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皖南战役打响

第415章 皖南战役打响

陶启贤一路从建康来到杭州,几乎沿途经过的每个州县,都能遇到大宗族的旁支举报主宗,要求官府主持分家析产的案子,看的他不禁暗自咋舌。.零`点-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

就鲁锦的这么个搞法,估计不用等到明年,浙东差不多连一个大户都难找到了。

先是阶梯税打压,再用换新钞让富户财产缩水,又用户籍限制逼着大宗族给旁支分现金财产,还有文工团在浙东四处巡演,搞政策宣传,浙东还有一个方面军的野战军在镇守,现在的浙东,说是改天换地也不为过。

有野战军看着,那些大户打又打不过,家族内部还被政策搞的不团结,再加上深入乡村基层的内卫军和镇级衙门,那些所谓的豪强士绅们就算想蛊惑小民造反也不可能,那还能怎么办,只能老老实实被官府宰了呗。

无数浙东富户都对鲁锦这位新来的浙东王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还有许多直接被宗族旁支举报,抄家斩首或是被判徒刑流放的,其他富户见到这个情况,也只能如鹌鹑一样缩在家里战战兢兢的过日子,生怕再惹恼了这位新来的过江龙。

不过随着盐铁券的持续发行,市面上的金银价格也开始持续暴涨,而且是有价无市,出价的人有,但手里有金银的都死死抓在手里,谁舍得这个时候往外卖啊。

大家现在显然还是对这个新的盐铁券不放心,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新的纸币而已,万一鲁锦也跟元朝一样滥发,到时盐铁券贬值,还得靠金银铜才能保住财富不会贬值。

鲁锦虽然没禁止市面上的金银交易,可市面上一反常态的,金银交易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了,反而使用新钞的人多了起来,都怕这盐铁券不顶用,想赶紧花出去,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浙东民间的商贸活动。

而大户们捂着金银不出手,没让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因此也没让浙东出现通货膨胀

半个月过去,一些率先兑换完成新钞的州县,情况也稳定了下来,因为他们发现这盐铁券,到镇上的供销社里真能换来盐铁,不过目前因为食盐产量原因,还只能凭户籍限购,每月只能凭户籍购买一次,且一次不得超过五斤,有特殊需求,需要大量食盐的,要到县里才能大额购买,还要说明用途。

这么一来,有些富户商贾就动起心思来,首先是新钞的价值,算是在百姓心中立起来了。

元廷最开始的宝钞,其实也是有保证金的,最开始是以生丝为锚碇,有多少生丝发多少钞,但生丝这玩意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是生产丝绸的原料而已,产出也十分有限,市场上流通也不靠谱。

于是在生丝玩崩了之后,元廷又以铜钱为锚定发行新钞,但后来地方上那些铜钱,直接被元朝皇帝和色目商贾偷偷贪墨,拿到自己家里去了,于是铜钱也玩崩了,之后宝钞就开始了滥发和恶性通胀,信誉彻底跌到了下水道里。~比!奇′中^文+网` ?更!新,最*全¢

而一些精明的商贾却发现,鲁锦的新钞是以盐铁为锚定,这显然比生丝和铜钱稳定的多,铁器先不说,盐肯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日常消费品,不买都不行,这意味着盐的流通性大,只要能买到盐的地方,新钞就能保值。

再加上盐是煮海而得,而海里的盐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意味着鲁锦的帅府永远不会有还不上钱的那天,不论鲁锦发多少钞,都可以煮更多的盐把窟窿补上。

当然这在经济学上是不对的,但又有几人精通经济学呢,在这个时代朴素的认知里,把新钞和食盐绑定,就差不多意味着新钞的信誉稳了。

只是这样一来,一些靠贩盐为生的商贾,这下也有点傻眼了,鲁锦为了保证币值稳定,把盐铁统一放到了供销社里买卖,每个村的百姓都可以直接到最近的镇上购买,这等于官府直接垄断了终端的销售渠道,百姓趁着去镇上赶集的功夫,就能买到盐了。

从前的官府虽然还是盐铁专营,但官府垄断的只是生产环节,批发和终端销售,还是要靠民间商贾的,这下鲁锦连终端销售都垄断了,他们再想做生意就难了,除非从鲁锦这里批发,然后到鲁锦的地盘外面卖,可这就成了通敌行为,显然也是不行的。

这当然也是鲁锦有意为之,只要允许商贾经营食盐销售,就一定会有私盐流入市场,这几乎是肯定的,他们借着卖官盐的名义,然后卖自己的私活,吕珍和张士诚不就是干这个的吗,鲁锦又怎么会不清楚。

至于批发食盐往鲁锦的地盘外面销售,这更不可能,鲁锦还指望把卖盐当作经济武器,用来打击元军呢,又怎么可能让商贾插手这个。

从三月份正式推行新钞开始,皖南和江西以及中原地区的食盐销售就停了,今后想买鲁锦的盐,就必须拿真金白银和盐铁券来买,别想再用元廷宝钞套购鲁锦的食盐。

没有金银铜钱和盐铁券也没关系,你可以先卖给鲁锦东西,拿粮食、棉花、布匹、菜油、牲口、瓷器、木材、纸张这些实用商品来换,鲁锦照单全收,你卖什么我要什么,但是定

价权就得我来定了,谁让你求着要换我的新钞呢.

