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赶紧给送走
工业部衙门。
朱权刚走进大门迎面就碰上了急匆匆出门的张紞。
轻轻扶起准备见礼的张紞,朱权深呼一口气问道:“你这急急忙忙的是准备去做什么?”
“回陛下,臣正准备入宫去向您汇报事情。”张紞道。
朱权闻言摆手;
“那就不用麻烦了,走吧!随朕进去,有什么事情就在这里说吧。”
“是,陛下!”张紞躬身,紧紧跟随朱权身后。
二人走进衙门大堂,朱权直接坐在了上首位置。
相处久了,张紞也知道朱权这位陛下没那么多的规矩,于是便直接将手中拿着的东西递给小太监。
直接说了起来;
“陛下,那叫做水泥的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不过短短半月时间咱们的南北官道就已经修了将近两百里,另外主要的工坊也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
臣今天入宫就是想询问您,还有没有其他地方需要修建的,现在咱们的水泥产量可是不低。”
朱权闻言微微点了点头。
水泥的神奇他可是在后世见多了,那数百米的高楼大厦直插云端,不都是水泥的功劳吗?
如今大明又有十数万免费劳动力,修什么东西要还是像以前那般缓慢可就真丢人了。
而且在水泥配方刚研究出来的时候,朱权便是下令让工业部直接按照最大的承载力修建水泥窑,产量能低了才有鬼。
只是如今水泥的产量明显是有些超出了大明基建的需求,至少在北京皇宫没有正式开建的时候是这样的。
那么多出来的水泥总不能就堆在那,这玩意可是很容易就过期结块的,堆起来就等于是直接浪费。
大明现在可还没富裕到那种程度。
“那就先在凤阳建一座行宫吧!”朱权几乎是没任何考虑的说道。
哼!老朱头不是要霸占自己的乾清宫嘛!那就赶紧的修好行宫让他去凤阳养老去。
但此话一出,张紞却是愣住了。
“陛…陛下,凤阳行宫已经修好许多年,如今再修是否浪费?”
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是起过迁都凤阳心思的,不过后来被百官阻止才作罢;但还是在凤阳修了行宫,用来每年回家祭祖居住。
说是行宫,其实也都是按照皇宫规制修建,比起南京的紫禁城也小不了多少。
张紞这般说其实也是没任何问题。
但朱权却是摆了摆手道:“这你就不必操心了,尽管派人去修就行了!当然不用重新选址,直接用水泥、红砖对现有的凤阳行宫和城墙进行修改扩建即可。
过些日子黔宁王会送一批奴隶回京,朕给你十万人,开春之前能不能完成?”
“微臣定不负陛下期望。”张紞虽然不是很明白朱权的意思,但还是躬身领命。
朱权想了想后,又道:“对了,冶金司如何了?朕让研究的钢铁配方可有成果?”
“回陛下,臣正要说这件事情。”张紞躬身,脸上满是钦佩之色;“昨日冶金司传来消息,今日高炉和平炉将正式实验生产,所以臣入宫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请陛下前去视察。”“建好了?”朱权微微一愣。
平炉和高炉是他提出来的,不过提出理论之后就没再管了,没想到这才一个多月大明的工匠竟然真的就弄出来了,而且还准备试生产。
其实朱权不知道的是,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高炉的雏形。
东汉时期更是出现“坚炉炼铁”,由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从而提高炉温,实现大规模生铁生产。
工匠们只需要按照朱权的吩咐炼出焦炭、将鼓风改变为高温热风就可以。
至于说平炉,这是用来炼钢的。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其实也不差,汉代其实就有炒钢法,就是通过搅拌铁水使其脱碳,另外南北朝时期还有灌钢法,就是将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重新炼制。
当然这两种炼钢法都是小型炉具和坩埚,产量还是非常小的,要不然古代也就不会出现一柄钢制武器就能说是削铁如泥了。
但这一点难不倒大明的工匠。
毕竟西方所谓的平炉其实就是脱胎于我国湖南、安徽等地的“苏钢”,说白了也是一种灌钢法。
正好大明工匠之中就有不少人是湖南、安徽等地出身,再加上有了能够产生高温、高热的焦炭,很容易就将平炉搞了出来。
其实朱权还有一件事情不知道,那便是水泥之所以能够研究出来,就是因为平炉,脱碳之后的炉渣就是水泥的主要原材料。
钢铁,这可是正儿八经工业革命的支撑,朱权自然是想要第一时间看到。
所以在得到张紞确认之后,立即就起身道:“走,咱们现在就过去。”
如今大明不缺人更不缺工匠,缺的就是可以支撑发生化学反应的钢铁这种材料,朱权自然是有些迫不及待。
他甚至都能够想象到,有了钢铁之后就能够重新造枪炮,乃至火车、铁轨和真正的钢铁战舰了。
甚至朱权还可以把简单的发电机组搞出来。
不用怀疑,作为工科生朱权知道发电原理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更何况朱权穿越的时间,各种短视频上手搓发电机的不要太多,就是看也能够看会了。
反正也不用他动手,只需要提出原理让大明的工匠去研究就行。
二人很快出了工业部衙门,直奔城外冶金司而去。
冶金司就建在雨花台难免的聚仙山下方,足足上万亩的超大型工坊。
甚至远远地就能看到高高竖起的几个大烟囱,路上还有不停下的马车队在运送材料。
等朱权来到冶金司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将高炉之中填好了材料。
在看到朱权这位大明皇帝陛下亲临的时候工匠们更是激动得都有些颤抖了。
“陛下,请您点火。”
张紞递给朱权一根火把。
朱权也没有丝毫矫情的意思,拿过火把直接朝着高炉的点火口走了过去。
脸上也隐隐有激动浮现。
这可是高炉,一旦实验成功,大明或许就真的将步入工业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