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尝试纸浆配比

“就在这村头,也是这村中唯一的大户。”明溪亭遥遥指了个方向。

顺着他的指向看过去,温绮罗只瞥见一棵古树,以及一座宽阔的青砖瓦房,在泥土垒砌的老村落中格外显眼。

明家在兰州这地界本就是出了名的大户,得知来人是明家的少爷,那秀才亦是喜笑颜开。

秀才约莫已过了天命之年,发须半百,家中已有了幼村,如今想要卖了靠近河边的那片地,正是想凑了盘缠到京城。他捋着胡子,目光柔和地望着自己的幼孙:“我举全家要到京城去,那片地要一百两。若是二位有意要,现在便可去找里正主持。”

明溪亭不确定的目光看向温绮罗,温绮罗点了点头:“有劳了。”

秀才的孙子也就三五岁的稚童,人也机灵。吩咐他去找里正,不多时,便有一老翁被牵着走进来。

有了里正担保,契书很快便签好。

犹如一块重石坠地,温绮罗心中不免松了口气,造纸坊可以提上日程了。

方才进村,村民的营生单一,这边的土壤并不肥沃,地中的秧苗瞧着也细软,即便如此,田埂中时时可见耕作的老农。却鲜少见到有青壮。

温绮罗抬起莹莹的眼眸,眼波流转,她倏然叫住里正:“里正,我想问问,村子中不见青壮年,可是在兰州府城内做工?”

里正愣了愣神,旋即答道:“村子中的青壮年被征兵征走了,如今村子里大多数都是老妪妇孺。”

温绮罗若有所思颔首,难怪田埂之中随处可见佝偻着腰腹的老翁老妪劳作。

若是日后造纸坊建起来,村民们便可再多一项营生。

购入土地,余下便是找来盖工坊的匠人。温绮罗看了一眼明溪亭,对方好似心情也不错,唇角勾着薄薄的笑意,单手靠着门帘,崎岖不平的道路颠簸,那门帘便摆动着落在他的发上。

昏昧金芒落于温绮罗眼睫上,整个人如同神龛之中供奉的白玉神仙像,神圣肃穆。她阖着眼皮,思索着心中正在忧虑的事情。

晃荡着,便到了温府。

浸泡数日后的树皮,呈现出发白的质地。温绮罗将沤软的原料与草木灰混合蒸煮,袅袅白烟上升,温绮罗眸光低垂,一瞬不瞬地注意着火候变化。

期间一直有下人来帮忙,但都被她挥退了。

造纸之术每一步都无比繁琐,温绮罗袖子挽到小臂,持着重锤,反复捶打蒸煮后的原料。

即便是这样繁琐的工作,她的动作依然不紧不慢,游刃有余。

再经过漂洗后,这便是造纸的第二步。

温绮罗的几缕轻视垂落,愈发显得肤白胜雪,她揉了揉酸乏的小臂,紫筠实在看不下去,轻声劝道:“二娘子还是休息一会,这些事情交给我。”

新煮的茶水余香氤氲,温绮罗吹散白烟,慢条斯理呷了一口。

温绮罗命人买来如今市面上各个纸坊的纸,反复搓揉尝试,发现这些纸的质地并不相同,应当是制作方法有所差别,但无一例外都各有差处。

薄而韧,厚却易断,还有又薄又易断的纸张,指腹微微用力,那张纸便会被戳破。

或许和配比也有干系?

不论如何还是先把纸张做出来,再来做打算。

温绮罗把乳白的细浆倒入水槽之中,加水后搅拌,白浆和清水分离,浮液清澈。

又请了篾匠用细竹条半变成帘床,如此一捞,摇匀后形成薄片再经滤水后得到的便是初步形成的湿纸。

步骤繁琐,又经脱水晒干后才得到了像模像样的纸张。

温绮罗望着制作出来的纸张,裁剪成小块,紫筠在旁研墨。得到的纸张很脆,运笔书写,墨汁滞留,很明显的涩感,温绮罗写了一句诗,仍觉得这纸比不上其他纸坊最劣的那等。

索性把把自己关在院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苦心钻研纸浆配比。

麻与树皮混合使用,又尝试改善打浆的时长。温绮罗细眉紧锁,小臂隐约泛着难掩的酸疼,不容许任何人插手,任何繁琐的步骤都要她亲力亲为。

已是初秋,挺翘的鼻尖上沁着一层晶莹的薄汗,温绮罗顾不得满身的燥热,最近尝试做出来的纸已经好用许多。温绮罗发现有的纸张细软,用来做帕子用都使得。

做出来的废纸有许多。

不管是哪种,用来提笔写字自然是可以,温绮罗俏脸薄红,举着裁剪好的白纸,于灯下认真打量。

揉搓几下,除了纸面上些许褶皱外,竟是没有任何破损。

她眼中迸出毫不掩饰的喜色,做成这种程度,已经远超市面上所有的纸坊了,温绮罗刻意又以二者进行书写对比,发现还是自己使用新配比以后的纸张更佳。

原料倒是不贵,只用得着收集树皮和破麻诸如此类的东西,麻烦的是步骤。其中的每一步都要细致耐心,缺一不可。

久久劳作和思虑下,不管是意识还是身体,都已是达到了极限。如此不眠不休地尝试了很久,总算是薄有收获。

她靠在榻上,清因见她清减了许多,便蹲下来,用白玉做成的小玉锤,轻手轻脚地捶打着温绮罗的小腿。

房间内随意可见堆叠的纸张,有的发黄、有的纯白如雪。

秋日的暖阳并无多少温度,但照在身上仍是舒适,院内叶片发黄,暮风送来初秋独有的舒爽,温绮罗让人将这些纸送给江知寂。

纸坊那边传来好消息,工坊落成,只差招募一些工人,便可制作纸张了。

纸坊是温绮罗真正意义上想做的事情,她并不打算像其他世家门阀那样,把价格定得太高。更何况,原料只是一些树皮,温绮罗要的便是人人都能够用得起白纸。

她把价格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数目,工人招募更重品行。

被选中的纸坊工人大多从纸坊附近的村落中筛选,纸坊的工价高,那些在城中做工的汉子,也愿意来纸坊做工。

每一个步骤都有专门的一列人来做,既是提高了制纸的时间,也防止了有人会泄密。

如此,很快造纸坊便开始正常生产纸张。

与此同时,角落中不起眼的地方,一家书行悄无声息地开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