陶启贤这来回一趟下来可谓大开眼界,等他到了杭州之后,立刻将所见所闻写了一封长信,交给那两个亲信仆从,和鲁锦的密使一起回了婺州,一行人终于在四月上旬回到金华。

“郎君,这是山长让我们给你带回来的书信,他留在杭州暂时不回来了,那位岳青松,岳先生,是那位公输大帅派来的密使,对外可称其为山长的学生,要留在咱家,更多的事山长都写在了信里,让郎君务必亲启。,我.的^书!城~ +更!新·最\全^”

亲信家仆将两封长信递给陶广义,立刻说明情况道。

陶广义接过信连忙道,“好好好,你们没事就好,路上没被人发现吧?”

“没有,我们都是走山路去的,没敢走官道。”

陶广义闻言连连点头,“好,那你们两人先留在家中休息,这段时间哪都别去,先在家里避避风头,待我看过了信,到时再问你们一些见闻。”

“是,多谢郎君。”两名家仆连忙答应道。

“景明。”

“爹,有事?”陶景明立刻凑了过来。

“给他们两人赏钱,再让东厨做些酒菜,犒劳犒劳他们,还有那位岳先生。”陶广义当即安排道。

“好,我这就让人去安排。”

打发了两个家仆,还有那位密使,陶广义这才拆开两封信看了起来,一封是他写给鲁锦的,又原封不动的拿了回来,只是上面多了些鲁锦的批注。

看到上面鲁锦肯定了他对火炮的猜测,顿时让他激动不已,心中暗道自己果然没有猜错,不过紧接着,鲁锦又说别让他瞎试,他就算知道原理,想要仿制出圣武军同等质量的火炮,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真喜欢火炮的话,可以等婺州归附后,去帅府报道,鲁锦可以让他管理火炮制造。

这顿时让陶广义有些怀疑,鲁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怕自己仿制出来交给元军,那大可以否认他的猜测是错的,可现在肯定了他的想法,又说他做不出来,莫非自己是还差了什么要害之处没有想通?

不过看到鲁锦愿意让他管理火炮制造,心头又是一松,看来鲁锦还是愿意信任他的,那就不用着急了,等婺州归附之后自己亲自去看看便是。然后又看到鲁锦对他神火飞鸦的评价,犹如孩童的儿戏,自己随便都能造出射程十里以上的火箭类武器,谁知这条评价不仅没有打击到陶广义的信心,反而让他来了极大的兴趣。

鲁锦有本事好啊,他就怕鲁锦是冒牌的公输氏,他是真想看看公输秘典的主人,究竟有什么神鬼莫测的本事。

最后则是向鲁锦求证,公输氏是否真的造出了能载人御空飞行之物,得到的回答就是鲁锦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当人类仰望天空时,就注定会长出钢铁的翅膀’。

看到这句话时,顿时让陶广义激动的浑身发抖,全身都在冒着鸡皮疙瘩,就好像见到了什么修仙秘籍一般,不过冷静下来,他又搞不明白鲁锦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莫非公输氏这两千年来又更进一步,技术又有精进,已经从公输般的剖木为骨,敷帛为羽,进化到可以用钢铁打造翅膀了?还是说,这里只是个比喻?

但不管怎么说,陶广义都明白了这句话中的一个意思,公输氏真的有能载人御空飞行的能力。

就在他看着那句话愣神之际,陶景明也跑了过来,看着亲爹一副吃惊愣神的模样,不禁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爹,你这是看到啥了?叔公在信里是怎么说的,莫非出了什么事?”

陶广义这才从那句话中回过神来,看到是儿子才说道,“你叔公的信我还没看。”

“那爹这是?”

