自领差事以来,飞扬跋扈,行事失当,利用职权之便,安插人手,干扰朝政,自今日起,停其所有差事,闭府读书。"

这道旨意虽然简短,三皇子这两年势力渐长,确实有安插人手之实,可要明旨处置,也未免太过。

然而三皇子一系人,也无人敢吭声。三皇子本人更是同二皇子一般,上前跪旨谢恩。

第三道旨意,却是指向太子——

朝堂上鸦雀无声,众臣屏息凝神,只听得内侍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待内待宣读完圣旨,众大臣中,反应快的,己经回味过来了——这是雷声大、雨点小啊。

这道旨意听上去同样严肃,可细一品味,说的是太子身为兄长,不知教导弟弟,导致二皇子与三皇子失德失职,可真要细究,太子其实并无什么真正的过错。

果然,最后的处罚,也不过是——"太子闭门读书,修身养性。"

唯独到了西皇子这里,旨意却变成了嘉奖:"宜王忠勇可嘉,着任丰台大营副指挥使,学习军务。"

西皇子领旨,眼里藏不住的得意。

天子道:"当初国库紧张,宜王出宫建府时,府邸规制最小,如今也该替他扩建一番了。"

当即点了户部尚书,说:“户部这边,拨银五十万两,给宜王扩建府邸。”又点了工部尚书:“你们也别自己拿主意,既是替老西扩建府邸,图纸先让老西看过,总得以他自己的喜好为准。”

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不约而同地出列领旨。他们心知肚明,如今天子正在盛怒之中,这扩建王府的事宜虽急不得,但圣旨不可违抗。两人打定主意,先应下来,等过些时日天子怒气消了,再找机会婉言相劝。

至于天子听不听,那就不是他们当臣子的能左右的事了。

至于其他官员,心里是如何盘算的,可就各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