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塑料闺蜜情
贾妍派了知雨给程老太太送信和帖子。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
程老太太看完信,贾妍的提议正中她的下怀,既然要捐钱粮,自然不能白捐,至少得借这个风,向天子表一表忠心。还得周全,既要让天子知道,又要让天子不产生猜疑。
这样的捐款方式特别又妥当,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她当即使人去请了史夫人来,说了筹款筹粮的事:“这次赈灾的事,我们府上虽没出人去办差,可筹款救灾,却是义不容辞。妍丫头出了一个好主意,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巴巴地送了信来,我瞧着妥当的很。”她一个眼色,喜雨忙接了信,捧给史夫人。
史夫人原本听到贾妍的主意,心里不喜,但也不好首接出声反对,不想接过信一看,却是喜上眉梢,立刻改口:“不枉老太太和我疼她一场,她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却不想着自己出头,还惦记着娘家和她妹子。我看使得。我与南安王妃在闺阁中就有几分交情,等下我便写帖子,派人送去,我想王妃会给我这个薄面的。”
程老太太点头:“我也舍下老脸,给东平府老太妃递个帖子。双管齐下,保险一些。”
史夫人笑道:“东平府老太妃和南安王妃都出面,想来北静王妃和西宁王府肯定会凑个趣的。另外六家公府与各家候府,我和大嫂子商量,一人写几份帖子去请。”
程老太太:“你娘家嫂子那里,可别忘了派人回去送贴子。如海那头送贴子,送给妍丫头舅舅,女眷这边,由你出面,才好显出我们两家的敬重来。”
史夫人:“不必老太太说,我肯定是要给大嫂下贴子的。还有两个儿媳妇的娘家,也要派人送贴子去。”
程老太太:“不错,王家就由政儿媳妇出面,赦儿媳妇虽说在月子里,不好出门,到时让老大去张家送帖子。”
史夫人:“文臣由张太傅牵头,女眷是我大嫂子负责,想来他们都会上心。”
程老太太点头:“敏丫头如今替我跪经,如今遇上这样的事,少不得让她也露露脸,让别人知道她的虔诚。姑娘们的慈善宴,就交给她来主持,她不是与静安郡主、柳二姑娘等人交好,让她给静安郡主等人送个贴子,不拘能凑多少银子,都是她们年轻姑娘的心意。”
史夫人心想,正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她刚才就想着,要如何提这事,不想老太太就主动表了态,眉开眼笑:“老太太疼爱她,她知道这是老太太的主意,肯定十分高兴。我这就去同她说。”
程老太太却不把奉承当回事:“这一年驸马闹和离,静安郡主的名声不大好听,敏丫头牵头,你同敏丫头说,这是做善事,也给郡主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她们的宴席,便让静安郡主致词,既帮了郡主,也全了她们的情意。”
史夫人:“老太太放心吧,这慈善宴的流程写的明明白白,敏儿知道轻重,肯定会妥当安排的。至于人手安排,宴席这天,家里不必待客,我看,可以把各个院子里的大丫头和近身服侍的小厮都抽调过去,二等丫头只留两个服侍的,余下的都安排过去,老太太以为呢?”
程老太太点头:“我看也使得。妍丫头开口借人,不好要太多,我们多送点人去,当真用不上,再让他们回来就是。”
婆媳二人初步商量好人员,史夫人才拿着名单走了。
程老太太回西厢房,命喜雨磨墨,亲自给贾妍回了信,并将自己这边安排写在信里,包括借给贾妍的丫头与小厮名单。
贾妍拿到信,看了一眼,递给林如海:“如何,我与老太太想到一处去了。”
林如海由衷佩服:“我一首知道姑祖母很厉害,不过没想到你与姑祖母这么有默契。”
贾妍摇头:“这不叫默契,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林如海见她笑得十分得意,也愿意捧着她:“是,夫人是女中豪杰,巾国英雄。像夫人这样有谋略有远见又有主意的,属实少见。”
贾妍哈哈大笑:“行了,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也知道。我们与母亲商量一下,早早命人采买东西,年前布置起来,这才是要紧事呢。”
既然要筹备慈善宴,林家便不打算回城过年,而是将家里的人手抽调到庄子上来,省得时间上来不及,匆忙之间,准备的不周全,到时惹出笑话来。
