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丰盛的年货:上
贾妍尚不知道,她的铺子还没开张,陆诚夫妇己经打算去她的铺子里采买东西了。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宴客的第二天,贾妍被林夫人叫到竹香斋,看见院子里站了十来个人,除了罗庄头和家里的大客事林安,余下都是陌生面孔,还吃了一惊。
林夫人看她的表情,有什么不明白的,笑着说:“之前你没进门的时候,去过我们家京郊的庄子,觉得如何?”
贾妍:“特别好,要不是如海当差不便,我都想劝说母亲,干脆我们搬去庄子上住了。这大冷的冬天,隔三岔五能泡上温泉,简首是神仙都不换的日子。”
林夫人被她的表情逗乐:“不过是两三眼温泉,哪里就比得上神仙了。等朝廷封了印,我们一家三口便去小住几天,再回城来过年,如何?”
贾妍:“母亲,这可是你说的。半夏、文竹,你们可都帮我作证啊。要是到时候母亲说话不作数,我可要哭的。”
林夫人忍不住,食指轻轻推了她的额头一下:“你就会逗乐。被你一打茬,差点又忘了说正事。我们家里,除了京郊这个小的庄子,还有几个大庄子,之前你只见过罗庄头,如今年底了,几个庄子都送年货进京来,正好你见一见另外几个庄头。”
林夫人一边让管事林安去叫罗庄头等人进来见,一边对贾妍说:“另外西个庄子,除了姑苏老家那个,是祖上封候时置办的祭祀田地,余下三个庄子,东北那边有一个,东昌府一个,蜀中还有一个。这三个庄子,是几代主母的陪嫁庄子,几代人经营下来,陆陆续续又给原来的庄子添了些薄田,每个庄子都有千亩良地。因为天高地远的,一年也就只让他们庄头或是管事来京一次。”
贾妍一边感叹“这可真是不平等的社会”,一边也为林家的富豪程度吃惊,荣国府在金陵和东北都置办有庄子,东北关外的庄子还很大,足有两千余亩,但和林家一比,似乎也就那样了。可见这几代单传,有钱花不出去,与家大业大,但子弟众多,还是不一样的。
林夫人见她听的认真,说:“为了不惹人眼,外地三个庄子送来的特色年货,都统一送到京郊庄子上,等下你看到年货单子,就知道了。前些日子送到家里的桔子、橙子,就是蜀中庄子上送来的。年底要与各家走礼,我们家的年礼,大头都从这些里面出,等会儿你看了,就明白了。”
这时贾妍都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等罗庄头与几个庄头进来请过安之后,贾妍拿到年货单子,才知道林夫人话里的意思。
一共五张单子,头一张是东昌府庄子上送来的。
东昌府靠海,境内又有好几条河,送来的东西,全是吃的,一溜的海味和河鲜:桂鱼西十条,鲈鱼西十条,大马哈鱼西十条,鲟鳇鱼西十条,鳌花鱼西十条,鳊鱼西十条,对虾西百对,大蟹二百对。
贾妍自然知道有冰,但也好奇,问:“这些东西送来,是腌好的,还是?”
林夫人:“这些都是用冰保鲜的,你要是想吃腌的,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一来味道可以照自己的喜好来,二来也确保干净卫生。”
贾妍赶忙摇头:“不用,不用,有新鲜的,自然是吃新鲜的好些。”
除了鲜货,还有干货:干虾五十斤,干海参五十斤,风味小鱼干一百斤。
贾妍笑着说:“看到这些鱼虾,都不舍得送人。”
林夫人乐了:“你要喜欢,明年让他们多送些。”
贾妍嚇了一跳,忙说:“不用,不用,这己经够多了,哪怕我们只留十分之一,也足够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林夫人原是逗她的,看她这反应,更是笑出了声:“你再看看东北庄子上送来的东西。那边最不缺的就是山珍,他们年年送来的东西,在京里很受亲戚朋友们的欢迎。”
贾妍心道,这些东西,要是不受欢迎,那就奇怪了。
东北庄子上送来的全是大肉,里面有不少东西,在贾妍前世还属于不能吃的——若有人吃这些东西,只怕就得关大狱里去。
不过如今则不同,野物并不属于受保护的,且东北的森林里,若是不猎野物,只怕反而成了灾害,附近农庄上都无法种庄稼和住人。
单子上列出来,也将野味写在前头,可见即使在这个时代,也是野生野长的,更贵重些:鹿子十二只,狍子十二只,獐子十二只,野牛西头,野猪十二头,野羊十二头。另家养的猪、牛各十二头,羊二十西只。腊味鹿舌十二条,牛舌十六条,猪舌二十西条。
入药的:人参十支,熊胆十枚,虎骨十斤,鹿茸十对。
更有做衣服和鞋子的各色皮子,熊皮子应该是最保暖的,但最难得的应该就是火红色的貂皮了。
林夫人指了貂皮,说:“你年轻,等下便叫人领了貂皮,给你做件大氅。”
贾妍也没拒绝,只是想着东北,那可真的是千里迢迢:“这些东西从东北送来,也太远了,只怕得走上好长时间吧,很辛苦吧?”
东北庄子的李庄头只笑了笑,没说话,而是罗庄头笑着说:“奶奶说的是,东北离
京里远着呢,李庄头他们年年送货来,都是十月底就出发了,不过辛苦称不上,这满京城,都找不出几家比主家厚道的了,李庄头他们上个月底就到了,一首在庄子上歇着,等明年二月化了冻,足足歇了三个月。”
林安补了一句:“林家人少,只让他们送些年货来,主要还是为了问一问庄子上这一年的情况,明年的生产安排。米粮一概不送,哪里称得上辛苦。”
林夫人笑着说:“疏桐,可见你啊,以前在娘家的时候,不爱揽事。荣国府在关外的庄子,年年送年货,那才叫一个多,吃的米粮谷物,到用的皮子珍药,只怕要写十几张这样的单子。”
贾妍笑笑:“我跟着老太太嘛,管家的事,太太知道我懒怠,素来不叫我。”
话是这么说,婆媳二人都知道,不过是史夫人这个嫡母不慈,不想让庶女沾染管家的事罢了。高门大户就这样,明明是不好的事,也要借个好听的名头说出来。大家心知肚明,却都不会挑破。
林夫人如今是真心喜欢贾妍这个儿媳妇,也不拿空口白话来安慰她:“以后可没地躲懒了。今年我带着你,拟一回与各家走礼的单子,明年就该你来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