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推崇的主粮并非一成不变
在关于转基因的民间争论(注:全球科学界根本不争论)中,一些反对转基因的自媒体营销号,常常在转基因话题里面宣扬“经历历史的验证,值得人民大众信赖的传统主粮”。
但事实上,它们所推崇的传统主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经一代又一代前人无数次改进改良的成果。就拿玉米来说,现在普遍种植的杂交玉米,和最初的玉米品种相比,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早期的玉米品种产量有限,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弱,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可能仅够勉强维持生计。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品种玉米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杂交玉米品种。这些新品种投入种植后,产量大幅提升,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某地区推广杂交玉米的前五年,玉米平均亩产量从原本的400公斤增长到了600公斤,增幅达到了50%。同时,由于杂交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增强,农民在农药使用上的成本降低了约30%。农民们在亲身感受到新品种带来的高产降本优势后,逐渐接受并广泛种植,这所谓的“信赖”,本质上是农民在看到新品种切实能让自己获利后的必然选择。
转基因玉米同样如此。自转基因技术诞生并应用于玉米种植的30多年来,已经逐渐被农民接受和喜欢。
记者李钰曾深入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区进行采访。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转基因玉米种植户赵刚说道:“以前种普通玉米,年年都得防玉米螟,打药费钱又费力,还不一定能保住产量。自从种了转基因抗虫玉米,这虫子的问题基本就没再操心过,产量还稳定,去年我家那10亩地,比种普通玉米的时候多收了2000多斤,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我肯定接着种。”
在吉林省榆树市,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王芳告诉记者:“咱农民种地,就盼着有个好收成。以前种的大豆,特别怕除草剂药害,稍微用不好,苗都得受影响。现在种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就省心多了,除草的时候方便不说,产量也上去了。去年我家大豆卖了个好价钱,这转基因技术可帮了大忙,我身边的乡亲们也都越来越认可了。”
一项针对全国500个农业县、共10万户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农民中,超过90%的农户表示愿意继续种植转基因玉米。在东北地区,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农户反映,以往普通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遭受玉米螟等害虫的侵害,严重时减产可达30%以上。而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基本无需担心玉米螟的危害,产量稳定且平均提升了36%左右。同时,由于减少了防虫治虫的人工和农药成本,每亩地的种植成本降低了约300元。
在华北地区,干旱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转基因耐旱玉米品种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调查,种植转基因耐旱玉米的农田,在干旱年份的产量比普通玉米高出40%以上。农民们表示,转基因玉米不仅让他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能获得稳定的收成,还大大减轻了劳作负担,因为减少了病虫害防治和应对干旱的诸多麻烦。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转基因玉米在农民群体中赢得了认可和喜爱,就如同当年杂交玉米被农民接受一样,都是基于对自身利益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考量。
事实胜于雄辩,农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转基因玉米的接纳,也让那些无端反对转基因的言论不攻自破。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