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应酬
林如海在外书院接待薛大爷,贾妍则在正院接待薛姨妈。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免费阅读
贾妍笑着说:“上次在金陵,薛太太还说,你婆婆不同意你跟着薛大爷外出,这次看来是薛大爷费了不少功夫,才带上姐姐,这时候江南风光正好,出门游玩,还真是最好的时节。”
薛大爷的拜贴上,用的是出门游历。
薛姨妈笑着说:“是啊。这一路所见的风光,真是美如画。说起来,还得多谢妹妹,上次见过妹妹后,回去我在太太面前感叹,真羡慕妹妹能出门游玩,太太笑话我,都有蟠儿了,还想着出门玩。不过到底怜我离开家人,千里迢迢嫁到金陵来,这次大爷正好要出门查一查江南的铺子生意,也不费多少事,便让大爷带上我。”
贾妍笑道:“看来姐姐很得薛夫人的喜欢嘛。只怕二嫂子都要羡慕姐姐了,之前二哥出门办差,可不让带家眷。”
薛姨妈:“如此姐夫在工部正经当差了,姐姐高兴得很,她可不像我这般贪玩,说出门在外,什么都不便。”
借着王夫人,聊了几句,几句客套话后,薛姨妈便悄悄将话题引到河道修缮一事上,说:“上次去拜访老太太,听夫人与老太太说起,贾大哥的差事,到月底便能暂告一段落,下个月便能回金陵。老太太还说,辛苦了一冬一春,总算能歇个夏天,等到秋收后,河道又要重开。”
贾妍点头:“是啊。下个月就开始农忙起来了。油菜收成后,又紧接着收小麦,还要夏播,种花生,管理芋头,还要管理水稻,一首要忙到秋天收稻。村民们还要是以农耕为主。等秋收结束后,才能重开河道的修缮工作。”
薛姨妈脸上笑容更灿烂了几分,心道:果然如二姐姐所说,贾三姑娘有几分天真,这样的话题都能顺着自己说,可见城府是不怎么样的。于是更加有把握:“说起来,我们薛家在江南,也经营几间米行和粮食铺子。我听说,河道修缮下个阶段的米粮,都要采买,我便同我们大爷说,既然大家是亲戚,何不帮把手呢。我们经营米行多年,货源也有,既然河道有利于朝廷和百姓民生,我们接下来,还能将价钱压得便宜些,又能确保提供一等一的粮食。如此一来,修缮河道的筹款,也会压力小一点。”
贾妍笑道:“那还真是谢谢姐姐了。只不过这事啊,是朝廷的政务,我素来不过问。姐姐有这番好意,回头我同夫君提一提。”
薛姨妈本以为十拿九稳,一听这话,愣住了,她没想到贾妍居然是这么个说法:“那就麻烦妹妹了。说起来,我们也是想为朝廷出一份力。”
贾妍点头,毫不怀疑:“我知道。去年筹款,薛家也主动捐了银子,夫君过后还同我说,薛家果然不负紫薇舍人之后的名声,顾大局,知轻重。要是商人们都能如薛家这般,知晓大义,以后朝廷真有惠及民生的工程,何愁筹不到款啊。这宁东县的河道工程,一拖再拖,前朝就曾打算修缮,可最终也没能落实。”
对方拿话夸自己婆家,薛姨妈一时还找不到什么话来说,只得笑道:“祖上封了紫薇舍人,又领了朝廷贩马的差事,自然要尽这份心的。”
不想贾妍话锋一转,笑道:“河道修缮的二期工程,我听夫君提过一嘴,约摸七八月会进行招商筹款工作。回头我问问,兴许粮食采买的事情,也是那时候定下来。要是有了准信,到时我要给老太太去信,让家里给你捎个话?”
这话说的极为客气,又极热情,薛姨妈哪怕还有别的打算,也不好说不,只得应下来,还得道谢:“那就麻烦贾三妹妹了。”
贾妍:“这有什么,我们本就是亲戚。我出嫁的时候,二嫂子也帮忙张罗,又给我重重添妆。我要是拿乔,以后回了京,可怎么好见二嫂子呢。”
“不过呢,我能帮的,也只有这些了。便是夫君,虽说是管着宁东一县,但朝廷政事,可不是家事,能以亲戚关系来处理事情。万一将来这事没办妥,还希望姐姐能体谅。毕竟河道上的事情,并不是我夫君的一言堂。修河道也更不是林家的事。”
薛姨妈忙说:“是,是,这是自然。”
外院林如海也是拿差不多的话来糊弄薛大爷。
说糊弄不大适合,是诚心诚意地招待薛大爷,但也把自己公事公办的态度亮明:“这河道上头的事,并非我一人做主。既过了御前,只怕二期工程动工前,天子还会派人来,只是如今尚不知道会是谁来。我计划是七月前后,准备二期的工程筹款筹粮。到时有准信,你们既有心出力,自然会派人给你递话。”
薛大爷忙道谢。
林如海摇头:“不必谢我,薛家有心为朝廷做事,该是我谢你才是。只不过,到时一应事情,都要照章办理,断没有我能寻私的道理。”
薛大爷:“自然,照章办事,应该的,应该的。”他嘴上如此说,心里却不太高兴,这次他带上妻子,原本是想借着林家与贾家联姻、贾家与王家联姻、王家与薛家联姻的关系,来攀一攀交情,毕竟去年筹款,贾家也令人知会了薛家。不想林如海却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来,他不好反驳,但若只是为
了一切照章办事,他又何必登门拜访。
却丝毫不想一想,贾家愿意看在跟王家的姻亲关系,程老太太愿意看在孙子媳妇的面子上,给薛家递话,那是贾家关照拐弯的亲戚,和林家真没什么关系。林家和薛家连拐弯的亲戚都真算不上。
斟酌一番,薛大爷才开口:“不知林大人这次准备为二期工程筹粮多少?要是方便,可否透个信,我们薛家想出力,但也得提前做些准备,毕竟涉及到收购粮食的工作。”
林如海笑了:“这有何难。一期大约用了多少粮食,我还是记得的。”
当即就报了几个数给薛大爷:“二期的工程应该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工程预计是明年春末完工,但二期要对外购买多少粮食,眼下还不确定。去年杨家捐了七十万斤粮食,今年不知杨二爷会是捐多少。我估计,捐肯定还会捐,捐多少,只怕还得等到时与杨二爷谈过了,才能知道。”
薛大爷十分意外:“杨二爷这般热心,还要捐款吗?”
林如海心道:我手上握着他的把柄呢。嘴上却说:“是这么说的。毕竟杨总督是一方大员,得陛下信任,想来也是他命人通知杨二爷,杨家又是宁东县人,既能给朝廷尽忠、又能给家乡出力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多。”
薛大爷马上想到自己家在金陵垄断米行的价格,这是祖上在金陵多年经营攒下的资本,想来杨家也是这么打算的。宁东县以前不怎么样,但运河一连通,以后必定兴旺发达,说不定,会成为浙江的“小扬州”。
于是心里主意一定:“那,我就等林大人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