“你自己看吧,看来公输氏果然名不虚传,咱们提前约降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陶广义说着便将鲁锦的回复递给了儿子,自己又拿起陶启贤那封信认真看了起来。

陶启贤在信里先是说了鲁锦提出互派密使的决定,他被留在杭州当密使了,用来和婺州这边联系,而鲁锦派的那位岳青松,就先留在陶广义的身边,如果有什么紧急事件,可经此人联系圣武军这边。

另外又说了鲁锦的安排,让他挑选亲信将领,安插到婺州各个城池去,争取鲁锦出兵的时候,每座城都有陶氏的自己人,能直接开门献城,如此才算陶氏的功劳。

最后就是他在浙东的沿途见闻,包括鲁锦的阶梯税,内卫军,文工团,深入基层的镇级衙门,士绅豪强的分崩离析,以及新钞的发行,浙东密布的驻军。

他甚至还兑换了一套新钞,夹在信封里,并详细说明了鲁锦的经济政策,今后元廷的宝钞都要作废,陶氏今后分家也不可避免,让他赶紧偷偷处理家中的财产,土地肯定不能动。

多余的土地如果卖了,肯定会惊动婺州路的其他元朝大官,那陶氏投敌的事情多半就要暴露了,家中多余的土地,到时候可以先给各房分一分,再多出来的,可以送给一些这些年跟着自家卖命的将领或者亲信,反正只能送,不能卖,如此还可以拉

拢一批人。

至于家中的浮财,像是宝钞之类,赶紧想办法换成金银铜钱,哪怕是价格低也要换,不然等鲁锦的新钞推行过来,那宝钞就真的一文不值了。

陶广义顿时看的暗暗咋舌,心道这位公输大帅可真是一位雄主啊,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豪强士绅往死里整,居然还能让浙东保持安定,没出什么乱子,同时又对鲁锦的内卫军、镇公所、供销社、文工团这些手段暗叫佩服,有这些机构在,怪不得他对浙东的掌控力这么强。

一旁的陶景明看完也是一副十分震惊的样子,“爹,看来那位公输大帅还真是公输氏传人啊,他真有飞天之能?”

陶广义当即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嗯,所以我才说咱们这次投对了,此人有通天之能,我们又怎么可能打得过他。

“你叔公来信说了许多事要我们做,你如今也十六岁了,也该学着做事了,稍后我安排你些事情,你要记住,此事一定要严守秘密,绝不可泄露出去,否则咱们家就有灭门之祸,我先去会会那位密使,你且把这两封信收好。”

“嗯,爹放心吧,我肯定把东西收好。”

于是陶广义当即离开,趁着厨房做好了酒菜,自己也亲自作陪,给岳青松这位密使接风洗尘,然后两人又到书房里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行动,陶广义去安排亲信进驻各个城池,另外岳青松也让陶广义给他安排了个万户府文吏的身份,让他能自由进出婺州府衙,然后再让陶广义给他安排个城里的住处,这样方便他与婺州当地的情报站联系,收集到更多的情报送回去。

陶广义当然不敢违抗这位密使的要求,只能全部答应。

就在陶氏在婺州做着临阵起义的准备时,鲁锦那边也没闲着。

到了四月份时,五个方面军已经全部整编完毕,也移驻到了各自的驻地,开始正式进入训练模式。

营造司的许济川这段时间也很卖力,正月的时候,鲁锦许诺只要把三个铁厂办好,别短了大军的兵甲供应,将来就给他一个爵位。

许济川顿时干劲十足,从正月初五渡江以来,只花了两个月就理顺了当涂铁厂的生产线,三月份就开始正式投产,虽然现在连厂房都没建好,可高炉却早早的竖了起来,忙完当涂这边,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徐州。

他在当涂这边主持工作的时候,就提前派人去了徐州查看情况,三月当涂投产,徐州这边的水力轧钢机也已经安装好了,高炉也开始了产铁,他又带着几个从庐州来的技术骨干,召集徐州当地的工匠,正式组建好甲胄生产线,徐州铁厂也从四月正式开始投产。

四月开始,庐州、当涂、徐州三个铁厂都进入全力生产模式,然后他又在三个厂里宣布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各班的工人加大产量,保证质量。

再加上现在发行了新钞,工人的待遇也有所改善,和以前只管吃管住相比,现在还正式颁布了工资制度,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有现金奖励,将来铁厂还给工人建楼房,给每人分房子,这下工人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起来,很快就能达到鲁锦要求的,月产两万七千副制式甲胄,每个月换装一个军的要求。

至于布匹吗,现在也不缺,自己地盘里不够还可以从江西买,元朝的江西也是棉花主产区之一,再加上鲁锦自己地盘里的,用来造甲胄的那点布料需求还是能满足的。

就这么一直忙到四月底,终于给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凑出近四万套制式铁甲来,把五方面军的整体披甲率提高到了四成以上,再加上新编的两个炮团的到位,征伐徽州路的战役也在五月初一正式打响。

休整了快半年的圣武军,终于开始了至正十三年的扩张脚步。

(第三卷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