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05章 桃花村上

种花的村子,叫桃花村,离县城约有二十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本文搜:502txt 免费阅读

贾妍虽听绿萝汇报了桃花村的情况,但具体是个什么样的村子,贾妍还是没法准确地估量。

如果在现代,一个种花为生的村子,她不难想象,因为她见过。但这是古代,来之前,她己经了解了足够多的情况,也做了最坏的估量,所以,随林如海和她出行的人,只带了绿萝和新段时间才提上来二等丫头苏芳,反而带了沈广白和费勇两个男丁,为的就是上山的路太颠簸,马车不便,她好骑马。

不过她的后招有些多余,从镇子上到桃花村的马路,修的真的挺好的,虽然是泥路,但挖的很平整,想必是时常修葺,车辙虽留下了压痕,却没有高一块低一块。

但上到半山坡,贾妍看到林如海的衣角被风吹起,还是想骑马。于是掀开帘子,轻轻扣了两下窗,林如海过来,得知是这么回事,笑着说:“那夫人与我同骑?”

贾妍摇头:“不,我想自己骑。”

林如海:“不是说你以前不喜欢骑马吗?”

原主确实不喜欢,但又不是她。她前世工作之后,同传的工作性质特殊,一年有二百余天的休息时间,曾经跑去内蒙古住过小半年,非但学了骑马,还骑的相当好。

贾妍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我想骑马。”

林如海:“好,我同广白说。”

沈广白很快就下了马,牵着马过来,贾妍摸了摸马的脖子,跟马儿说了两句话,林如海不放心,伸手护着,贾妍却笑着说:“没事,我同马儿沟通过了。”

林如海还是不太相信,强调:“你别着急,我们慢慢过去,也赶得及吃午饭。”

“好。”

谁知等林如海翻身上马,贾妍却轻轻拽了下缰绳,马儿就快步掠过林如海身旁。

林如海着急,正想叫住贾妍,却听见贾妍的笑声:“如海,你可别落在后头呀。”附赠一枚略带挑衅的笑容。

林如海本来着急的,却笑了:“放心,为夫的骑射还是勉强能看的。”

他们两个在前头跑马,说跑马也不太妥当,其实并不快,但沈广白和费勇都有些担心,看了一会儿,见没事,这才放松下来。

因为林如海与贾妍骑马并行,一边说话,贾妍问:“你以前来过这样山上的村子吗?”

林如海点头:“父亲故去,我与母亲回姑苏守孝三年,期间游历了半个江南,江南西道的州县,多是山村。比江南东道富饶。”

贾妍略一想,江南西道指的是江西省境内的地方,唐朝时的划分,江南十分大,分成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但一部分江南的地方,又划在淮南。

经过的村子,路边山坡开垦出来,类似梯田,只不是旱地,种的是小麦,有些地里空着,地里没有杂草,显然是种了新的庄稼,但还没有长出来。

小麦黄澄澄的,显然快要收割了。

贾妍问:“你割过麦子吗?”

林如海:“没有。怎么突然想问这个,莫不是你割过?”

他说这话,当然是开玩笑。甭管贾妍在荣国府受不受重视,国公府的姑娘,怎么也不可能干过农活。

但贾妍却真的干过。她大学时去做过志愿者,工作之后,也还在坚持。

贾妍笑着说:“是啊。梦里割过。收割麦子十分辛苦,镰刀太锋利了,一不小心割到手,疼得要命。弯腰割麦,除了腰酸背痛,还得十分小心,一不小心,麦针扎到眼睛里,痛得令人怀疑人生。“

她的语气太轻松,脸上的笑容太轻松,因此,林如海并未当真,真以为她是梦里割过麦子,还笑道:”疏桐的梦可真是五花八门,居然还做过这样的梦。那疏桐知道麦子什么时候播种吗?“

贾妍笑道:”自然是秋天,农历的十月前后,正是种麦的时候。油菜也是这时栽下,通常蜀中成都平原的麦子都收完了,八百里秦川的麦子才黄。“

林如海十分意外,不过仍然以为贾妍是从书上看来的:”疏桐果然博学强记,不知这些是哪本风物志里记载的?“

贾妍笑了笑:”我也不记得了。“

果然再行了一小段,就看到路边的田地里有人弯腰割麦。

林如海知道农耕,也了解,但却是头一回注意到割麦,农人果然弯着腰,他多看了两眼,暗道,这样割一天的麦子,只怕腰会酸得首不起来。于是又转头,看了贾妍几眼。

贾妍约摸猜到他想什么,却故意不提,说:“既取名为桃花村,莫不是村子里原本种了很多桃树?”

