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章群莉创建自己的网站
“群莉啊,妈就问你一句话,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你的儿子吕程你还要不要啦?”群莉娘桂香说道。
她一手牵着吕程,一手握着手机,眼睛看着病床上的吕逸飞。围在病床前的吕一鸣、邱枫和吕一鸣的哥哥、姐姐们也都屏住呼吸,等着电话那端,群莉从万里之外给出的答复。
沉默了好一会儿,群莉终于开口了。
“妈,我本来想过一段时间再告诉您的,我正在争取绿卡,未来可能会加入美国国籍。我希望您能支持我的选择。说到吕程,他首先是他自己,不存在我要不要他的问题。”群莉显得很平静。
群莉娘嘴唇抖动着,手机掉到地上,吕一鸣上前扶住她,叫了一声:“妈!”
群莉在电话里听到了吕程的哭喊:“外婆,外婆!”
群莉关掉了手机,迟疑半晌,她走到窗前,望着地面上如蚁般蠕动的行人。她斜倚在窗前,不知站了多久。直到戴尔来敲她办公室的门,她才如梦方醒。
唐人街上的赫斯特公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小径蜿蜒曲折。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平日里人们在这里聚集,有的晨练,有的聊天,还有的在表演传统的中国武术。广场周围环绕着各种商店和餐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里是华人聚集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是唐人街的文化中心。
沿着小径走到尽头,你会看到一座庙宇,它是广东、福建一带随处可见的范式。不夸张地说,徽州的家庙怕是都比它气派。有人说这是客家人的庙,也有人说这分明是妈祖庙,说的最多的是:这是福建人的宗祖庙。争论是人类乐此不疲的游戏,烧香拜佛是人们共同的行为,各自发的誓愿不同罢了。总之这里香火旺盛,引得游客都忍不住来上香。
公园里有一个人工湖,还有不少人在那里垂钓,不知道他们是靠了什么得到这一份悠闲的。湖边种满了柳树,在中国文化里,柳树常被诗人吟咏,常用它表达离别之情。
群莉在北大时,最烦的就是柳树,一到柳絮漫天的时候,京城就像下了一种脏脏的雪。马路牙子上一团团地向前蠕动着的絮团,让人看了糟心。这东西不能再轻了,可它黏人,钻进你的鼻孔、耳朵,为此带上纱巾的女生不在少数。
今天在赫斯特中心广场上聚集的人,来头都不小。有华裔纽约洲的参议员,议员、行政官员,还有非盈利组织的代表,社区领袖。一起凶杀案的新闻发布会将在这里举行。
曼哈顿唐人街企李士提街的公寓,发生命案。数字音乐平台的高级创意制作人,一位芳龄三十五岁的亚裔姑娘,被枪击毙命于浴室的浴缸中。警察冲进门时,她赤裸的身躯多处仍在往外冒血。从浴缸流出的血,直流到客厅。经过侦查,很快就抓获了嫌疑人,一位流浪汉,无业。
数周的审问与侦察过后,市民了解了,女子是新近从新泽西洲搬到曼哈顿的,跟邻居不熟悉。她回公寓的时间是凌晨四点半。
群莉又和约翰一起参与了案情调查,今天来参加新闻发布会,是代表社区发表提案的。侦察的结论是嫌疑人有精神疾患,相关部门计划将其送进医疗机构。但市民对此结论持怀疑态度,记者则更是嗅觉灵敏,提出一查到底,让市民有安全感。
约翰对群莉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很多枪击案,侦查后都说嫌疑犯有精神病,就不了了之了。有些被送进精神病院,不久就出来了。”
“为什么,会不久就放出来了?病没好就放出来了吗?”群莉追问着约翰。
“精神病院说他们资金不足,医院都装不下了。”约翰说完,嘴角泛起轻蔑的笑。
群莉则想起之前跟约翰探讨过的写文章的事,她也的确写过,对社区建设,安全防范等提出见解,文章见诸报端,还是有些好评的。萧乾看了她的文章还说让她写些其他律师手里的案子,可以编成故事,也可以当作报道,总之保持一定频率,每周都在报纸上发表,这样可以为律所做宣传。
群莉按照他俩的建议在网上搜索,她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她知道,在美国开网站也许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对于像她这样科技知识匮乏的人来说,也许就不是一件小事了。她记得在北大时,计算机考试,机考,她急得满头大汗,助教从她身边经过,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你还没插电源呢。”这几乎成了中文系科盲的标准文本。
现在呢,她急于尝试,她相信自己的创意,相信有几位大律师提供素材,有戴尔这样的“电脑虫”助力,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群莉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的冒险之旅。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网站建设的基础知识,从如何选择域名到如何设计页面,她都认真地研究和实践。她还积极地寻求帮助,向身边的朋友和专业人士请教,戴尔,是她的导师,也是她的第一个“粉丝”。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群莉的网站终于上线了。关于案件审结的文章,表达了诉求,希望相关部门和非政府团体为建设安全社区共同努力。让她开心的是,这样的文章一经发表,传播速度之快,让她惊掉下巴。
群莉开始积极地推广自己的网站,她利用社交媒体、博客和其他渠道,向更多的人宣传自己的网站。她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网站,提高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用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莉的网站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群莉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努力和坚持,她相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