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便宜兄长
藩镇的设立,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分割政权了,自唐高宗李治始,藩镇体系已经发展了五六十年,从最初的使职官一步步壮大,发展到了如今的地方军政大权一把抓。+8`6*z?h_o′n¨g·.-c!o*m,
这样的体系,这样的发展速度,出乱子只是早晚的事情。
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当下的藩镇,从中下层开始,其实已经与朝廷脱离了,维系与朝廷关系的,不过是那些高级别官员,当这些官员一旦与朝廷离心离德,藩镇的问题将犹如一颗核弹集中爆发。
李琩一直都明白,他能管的了郭子仪,管的了盖擎,但如果哪一天管不住了呢?那么不就等于,管不住朔方与河西了吗?
所以削弱藩镇,强化中央,建立藩镇中下层将领与朝廷沟通的桥梁,眼下来说,势在必行。
尹子奇入京了。
李琩没有让他去朝会,而是单独接见了对方。
历史上,这个人直接决定了安史之乱的走向,也是安禄山麾下有数的猛将,他和张巡一起,贡献了一场载入史书的睢阳之战(河南商丘)。
那时候安史叛军急于打通南下江淮的通道,一旦成功,唐军补给断绝,叛军得到补充,唐朝基本上也就亡了。
而正是张巡,面对被安庆绪封为河南节度使的尹子奇统帅的十三万大军,死守睢阳十个月,为唐军主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以至于尹子奇拿下睢阳之后,已经无力南下,眼睁睁看着唐军收复洛阳。
从此唐军与叛军攻守易形,李隆基与李亨,该给张巡磕个头才对。
尹子奇可不是胡人,也不是世家出身,史书描述为拔于行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从底层混起来的。
张守珪还是有优点的,识人,经常会提拔一些军中底层,但是呢,提拔上来就认义子,以至于庞大的军士集团就此形成。
尹子奇就是张守珪的义子,这个人的外貌,完全符合军中悍卒的形象,今年才三十二岁,浑身健壮如牛,散发着爆炸般的力量。′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
历史上,他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李隆基,但是这一世,见到李琩了。
边军将领见到皇帝,那是莫大的殊荣,尤其皇帝还给你赐座谈心。
李琩已经与对方聊了两个时辰,谈论的都是尹子奇本人的成长经历,因为他要从对方的经历来揣摩此人的性格。
“不要拘谨,朕最关心的,一直都是藩镇戍卫之儿郎,”李琩朝颇为紧张的尹子奇道:
“你这次是立了大功的,有功就要赏,朕拜你为右骁卫将军,于长安赐宅,家眷都可以接来京师居住,留在朕的身边,好好做事。”
尹子奇赶忙起身,行军礼道:
“臣拜谢陛下圣恩,以微末受陛下眷隆,臣无以为报。”
还是那句话,没有谁是不希望来长安做官的,一来生活条件好,再者,你能看到更高的地方。
人往高处走,永远如此,虽然尹子奇这类出身,在长安是铁定吃不开的,但是他依然非常向往,这就好比后世很多人,即使赚的少,也愿意留在北上广深。
“读过书吗?”李琩问道。
尹子奇点头道:“自拜在张帅门下,便开始读书认字,至今已有七载。”
意料之中,李琩点头道:
“当下的卫府,事情并不多,闲暇了还是要多读书的,少壮工夫老始成,任何时候读书都不算晚,朕会让人给你送去一些书经典籍,长安不比藩镇,动刀动枪的地方不多,大多时候是动脑子和嘴皮子,嘴笨在长安可是要吃亏的。”
尹子奇傻呵呵的笑道:
“陛下教导的是,臣一定会勤恳读书,以报陛下之恩。”
下级在遇到上级的时候,几乎本能的会表现的傻乎乎,因为你不能让上级觉得你很聪明,尤其不能让上级觉得,你比他聪明。+比*奇+中*文/蛧¢ \首·发\
尹子奇伺候过张守珪,自然晓得该怎么面对上级,卑微、拘谨、唯唯诺诺,这都是必备技能,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好了,朕今天跟你也聊了很久了,下去吧,先于宾馆暂居,朕给你的宅子,很快就会送到你手上,”李琩望着对方,淡淡道:
“给朕管好右骁卫,朕看好你。”
尹子奇激动起身,跪地谢恩。
此人入京,算是开了一个头,今后李琩会一步步将优秀的边军将领,调入十六卫担任要职,让这类群体有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上升渠道。
皇帝直接施恩,有助于李琩借助这些人的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必须将所有的军权,全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的手里。
集权才能办事。
.......
