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燕赵鄗代之战

公元前251年,战国风云依旧变幻莫测,各国纷争此起彼伏。此时的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于秦国后,国力遭受重创。青壮年大多在那场惨烈的战役中丧生,国内处处可见孤儿寡妇。赵国不仅面临着秦国军队的屡次进犯,还成为了其他诸侯国觊觎的目标。

燕国的燕王喜,继位已有四年,他渴望通过开疆拓土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听闻赵国的困境后,燕王喜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派遣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实则暗中刺探虚实。

栗腹抵达赵国后,赵王以礼相待,尽显大国风范。然而,栗腹却心怀不轨,在赵国期间,他在仔细观察赵国的军队和百姓。他看到赵国的士兵中确实有不少老弱之人,心中暗喜。在花费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王后,栗腹带着他的“发现”返回了燕国。

回到燕国,栗腹迫不及待地向燕王喜汇报:“大王,赵国的士兵多是老弱病残,不堪一击,此时正是攻打赵国的好时机。”燕王喜听后,大喜过望。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趁机扩大燕国的领土。然而,燕王喜并没有盲目行动,他又召来昌国君乐间,征询他的意见。

乐间深知赵国虽经长平之败,但百姓多年来习惯作战,军事素质颇高。而且,赵国的精锐部队多在边境,并非如栗腹所见的那般虚弱。乐间坚决反对出兵,他对燕王喜说:“大王,燕军若兴兵攻赵,必定失败。赵国虽经重创,但实力尚存,不可轻视。”

然而,燕王喜心意已决。他被扩张领土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对乐间的劝告置若罔闻。其他大臣见燕王喜态度坚决,也纷纷附和栗腹,只有大夫将渠反对出兵。将渠认为,燕国刚与赵国通好约交,此时又要反攻,于道义不合,出兵不祥。尽管将渠苦苦相劝,但燕王喜根本听不进去,还一脚把他踢开了。

随后,燕王喜倾全国之力,调集了两千辆战车,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栗腹率军攻鄗(hao,四声,位于今河北高邑东),一路由卿秦、乐乘(与赵国的乐乘不是同一人)为将攻代(位于今河北蔚县东北)。燕军一路浩浩荡荡,士气高昂。他们以为赵国已经是囊中之物,只等他们去摘取胜利的果实。

燕军的行动很快就传到了赵国。赵孝成王不敢怠慢,立即任命廉颇、乐乘统兵25万前往抗击。廉颇乃赵国名将,他深知燕军虽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且长途跋涉之后,人马困乏。于是,廉颇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

他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的燕军,使其无法南下援助,自己则亲率20万大军迎击燕军主力于鄗。赵军将士们得知燕军来犯,个个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他们深知,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斗,不能有丝毫退缩。

廉颇首先对赵军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他站在高台之上,声如洪钟地说道:“燕军欺我赵国新败,妄图趁火打劫。今日,我们定要让他们知道,赵国虽经重创,但绝非可随意欺凌之辈。我们身后是家园,是亲人,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我们必须奋勇杀敌,绝不退缩!”将士们听后,士气大振,齐声高呼:“保卫赵国,杀敌报国!”

廉颇仔细分析了燕军的布阵和行动规律。他发现燕军在行军过程中,队列较为松散,而且由于长途跋涉,士兵们的体力消耗较大,纪律也有所松懈。于是,廉颇决定采取突袭的战术。

他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组成敢死队,趁着夜色悄悄接近燕军营地,敢死队队员们个个身手矫健,行动敏捷。他们在燕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冲入营地,四处放火,制造混乱。燕军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此时,廉颇率领主力部队趁机发起攻击,赵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燕军。燕军本就轻视赵军,未料到赵军如此勇猛,顿时阵脚大乱,栗腹急忙组织士兵抵抗,但已经来不及了。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势如破竹,将燕军杀得丢盔弃甲。栗腹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但被赵军士兵紧紧围住,最终,栗腹被赵军斩杀。

而在代地的燕军,听闻攻鄗的军队大败,主帅被杀,顿时军心动摇,失去了战斗力。乐乘见机行事,率领赵军发起攻击。乐乘首先对代地的燕军进行了一番观察,他发现燕军士气低落,防守松懈。于是,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

乐乘派出一小部分士兵,假装向燕军投降,燕军士兵们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当这部分“投降”的赵军士兵接近燕军营地时,突然发起攻击,杀死了燕军的守卫。乐乘趁机率领主力部队冲入燕军营地,燕军毫无防备,被赵军打得措手不及。乐乘指挥赵军奋勇杀敌,迅速取胜,并俘获了卿秦。

两路燕军纷纷败退,廉颇乘胜追击,率军长驱直入,追击五百里,直逼燕境。赵军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燕国百姓听闻赵军将至,惊恐万分。燕王喜这下慌了神,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

赵国却不轻易答应燕国的求和,赵孝成王提出,燕国必须先用将渠为相。燕王喜为求自保,只好满足赵国的要求,任命将渠为相国,与赵国议和。赵国这才同意以燕国割让五座城邑为代价,解围退还。

战后,赵孝成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以表彰他在此战中的卓越功绩。而乐间、乐乘因怨恨燕王事前不听从他们的计划,导致燕军惨败,便都留仕赵国。

鄗代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展现了廉颇的军事才能和赵军的英勇无畏,也让燕国认识到了自己的轻敌冒进。此役过后,赵国得以在一段时期内稳定局势,专心恢复国力。而燕国则因这场惨败,国力大伤,从此在战国诸侯中的地位更加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