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92章 升官

八月初六,金陵城笼罩在蒙蒙细雨中。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圣驾启程前,一道明旨如惊雷般炸响在江南官场:调宁东县令林如海回京,接任左佥都御史,正西品衔。

消息传到宁东县衙时,林如海正在公堂整理最后一批清田案卷。调任他是早有心里准备的,早在圣驾到达以前,他收到京中好友陆诚的信,便知道了,原本他的三年任期,在年初就该调任,之所以没有挪位置,是天子按下了史部的提议,说另有安排。

同僚纷纷前来恭贺,林如海将案卷收好,拱手还礼:“确是好消息,等下散值,我请诸位同僚,还请大家赏脸。”

而林家的小厮则回家里去报信。知雨之前出嫁了,如今回来做了管事嬷嬷,笑着进来同贾妍汇报。

贾妍搁下手中的画笔,望着窗外飘摇的雨丝,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哦,升了什么官?”

"左佥都御史,正西品!"知雨裙角还沾着院中被风雨吹落的桂花。她如今头发己盘起,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稳重。

贾妍笑着打趣:“你还知道是正西品呢。”

知雨:“当然,之前奶奶让我们看了那些你整理出来的书,这要记不住,岂不是白看了。”脸上更是难掩喜色:“奶奶,我们能回京了。”

“你们就这么喜欢京城?”

“才不是呢。大爷高升了,连升好几级,还是京官的正西品,风风光光回京,也好让有些人看看。”

当初林如海外放,只是七品的县令,知雨陪着贾妍去金陵接程老太太来做客,史夫人面上客气,可下人之间,就不会这么讲究了,当初史夫人的大丫头,可是话里话外,都嘲讽了一番。知雨这是记着仇呢。

贾妍失笑:“不过是陈年旧事,我还以为你如今稳重了,没想到还记着仇呢。”

知雨可不认同:“稳重了也要记着这一笔呢。等这次回了京,奶奶和大爷回去看老太太,我要跟着去。”

“好,好,你跟着去,显摆回来,成了吧。”梅染抱着小汤圆从外头进来,小家伙正抓着个拨浪鼓,看见贾妍,一下子急奔过来,吓得梅染赶紧在后头伸手想捞住小家伙。

“没事,这屋里摔一下,也不会怎么样。”贾妍话是这么说,却张开手,小汤圆一下子扑进来,咯咯首笑。

外头却是对这道旨意,一片哗然。

之前舟山县令被革职查办,台州知州又锒铛入狱。林如海办起案来,可不管你头上是戴的几品的乌纱帽。这两个案子像两记重锤,砸醒了还在观望的官员们。一时间,各州县的知州知县纷纷主动清查土地,生怕步了后尘。

自己主动清查,有什么情况,也好把控一二,若是林如海来查,可指不定会怎么样。

这些人还不算蠢到家,当然,还是有外地的老百姓不相信当地的官府衙门,仍跑到宁东县来告状的。

不过,既然当地的官员主动追查,林如海也极会做人,先是派人去了解,倒没有一上来就要大包大揽的意思。

即便他有圣命在身,也还是给同僚留了三分余地,只要事情办得妥当,这里头的功劳与名声嘛,他并不介意分一半给同僚。

因此,后面浙江省内,几乎全省的州县都掀起了清查土地的风气,这效率一下子翻了数倍,水至清则无鱼,大的案子都查办了,下头不那么要紧的一些小乡绅,及时赔钱或还地的,林如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得这些小案子放过去了。

如今不到半年的时间,浙江省一省便清查出来百万余亩田地,重新登记造册,抛开对当地百姓的利益,对朝廷来说,这可是好大一笔粮税来源。

因此,不管是京城,还是江南官场上,都暗中盯着,猜测林如海会升职到哪里,但多数人的猜测,都是地方官员,主政一方。浙江省内,因此落马了不少官员,几个富庶之地的州府官职,都空缺出来了,多数人都猜会是其中哪一个地方,将是林如海的上任之处。

不想圣意不可测,天子突然下了这么一道旨意,且是由金陵送来,显而易见,是天子乾纲独断,容不得别人插手。

外头怎么议论,都影响不了林如海一家进京的安排。林如海花了几日功夫,将手上的事情一一交割清楚,便带着一家子,坐船离开宁东,接任县令的,正是与他交好的县丞罗翰。

宁东县小小一个县衙门的官吏,如今也换了近一半的人,新任县令罗翰带着一众同僚来码头送别,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送别林如海一家的,可不只是他们这些官员,码头上来了不少百姓,虽然没有张灯结彩,可大家欢送林如海的热情,丝毫不比春日里运河的剪彩仪式上少。

至于龚叔为代表来送万民伞,这可真正不在林如海的料想里。

当官的,若说不想要一把万民伞,那肯定是假的。

但真正的万民伞,可不容易得到——弄虚作假得来的,林如海是不屑于要的。

至于看到曾经来报案的蚕妇和渔民,林如海就更是喜出望外。

这一把万民伞,可不只是宁东县的百姓送的,是附近几个州县的百

姓,一起送的。

饶是林如海,此刻也不免有些心绪翻涌,说到底,他不过做了一个官员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就感激涕泣至此,可见这朝廷的官员考核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带着复杂的心情,船驶离了码头。林如海站在船头,挥手道别,首到船越驶越远,码头都看不见了,才进船舱。

八月十五,林如海一家在进京途中过中秋。

官船泊在运河码头,贾妍命人在甲板上摆了几案瓜果。小汤圆穿着新做的葱绿的锦缎上衣,配着撒花的朱红裤子,贾妍还戏谑地给儿子眉间点了一颗红点点,看上去像个观音座下的童子。

小汤圆拿着月饼往嘴里塞,贾妍指点丫头,出发之前,就做了一些月饼,特意为小汤圆做了没有那么甜的五仁味的月饼,小家伙吃的欢,贾妍看得开心。

即使在途中,也是该赏月过节的。

"这一个中秋,倒是极有意思,我们这是泊舟江上,赏天上明月,看水中镜月。"贾妍指着天边的玉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月亮倒是年年月月都有圆的时候。"

林如海笑看着妻子,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是啊,一晃我们都离京三年多了,不知今晚京中的月亮可圆。母亲一个人在京中过节,到底冷清。"

贾妍端来桂花酒,笑道:"那我们为母亲喝一杯。这是宁东百姓送的桂花酒,我留了几坛,到时给亲戚们送一点,留两坛我们自己喝,到时请母亲品一品,也是一起过了节了,你说呢。"

林如海点头举杯,小汤圆见状,也要举杯,贾妍便把桂花冲泡的水倒进小杯子里,递给他,他小人儿也似模似样地举起杯,学着父母那样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