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秦灭韩之战

战国末年,秦国在历经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革后,如同一头崛起的雄狮,气势汹汹地踏上了统一六国的征程。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韩国,这个地处中原、曾经辉煌一时的诸侯国,却因种种原因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成为秦国统一大业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韩国曾在战国初期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其兵器制造技术先进,有“劲韩”之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国土面积不断被蚕食,国力也日益衰弱。尤其是在秦国崛起之后,韩国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秦国东进的目标。

韩桓王为了抵御秦国的扩张,想出了一个“疲秦”之计。他派遣韩国著名水工郑国入秦,游说秦王嬴政修建一条连接泾水和洛水的长渠。韩桓王的如意算盘是,秦国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建这条长渠,必然会无暇东顾,从而给韩国争取喘息之机。

郑国来到秦国后,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水利才能和口才,成功地说服了秦王嬴政。嬴政看到了修建这条长渠对发展关中平原农业的巨大潜力,也希望借此增强秦国的国力,为统一六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他下令征集大量劳工和物资,让郑国主持修建这条后来被称为“郑国渠”的水利工程。

然而,没过多久,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秦王嬴政得知自己被韩国算计后,勃然大怒,欲将郑国诛杀。但郑国却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向嬴政进言:“此渠虽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他指出,郑国渠一旦建成,将使关中平原的四万多顷荒地变成肥沃良田,为秦国提供充足稳定的粮草供应,对秦国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嬴政听后,冷静思考,最终赦免了郑国,让他继续主持工程。历经十年艰苦努力,郑国渠终于完工。正如郑国所言,这条长渠使关中平原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韩国的“疲秦”之计却以失败告终,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秦国在东进的过程中,不断对韩国发动战争,逐步蚕食其领土。公元前256年,秦将摎率军攻打韩国,先后拿下阳城、负黍。韩军虽奋力抵抗,但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秦军斩首4万,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战,让韩国元气大伤,国土面积进一步缩小。

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再次率领秦军出击。这一次,秦军的目标是韩国的成皋、荥阳。成皋和荥阳地处战略要地,是韩国抵御秦国东进的重要屏障。秦军兵分多路,对成皋和荥阳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韩军在坚守一段时间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秦国占领成皋、荥阳后,在此建立了三川郡。这一举措,使得秦国对韩国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韩国的形势更加危急。

公元前244年,秦国又对韩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秦军在将领的指挥下,如潮水般涌向韩国。韩国的城池一座接一座地被秦军攻克。最终,秦国夺取了韩国13座城池。韩国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国力也愈发衰弱。此时的韩国,犹如风中残烛,灭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对韩国发起大规模进攻。韩王安得知秦军来袭,惊恐万分。他深知韩国已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于是急忙派遣韩非出使秦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缓解秦国的攻势。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韩非深知秦国的强大和韩国的危局,曾多次向韩王进谏,主张变法图强,以增强韩国的实力。然而,韩王安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此次出使秦国,韩非怀着满腔的抱负和忧虑。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说服秦王嬴政先攻打赵国,以减轻韩国的压力。韩非来到秦国后,向嬴政呈上了自己的著作《韩非子》。嬴政读罢,对韩非的才华赞叹不已。然而,韩非的到来却引起了秦国丞相李斯的嫉妒和猜忌。

李斯与韩非曾是同窗,他深知韩非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李斯担心韩非的才华和影响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说他是韩国的间谍,来秦国的目的是为了破坏秦国的统一大业。

秦王嬴政本就多疑,听了李斯的谗言后,对韩非产生了怀疑。最终,嬴政听信了李斯的谗言,将韩非扣留并处死。韩非的死,使得韩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人才,也让韩国在外交上陷入了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尽管韩国表示愿割地称臣,主动割让南阳之地给秦国。但秦国的目标是整个韩国,并不会因此而满足。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守腾在看到韩国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秦国,并献出南阳地区。秦王嬴政任命腾为内史,秦国接收南阳后,将其作为进攻韩国的前进基地。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对韩国发动最后一击。他命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内史腾是一位经验丰富、勇猛善战的将领。他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精心策划了作战方案。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韩国的多个城池。韩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秦军兵临韩国都城新郑。新郑城内,韩王安和大臣们惊慌失措。他们知道,韩国的灭亡已不可避免。然而,他们仍然决定拼死抵抗。秦军对新郑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投石车抛出巨大的石块,砸向城墙;士兵们扛着云梯,奋勇冲向城墙。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秦军攻克了新郑。韩王安被秦军俘虏,韩国全境被秦国占领。

随着韩王安的被俘,韩国正式宣告灭亡。秦国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颍川郡,郡治设在阳翟。秦灭韩之战的胜利,标志着秦国统一六国的征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它不仅使秦国获得了韩国的土地、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还占据了“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为后续统一六国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韩国的灭亡让他们感受到了秦国的强大和统一的决心,也加速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分化,使得秦国在接下来的统一战争中更加得心应手。韩国的灭亡,成为了战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壮丽史诗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