当下的鸿胪卿,是李琩幕僚出身的严希庄,住在鸿胪宾馆的尹子奇,与严希庄刚一接触就非常亲近。
为啥呢?因为严希庄的哥哥严庄,是安禄山的两大谋臣之一。
也正
是因为这层关系,范阳进奏院很多时候都会找严希庄来帮忙。
“子奇与我不是外人,什么事情你都可以跟我说,等陛下赐你的宅子,更换牌匾,添置家具之后,你也就不用住在宾馆了,”
严希庄本身就是个自来熟,加上尹子奇对他又特别的尊重,所以两人一见面,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住了,刚才已经聊了半天关于范阳事情。
但是呢,严希庄也察觉到,尹子奇在很多事情上面,似乎不太敢说实话,就是属于那种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支支吾吾的状态。
所以他更要拉近与尹子奇的关系,好好的深入交流一下。
“能得陛下赐宅,尹某何其之幸?圣恩难报万一,惟鞠躬尽瘁而已,”尹子奇道。
严希庄给对方倒酒道:
“我也很好奇,陛下待你确实不一样,你要知道,陛下继位以来,除了我们这几个人,还没有给谁赐过宅院,长安寸土寸金,多少当官的一辈子积蓄,都买不来一座宅子,你也算是一步到位了,等将河北的亲眷接至长安,便安安心心的住下,平日里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只管来找我,我比你虚长六岁,称作兄长亦无不可。”
“兄在上,弟敬你一杯,”尹子奇也是会来事的,赶忙就认了这个哥。
他初来乍到,除了范阳进奏院,在长安完全没有熟人,如今一寺主官跟他建立交情,谁会不乐意呢?
完全陌生的官场,有一个陛下的心腹帮衬着,路也走的踏实。
而严希庄的作用,其实就是分割尹子奇与范阳进奏院的关系,他要引导尹子奇今后大事小事都来找他,而不是去找进奏院。
关系,就是在不断的互相麻烦之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两人又饮了几杯后,严希庄道:
“我那个兄长,曾给我写信让我帮范阳说话,高尚返京的时候,也找我帮忙,我没有拒绝,却也没有出力,今天我也就是见了子奇,不吐不快,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在背地里怨恨我。”
“没有没有,”尹子奇赶忙道:
“兄自然有兄的难处,范阳上上下下,绝不会责怪兄,只恨李光弼和薛嵩狼狈为奸,害我范阳弟兄。”
实际上,就在尹子奇从范阳动身之前,严庄都在那边骂他弟弟呢,不过骂归骂,严庄也嘱咐尹子奇到了长安,可以多走走他弟弟的门路,毕竟现在是弟弟混的比哥哥好多了。
严希庄摆手道:
“他害不了你们,我为什么没有在陛下面前帮范阳说话呢?因为范阳是陛下的范阳,是大唐的范阳,陛下是不会亏待范阳儿郎的,就比如这一次,灭了契丹和奚,就只有你一个人来到长安做官,你要知道,背地里有人告你的状,说什么妫州长史薛崿是被你害死的,大理寺当时就要开启调查,朝堂上有人认为你为官有瑕疵,不宜召回京师,但是陛下对此置之不理,依然重赏你。”
他这句话,是要将尹子奇和范阳分割开来,范阳是范阳,你是你,你先不要替范阳打抱不平,先考虑你自己吧。
因为严希庄接下来还告诉他,薛家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你,这里是长安,老薛家在这里的人可不少呢。
尹子奇嘴角一抽,震怒道:
“是薛嵩诬告我,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不能因为死的是他弟弟,就说是别人害死的,那我范阳这次阵亡的儿郎,又该算是谁害死的呢?”
说罢,尹子奇又赶忙道:“兄务必要帮弟澄清。”
“勿惊,我自会为你说话,”严希庄捋须道。
长安对于尹子奇,完全就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什么都陌生,那么人在进入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会本能的小心谨慎、提高警惕,这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尹子奇虽然久在河北,但也知道河东薛氏不是好惹的,这特么刚来就摊上仇人了,日子还过不过了。
那么这样一来,他肯定会死死抱住严希庄的大腿,在长安能保护他的,似乎也只有刚认的这个便宜兄长了。
“这次契丹、奚归平卢,范阳一定怨言极大,对吧?”严希庄试探道。
尹子奇一愣,叹息道:
“不瞒兄长,实在是......怨声载道啊......”
“详细跟我说说,”严希庄又给对方倒酒,多喝点,喝多了话就多了。
尹子奇捋了捋思绪,开始缓缓讲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