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治乱(万分感谢【我有一封情书诶】的大力援助!)

昭阳殿内,胡太后不经意间看到元诩目光,不由心中一惊:

她总以为这孩子年幼,却不知久在深宫之中,耳濡目染之下,自己这孩儿早已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已经对自己这个抢他权柄的母后有所不满了!

像是在印证她的想法,元诩又弱弱开口:

“母后,孩儿只是觉得,尔朱娘子若能入宫,或许能为我大魏带来新的气象。”

胡太后冷笑一声:

“新的气象?你以为尔朱荣的女儿入宫,就能改变什么吗?她不过是尔朱荣手中的一枚棋子,用来牵制我们母子罢了。我们孤儿寡母的,现在还能依靠谁?依靠姓尔朱的外人吗!?”

“你须也不姓元!”心中不住反驳但面上不曾显现一丝一毫的元诩抬起头,面色诚恳道:

“母后,孩儿明白您的担忧。但若我们能将计就计,反过来利用尔朱英娥来稳住尔朱荣,或许能为我大魏争取更多的时间。”

胡太后眉头微皱,心中又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一直被自己忽视的儿子。元诩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操控的孩童,而是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自己主见的少年天子。

“皇儿的意思是……”

元诩微微一笑:

“母后,我们可以答应尔朱荣的请求,让尔朱英娥入宫。但同时,我们可以给贺六浑加都督六镇诸军事!尔朱荣不是把并、肆二州视若禁脔吗?那我们就给他在北边寻一个对手!日后再徐徐往定州等地安排信得过的宗室大臣,慢慢钳制于他便是!”

胡太后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实在是没想这个往日里只会跟在她身后的孩儿,如今心中也有了这等谋划。

她点了点头:

“好,就依皇儿所言。不过,若是那尔朱英娥当真入宫,皇儿还需小心行事,尔朱荣虎狼之辈,切不可与虎谋皮!”

听到胡太后略带警示的话,元诩心中颇为不以为然,但面上还是恭敬道:

“母后放心,孩儿自有分寸。”

…………

洛阳驿站

“那尔朱荣怎么恁地跋扈!这不是欺凌幼主吗!?”听高欢讲述完今日大殿之内发生的事情,一旁的李虎当即义愤填膺道。

高欢心头暗叹:“这才哪到哪啊!这算什么欺凌幼主,真到开始欺负的时候,你们那才是开眼呢!”

“秀容川兵强马壮,加之洛阳现下能倚靠之人不多,若不用尔朱荣则天下处处烽火,相比之下,使一点权衡手段又算的了什么?

文彬你久在边镇,不知中枢这些人的想法,在他们心中,使使权术便可以让尔朱荣这等人物出生入死,这是比生杀予夺还要让人沉迷的事情,他们早已习惯如此了。”

李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这般说来,那胡太后定然会同意尔朱荣了?”

高欢轻轻颔首:

“不出三日必有结果,清河县主尚尔朱菩提,小皇帝迎尔朱英娥,这尔朱氏,如日中天呐!”

另一边的孤独如愿闻言皱眉:

“尔朱荣现下已经是这般跋扈无状,如果再增添其势力,只怕对我们是祸非福啊!”

高欢哈哈一笑:

“如愿不必过于担忧,尔朱荣虽然势大,但毕竟和我们没有直接冲突。只要我们能在六镇站稳脚跟,他一时也奈何不了我们。”

几人正说话间,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进来:

“领军,宫中传来消息,胡太后欲以明旨敕封总领六镇兵马大权!”

…………

三日后,洛阳城再度飘起细雪,宫城飞檐上的青瓦也凝了一层薄霜。高欢看着千秋殿地上的青砖,听着内侍拖长的宣旨声在殿内回荡:

“怀朔镇将高欢,忠勇勤勉,屡有功勋,擢升都督六镇诸军事,总领北疆防务……钦此!”

高欢自然注意到,旨意中特意用了他的汉名“高欢”而非鲜卑名“贺六浑”——这是胡太后在隐晦提醒他的出身,亦是一种隐晦的拉拢,毕竟洛阳才是大魏汉化的中心!

“臣,谢陛下隆恩。”

高欢双手接过圣旨,余光瞥见丹墀左侧的尔朱菩提。

那位契胡小将军拇指正反复摩挲腰间弯刀吞口,目光闪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当夜子时,高欢被引入昭阳殿西暖阁。

已经换去翟衣的胡太后此刻仅着月白深衣,发间步摇也已换成白玉簪,案上摆着两盏酪浆——这是鲜卑旧俗,贵族密谈时不饮茶酒。

胡太后指尖划过青瓷盏沿,溅起一滴乳白,语气淡淡:

“高领军,可知朕为何独召你来?”

高欢垂眸盯着那滴将落未落的酪浆,鬼使神差道:

“此刻的六镇与秀容川,恰如彼时的拓跋与慕容!陛下欲掌大业,自然要为慕容选一参合陂!”

轻笑声中,酪浆终于坠地。

“你比朕想象的还要聪明,想来应当明白我的意思……”

说完,胡太后突然用鲜卑语低声哼唱起《阿干歌》来,这是当年北魏开国皇帝思念兄长的谣曲。

高欢自然第一时间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心头幽幽一叹:玩弄权术久了,胡太后这些人已经忘记真正的力量并不是权谋和算计,而是武力啊!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太后厚望!”

“你似乎有什么未尽之言?”

高欢心中一震,能够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通关北魏后宫的女人,在察言观色上的造诣果然不是一般人可比。一念至此,他忙收束心神,沉声道:

“陛下明鉴,臣承蒙太后厚爱,万分惶恐。只是臣一介边将,恐怕难以胜任陛下重任。”

胡太后摆了摆手:

“你何须自谦,朕观察你已久,屡破柔然军阵,幽州乱中智取破六韩拔陵粮道,这般既擅摧锋折锐、又通庙算之道的良将,如今少之又少!朕此次擢升你都督六镇诸军事,一来是知晓你能力,借尔等北镇子弟守国门,二来嘛……”

她突然顿住,饶有介事的看向高欢,片刻后才接着道:

“实不相瞒,当日若不是朕误信元乂谗言,有意让那葛荣接替你们怀朔段领军之位,那破六韩拔陵也不至于猖獗若此!

虽然后来阴差阳错之下,此獠未能成行,但也是赖你怀朔众将士用心,这才为大魏保住了六镇这块利害之地。”

轻叹一声,胡太后接着道:

“幸而天佑大魏,教那逆贼自露反相,但朕思来想去,却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六镇虽处在边地,可如今实乃我大魏第一要害之地。故此,还需有一心腹之人坐镇,才能保我北地无虞。

前日里朕专程为此去请教你们段领军,何人可为大魏担此重任?想来段长的回答你应当心知肚明,只是他对你一句评说,却让朕不吐不快,十分想要转述与你!”

“段长这才是真正的有‘识人之明’,真正的大贵人呐!”心头这般想着,高欢面上却是谦恭如故:

“段领军垂怜寒微,臣万分惶恐!”

“惶恐?”胡太后忽然轻笑出声,白玉簪上面的珠珞簌簌摇曳:

“当年刺勒部还未归附时,段长便已经是单枪匹马阵前喝骂他们族长的悍将。能让这般人物说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豪杰’之语……”

胡太后猛地倾身向前,月白深衣迤逦如画中人:

“高领军应当知道其中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