林如海收回探究的眼神,道:“并不是种了很多桃树,我听罗大人说,是因为村子里原本有许多野生野长的桃树,前朝末年,战乱西起,躲进山里的人们发现野生的桃子也能饱腹,便将这里取名桃花村,希望躲过战乱。现在看来,这里还真成了一方桃花源。”

林如海的目光落在前头的村里间,树起的石头的界碑,书着用红漆描过的字:桃花村。

远远望去,沿着

山坡的坡势,牡丹开成一片。

开花大朵,颜色艳丽,显得花团锦簇,给人一种盛世安乐的富贵感。

贾妍笑道:“难怪绿萝打听来的消息,说这时候的牡丹花不贵,这么一大片,只怕城里买花的人家也买不完。”

林如海笑道:“夫人可是看走眼了,那一片不是牡丹,是芍药。这么远,乍看之下,的确很容易错认为牡丹。”

他自己则是看上了另一边坡地上不那么显眼的兰草,指着那片绿意盎然的兰花说:“难怪觉得清香,原来是兰花的香味,也不知有些什么品种。”

贾妍并不意外,时下文人多爱兰和梅,道:“我们等下问问,兰花清雅,放在我们住的院子里,倒是极合适。看来绿萝汇报的情况只怕有误,市井小民多半也将芍药认成了牡丹,我就说嘛,牡丹怎么会那么便宜。”

他们进了村,可能是平常也有人会进村买花,村里人对他们并没有看西洋把戏的劲儿,这与之前贾妍在南下途中遇到的乡下人可不太一样。

很快就有人上来问他们是不是要买花。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皮肤黝黑的汉子。

林如海说是,那人便热情地说:“这位大爷要是买的少,可以随意挑,我就能做主,这些花儿,贵的五十两银子一株的尊贵品种的牡丹,便宜的有一百文两株的芍药。”他指了两处的花给林如海看,介绍贵的和便宜的品种。

贾妍笑道:“这么说,要是我们买的多,你还做不了主了?”

皮肤黝黑的汉子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要是大爷和奶奶买的多,上百盆的价格自然要便宜一点,我要请示过龚叔才行。”

林如海:“不急,我们先看看花,在村里转一转,临走之前,再买花。”

皮肤黝黑的汉子笑着说:“那行。你们要买花,随便问个村民,他们都会带你们去选。”又问:“可要派个小娃娃给你们引路?”

贾妍:“不用了。我们就随意转转,看一看这乡村景色。”

皮肤黝黑的汉子点头:“你们城里人,来图个趣儿。要是中午需要吃饭,可以跟人说,找龚叔家也行,找我家也行,我叫龚老三,都可以供饭,不会乱收你们的钱。”

贾妍道了谢,这皮肤黝黑的汉子就走了,并没有要一路跟着推销做生意。

林如海和贾妍对他这举动,倒是高看了一眼。

夫妇二人骑着马,沿着修葺出来的马路转了一圈,发现这马路是为了运花下山才修的,虽称不上西通八达,但基本上将这么大一个山坡上的村子的花地都覆盖了。

村子也不是只种花,之前显然是才收割了油菜,遇到正在挖地种花生的人。

村民们在山上开垦出来的狭窄的地里忙碌,一番农忙的景象。

这村子没有人家种麦,林如海一打听,村里人就笑了:“我们这地种不了麦子,一亩地收不了二百斤,最初也是种过麦子的,后来才不种的。”

林如海:“那交给朝廷的麦子怎么办?”

一个头发都花白的老人这才开口:“后来族里的长老就想了法子,栽花儿呗,卖了这一茬牡丹花儿,买小麦来缴粮,每家还能余些银钱,买米粮度日。”

老人手里端着一个小簸箕,正在丢花生种,笑看着林如海:“大爷是外地来的吧?我们这村卖花买粮,在当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要说二十年前呢,那会儿还不是这样的,这山上也不种花,我们也不需买粮,日子很是过的去。”

“也就这十来年,说是天下太平了,盛世了,我们这些人,却被赶回山上来,靠这些种不出麦子的地过活。”

挑着粪来的壮年汉子,听到这一句,赶紧说:“爹,别什么都往外说。”

林如海和贾妍一听,便知道这里头有问题,本来他们只是随口一问,现在却是非得打听清楚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