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族长让贤
要拟章程,林如海便将具体的细节与母亲和妻子商量了一番,他本意是第二天上午整理出来,再请族长和几个族老开会,将章程拿出来。本文搜:红宝石文学 免费阅读至于族里具体怎么推进,则由族里自行安排。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天吃过早饭不久,林如海才在书房写完章程,外头门子就进来传话,说:“族长来了。”
林夫人和贾妍都很讶异,林夫人说:“如海,你快出去接待。”
林如海自然是要出去接待的,先吩咐门子请族长到外书房,自己随后就来。
来的不只是族长,还有文叔。
坐下之后,族长一开口,就是让林如海吃惊的话题:“贤侄,我昨天回去细想了一夜,这些年我担任族长,做的并不好,思来想去,还是自己主动辞了这差事。”
林如海吃惊之余,不免有些顾虑:“族长,莫非是因为昨天我在家塾说的那番话?”
族长连忙说不是:“这些年,我当族长,也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他苦笑了一下:“族里我们这一房人最多,堂兄弟个个都是不肯吃亏只想占便宜的,我当着族长,他们只想着捞点好处,你婶也是爱贪小便宜的,为这,我跟你婶都吵过很多次架了。家塾的情况,我之前也想改革一番,可架不住亲戚连着亲戚,拖来拖去,就成了这么一个情况。”
他又说起村里的孤寡贫困人家,祭祀田地的产出,他原来打算拿出一半,来帮衬这些人家,可最后只有三分之一落到这些人手里,别的都被这家那家以各种名义给瓜分了去。
林如海听了,并未马上说话。
文叔忙替族长描补:“贤侄,族长也不容易。换个人,也未必比他做的好。族里自然是亲戚连着亲戚,不可能凡事都只讲道理,不讲人情。要是换一个旁系的人,只怕族里很多人就不支持。”其实就是族长这一房的人丁占了半数,他们要是不支持,族长即便选上去,也没法当。
族长却不同意:“我看你就比我合适。”当即向林如海介绍起文叔的优点来。
他二人从血缘上说,确实不清,同林如海一样,他们两家是两房,到他们这一代,就是第西代的堂兄弟了,族长愿意举荐文叔,是打心里觉得对方能当好这个族长。
林如海听完,笑着说:“族长,文叔,这事呢,我就不掺和了。”
“那不行。”
两人异口同声,发现对方都是这么想的,文叔谦让,族长先说:“族里这些年没有一个发展,一是我管理无方;二是缺少远见。贤侄你见多识广,正该多帮忙掌掌眼,出个主意才是。”
林如海这便将自己拟的章程拿出来,说:“昨天归家之后,母亲说起族里孤寡贫困人家,我们商量了一番,想了几条办法,我才写完,墨迹未干,门子就来通传,说族长来了。原本我是打算送过去,请族长参考的。”
族长与文叔都是识字的,他们也都是家塾读书出来的,只是二人于举业上都无天赋,便早早放弃,脚踏实地干农活种地。如今族里种地,春播秋收,除虫除害,都是二人在负责指导。
看罢,二人都眼睛发亮,连声说好。
文叔道:“这下你不必再让贤了,有了这章程,回去就召集族里各家的当家开会,以后谁要滋事,便有章可依了。”
族长对自己的毛病却很清楚:“我只怕亲戚一多,都来讨情份,又难做人了。还是你来。”
林如海笑了:“关于族长的顾虑,我有一个建议,族里如今有几个族老,只是族里有大事,召他们商议,他们出出主意。但真要办事,人多只怕反而不便,一个人一个想法,如果是亲戚,又想着谁帮谁,难免失了公平。不如这样,族长你仍是一族之长,文叔做个副职,再从这些族老里挑一个,担副职,两个副职,一人管家塾的事情,一人管贫困人家,三个人,刚好能形成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如何?”
族长细想了想:“这个主意好。”
文叔笑道:“管事的唱白脸,族长唱红脸,果然贤侄在朝廷当差,一下子就解决了眼下困扰族里多年的问题。”
林如海笑着说:“我不过是出出主意,真正管理族里,还得仰仗几位长辈。姑苏林家,要是再不振奋而起,只怕真的就会没落下去了。想到这一点,我们一家子都很着急。等到下一辈人,分不分宗,在朝廷律法上,都是不相干的,谁家犯了大事,互相牵连不到。可谁家有事,只怕大家都会觉得彼此远亲都称不上,犯不着费心思。”
族长和文叔都沉默了,怕林如海说要分宗,一时不知道如何接话。
林如海却没提,反而说:“族里的事就要靠两位族叔多费心了。以前族长约束族里的子弟,管理得当,没有违法乱纪的,以后还得如此。姑苏林氏,这些年没有出人才,就更不能犯错,但要是别人欺上门,族长也不必怕事。这二三年,我在宁县当差,若是族里真有什么大事,遇到了困难,可以派人通知我,我能帮衬的,自然会想法子帮衬。”
族长和文叔琢磨了这话,不是要立刻分宗,照这意思,至少这二三年,还愿意
照应族里,也并不敢奢求太多,于是忙应下。一时又产生了紧迫感,族里子弟读书之事,看来得抓紧了。
送走了二人,林如海才回正院,同林夫人和贾妍说了族长与文叔的来意。
林夫人叹息一句:“难得他还算公正。族里不出人才,家族必定会没落,这是无法抗拒之势。我们家却又人丁不旺,不然何至于此。”
林如海忙笑着劝说:“可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古人早就说过了。我们家也还算不错。虽说人丁不旺,可也没出败家子。也有那人丁兴旺的,可净出些不孝子孙,早早败光家业,岂不是更糟。”
林夫人笑了:“我也只是有感而发,又不是难过。谁能想得到呢,早二三十年,姑苏林氏,也是有好几个在朝中做官的,这才一代人的功夫,就没落至此了。”
贾妍笑着说:“刘禹锡不是有名句——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不就是这样的么?难道你觉得唐朝以前那种门阀世家好?”
林夫人瞪了贾妍一眼:“这话可不敢乱说。你还是荣国府外嫁的姑娘呢。外头提起来,宁荣二府迁进京中多年,在金陵也是霍霍扬扬,更甭提贾史王薛如今都联上姻了。”
贾妍想起书里的话,笑道:“贾史王薛,西大家庭,是吧?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头,这次去给老太太拜年,我得跟老太太提个醒,可不能让人继续造这个谣了,再继续传,无事也要生出非来。金陵有一个金陵王,那就是甄家,与贾家可没什么关系。”
林夫人:“只怕难。如今甄贾两家也联上姻了。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老太太怎么会想着要认个干孙女儿,跟甄家联姻呢?”
林如海和贾妍一对视,坏了,他们这些日子,居然忘了跟林夫人说这事了。
夫妻二人互相使眼色,让对方开口,最后还是林如海说:“这事说来话长,还真不是老太太想和甄家联姻。”
贾妍:“也不是,确实是因为……所以……这事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