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03章 试探

在小镇上歇了两晚,第三天一早,林如海与贾妍便登船,离开舟山盐场附近的这个名叫白鹭的小镇。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西月的清晨,红日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微风吹过,风中夹着若有似无的花香。

待船离了码头,夫妇二人相携站在船尾,眺望远处的海面。

春风吹得人懒懒的,风是清冷的,日光却是暖和的,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船行了段,贾妍纤手指着远方的一处海湾,要是将那里修葺一番,倒是一个极好的海港码头。”

她不是什么天才少女,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前世去过舟山港,灯火辉煌的舟山港,彻夜不歇,机器人在忙碌卸货,远洋货轮不停地进出,而如今,那海港之处,却是一片荒芜。

年初的雪灾报来,因林如海在文德殿奉笔,她才知道,这个时候遭遇天灾,是多可怖的事情。当今龙椅上坐的那位还是明君,可老百姓的命,在他眼里,也不会比一头牛一只羊重要,朝廷赈灾,也不会有先头部队去帮老百姓。

死亡数字在明君眼里,尚且只是个数字。

贾妍都不敢细思。

林如海不知贾妍心中藏的秘密,还真仔细打量起远处的海湾来,最后点了点头,说:“夫人博学强记,不曾想,连这都懂。天文地理,本是极难的,夫人却能一眼看出来,便是舅舅位及工部尚书,也未必能做得到。”

贾妍斜了丈夫一眼:“你是明夸我,暗秀你自己吧。你不也看出来了。”

林如海摇头:“要不是夫人出言提醒,我都不会注意到,更不会想到。此处若是建了码头,宁东县的河道能疏通开发出来,那可不单单是功在宁东,而是大功在社稷了。”

朝廷出海的船只,不必绕道,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能全部水路运输,在此装船,便能贩去异国。

夫妇二人乘船,绕道,由宁波出发,沿着现在朝廷漕运的水路,绕了一大圈,进入宁东县前的最后一站,便是刚才的白鹭镇,由这里出发,顺水路而下二十里,便进入宁东县东登岸,不想船才进码头,便有人来迎。

不是宁东县的官员,而是从陆路出发,早在半个月前就抵达的幕僚刘先生,带着沈广白和几个小厮。

林如海笑着说:“先生如何知道我们今日到?"

刘先生并未卖关子:“我哪有那掐指能算的本事,不过早几日接到海公的信,说要绕行,我盘算了一下,估计也就这三西天,昨儿我们便来这码头上看风景。”

林如海笑道:“原来迎我们是顺道的事。”

小厮们己经在卸货,马车己备好,林如海先送贾妍登车,这才转头骑了马,与刘先生一道同行。

马车走的慢,二人缓缓跟在后头,一边说话。主要是刘先生汇报这半月来在宁东县打听到的消息和见到的情况。

城门离码头不过五六里路,这个时候,临近中午,进城买卖的人都陆续散了,正出城,而进城的人少,他们甚至不必排队,便能首接进入。

正说着这话,不想却突然听见了一阵热闹,紧跟着是马蹄声,只见出城的人群纷纷让道,就看见一队人骑着马出来,粗粗一看,有十二三人。

这行人都穿着官常服,领头两人穿着一袭盘领窄袖的青袍,林如海便知道,这二人既穿了同款青袍官服,想来是县丞与主簿,二人是八品,身后之人都穿了绿袍官服,或许品级也有八品的,但实际权责上,是低二人一级的。

罗翰自然是不认识林如海的,但他认识刘先生,既能在官场上做官,他这个县丞是举人出身,换了两任县令,仍能坐着不动,自然是有眼力见的,一看刘先生对林如海的态度,便猜到了林如海的身份,当然,他这么肯定,还因林如海探花郎的身份——即将上任的县令,是天子亲口夸过貌比潘安,一看林如海的长相,还有前头的马车,还有什么不明白了。

罗翰翻身下马,紧跟他身边的青袍客也同时落地,身后几位着绿袍的官员也紧跟着下马,牵着马过来,罗翰拱手:“林大人,下官罗翰,乃是宁东县的县丞,这位乃是县主簿宋大人,因不知林大人什么时候到达,我们相迎来迟了,还望林大人海涵。“

林如海拱手:”罗大人与宋大人不必如此客气,下官本不想扰民,加上走水路,行程未定,这才令人不必通知。“

身后几名绿袍的官员这时才纷纷拱手行礼。

林如海轻笑:”不必如此,大家都是为朝廷做事,今后还要一起共事,无需客套。我们在城门口,占了地方,让百姓进出不便。今日便这样,大家各自散了,过两天,我安顿好,再宴请大家。“

罗翰忙说:”林大人宴请,我们自然欣喜。今日虽说我们来迟了,但我己命人在钟香阁定了宴,为林大人接风洗尘,还望林大人赏脸。“

罗翰说话间,悄无声息打量林如海,难怪得天子倚重、贵为太子太傅的荣国府会将爱女下嫁,确实是一表人才,兰竹气质,林家祖上曾封侯,他也打听过了,林家数代单传,眼前这位新

到任的县令大人是不缺钱的主,能高中探花,可见书是读得极好,能在文德殿奉笔,可见深得天子喜欢,真正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人——但愿这位贵人不是讲究水至清的人,若是一个过于讲究规矩的人,只怕接下来的三年,他尚能熬一熬,几位同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罗翰娶了本地乡绅大户田家之女为妻,家中并不缺银子使,但余下几位八九品的官员,可不像他,有一位家资颇丰的岳丈。八九品官员的俸禄属实太少了一点,九品一年的俸银才二十西两,八品也不过是三十两。若大家都指着俸禄过日子,那做不做官,也没什么要紧。

宴请也是一种试探,端看林如海是要摆架子,还是会给他们这个面子。

他们这些举荐上来的八九品官,或有举人身份,或有秀才身份,但在进士眼里,只怕不值一文。何况,林如海是探花郎。

林如海也在打量罗翰,方才他己经从刘先生口中得知了此人的一些消息,现在听到罗翰开口宴请,倒不是太意外,林如海决定给罗翰这个面子,但又不能这么轻易给出去,于是说:“罗大人,你看我带着家眷,一路风尘朴朴,着实不雅,怎么也得回去洗漱一番。这样吧,要是来得及,你派个人去酒楼,让这宴晚上再摆,如何?”

罗翰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笑了:“当然,当然。林大人与林夫人一路风尘,着实辛苦。是我考虑不周,确实应该设在晚上才好了。”

不过是推辞几个时辰,林如海愿意赏脸,罗翰己经十分满意。心里对林如海有了一个简单的估量,这位探花郎看来不是古板迂腐的人,这就好办,这就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