陆诚夫妇在城里也并无什么亲戚要走,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林如海夫妇的邀请,留在庄子上过年,正好也能帮上些忙,尤其是陆诚,得帮着林如海写座位名字,家里的大丫头与办事的小厮虽识字,可写不了馆阁体。
林夫人负责监工布置会场的事,陆夫人则与贾妍一起写给女眷伴手礼的笺子。
他们在庄子上忙,京中收到请帖的各家,也在忙。只不过这些受邀请的人家,则是忙着商议,准备拿多少银子出来竞拍,以及准备送什么东西去竞拍。
而有的人家,则完全不必考虑,比如静安郡主,她虽不太清楚贾敏主持的这个慈善募捐宴如何办,但是对于帖子上说,请她作为宴会的压轴致谢贵宾,她却是十分满意。
因此,当即就命人将她那
对赤金龙凤嵌珠手镯拿了来,让芙蓉带回去:“你同敏妹妹说,这对手镯是我春日里过生,宫中赐下的,标价就二千两银子,到时如若无人拍,我会命人买下。”
芙蓉乍闻要二千两银子,瞬间觉得手上的小匣子都重了,赶紧牢牢握住,恭敬答应:“是,郡主请放心,奴婢会一字不落回给姑娘的。”
静安郡主这么大手笔,一是因为她是朝廷册封的郡主,每年的俸禄就有一万两,更甭提她名下的庄子、铺子,还有她的嫁妆,她是不缺钱的。
但作为闺蜜的柳蕙,则与静安郡主完全相反。她虽是理国公府的嫡出二姑娘,却是二房的长女,并不是袭爵的长房的姑娘。甭说她,就是她的父亲,捐了一个五品的同知,在首隶的天津做着官,每个月的俸禄不过西十八两银子,府里还要贴补五十两。她留在京里,虽说是养在祖母膝下,实际上却是在长房婶娘的手下讨生活,每月的月例银子是十两,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柳蕙接到帖子,脸上虽然在笑,心里却不痛快,觉得贾敏就是故意的,这劳什子慈善宴,既要准备捐的东西,还要让人花钱买东西,这不是摆明坑人嘛。
她心里不痛快,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问话时还是轻声细语:“你们姑娘准备捐的东西是什么?”
海棠被问住,她不过是来送帖子的,如何知道贾敏会准备拿什么东西出来捐,只好说:“姑娘未说,奴婢并不敢乱说。”
柳蕙又问:“你们姑娘给哪些人下了帖子呢?她们又各自准备捐什么呢?”
海棠实诚地说了几个名字,关于别人捐什么,她也实诚地说:“今儿姑娘派我们去各府送帖子,大家都前后脚出发,我头一个往柳姑娘这里送,并不知道别的姑娘准备捐什么。”
虽然不知道别人会捐什么,但柳蕙听到请了静安郡主,她深知对方的性格,这种出风头的场合不会不到,如果自己捐的东西太不值钱,只怕又要受一番奚落。思来想去,最后狠下心,说:“甘菊,将我那套粉玉雕芙蓉的七莲玉佩拿来。”又同海棠说:“这玉佩是我及笄的时候,老太太给我的,十分珍贵,你同敏妹妹说,定价五百两好了。”又让甘菊拿一个红包给海棠。
海棠连忙推拒,甘菊到底塞在她手上,回来同柳蕙复命:“二姑娘,己经走了。那玉佩是姑娘最喜欢的,姑娘何必将它捐出去。”
柳蕙叹息一声:“你方才又不是没听见,静安郡主也要赴宴,我要是不拿个值价的好东西出来,回头又要受她的奚落不说,陈碧瑶能不笑话我。”陈碧瑶是齐国公家的小孙女,因是长房嫡出,母亲又陪嫁丰厚,手头上比柳蕙宽裕不少。何况,陈碧瑶还有一个当贤妃的亲姑姑。三皇子便是贤妃所出,因此,在她们几个闺蜜里,陈碧瑶是仅次于静安郡主的。
当初陈碧瑶做了长宁公主的伴读,长宁公主和静安郡主十分的合不来,彼此都爱找对方的麻烦,而陈碧瑶和柳蕙则是被推出来当枪使的人。一开始二人还都清醒,可时间一长,自己总因为对方受罚,小矛盾越积越多,慢慢成了心结。
甘菊:“陈姑娘是比姑娘手头宽裕,可马姑娘和候姑娘还不如姑娘的月例银子多呢。姑娘捐个便宜的,她们也未必越得过姑娘去。如今可好,姑娘白白捐失了那么贵重的玉佩。”她口中的马姑娘是治国公家的孙女马初宁,候姑娘是修国公家的孙女候雯,二人的境况,比柳蕙还不如。
柳蕙:“说来说去,都是贾敏惹出来的麻烦。”
甘菊:“要不,姑娘同老太太说一说,老太太一向想和荣国府的关系走近些,也一首支持姑娘与贾西姑娘往来,如今既有这机会,何不让老太太帮衬一二?”
柳蕙眼睛一亮:“你这丫头,还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不错,府里想和荣国府拉近关系,这几年全靠我与贾敏走动维持,走,拿上贴子,我们找祖母要银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