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秦韩宜阳之战

公元前308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战国七雄纷争不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秦国,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着野心与力量的光芒。秦武王,这位年轻而果敢的君王,怀揣着“车通三川,窥周室”的宏伟抱负,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韩国的宜阳(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西部)。

宜阳,韩国西部的重要屏障,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横亘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它不仅是连接韩国上党、南阳、新郑三地的枢纽,更是二周的门户,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韩国深知宜阳的价值,在此布下重兵,严阵以待。城墙上,弓弩手们目光冷峻,手中的强弓硬弩随时准备发射;剑戟林立,在阳光下闪烁着森寒的光芒。而周王室,也因担忧秦国势力的扩张会威胁到自身安全,暗中协助韩国,共同抵御秦国的进攻。

秦国,自秦穆公时便踏上了中原争霸之路。历经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秦孝公的高瞻远瞩,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商鞅后来被诛,但秦法得以保留,继续推动着秦国不断向前发展。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入秦为相,曾献计伐韩,欲“下兵三川,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成就王业。

然而,当时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先伐蜀的建议,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灭巴蜀,使国益富强。此后,秦国又大举攻赵、攻楚,不断扩张领土,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时,秦国已东扩至今宜阳、渑池西部。

秦武王即位后,继承了先辈的扩张之志。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内心充满了对权力和荣耀的渴望。他深知,要实现秦国的霸业,必须打通东进之路,而宜阳就是那关键的一步。于是,他任命甘茂为大将,率领五万秦军,踏上了征伐宜阳的征程。

甘茂,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他明白,宜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秦国迈向中原霸权的关键之战。他率领秦军,浩浩荡荡地向宜阳进发。一路上,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士兵们身着黑色的战甲,步伐坚定,眼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当秦军兵临宜阳城下时,宜阳守军早已严阵以待。城墙上,韩国士兵们神情肃穆,他们知道,这场战役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宜阳的城防坚固无比,城墙高大厚实,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守军们凭借着弓弩、利剑等武器,准备给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甘茂望着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他深知,这场战役必将艰苦卓绝,但他毫不畏惧。他下令秦军开始攻城。顿时,战鼓擂响,杀声震天。秦军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奋勇向前。然而,宜阳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城墙上的弓弩手们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秦军。秦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但他们毫不退缩,继续向前冲锋。

攻城车猛烈地撞击着城门,发出巨大的声响。但城门坚固无比,难以攻破。秦军一次次地发起冲锋,却一次次地被击退。战斗持续了数日,秦军伤亡惨重,但宜阳依然固若金汤。

此时,右丞相樗里疾得知秦军久攻不下,便向秦武王进言:“秦师老矣,不撤回,恐有变。”秦武王听后,心中犹豫不决。他一方面渴望早日攻克宜阳,实现自己的霸业;另一方面,又担心秦军损失过大,影响秦国的实力。于是,他决定派人前往宜阳,了解战况。

使者来到宜阳城下,见到了甘茂。甘茂深知此时不能退缩,他写信给秦武王,信中仅“息壤”二字。秦武王看到此信后,立刻明白了甘茂的暗示,想起了当初与之立下的息壤之盟。他决定增兵支援甘茂,于是,命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赶赴宜阳,与甘茂军会合。

韩国得知秦军增兵的消息后,韩王也派大将公叔婴率军前往宜阳救援。公叔婴,韩国的名将,他率领着十万韩军,日夜兼程,奔赴宜阳。他深知,这场战役关乎韩国的命运,他必须全力以赴。

当公叔婴的军队到达宜阳时,秦军与韩军在宜阳城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双方兵力相当,战斗异常惨烈。秦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韩军则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和顽强的抵抗,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甘茂见韩军援兵已到,心中明白,这场战役将更加艰难。但他毫不畏惧,他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赏赐士兵,激励士气。他对士兵们说:“今日之战,关乎秦国的命运,关乎我们的荣耀。我们必须奋勇杀敌,攻克宜阳!”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纷纷高呼:“攻克宜阳,成就霸业!”

战斗开始了,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韩军。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剑戟相交,发出清脆的声响;喊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弥漫在整个战场。乌获,这位勇猛无比的大将,身先士卒,率领秦军冲锋陷阵。他挥舞着手中的大斧,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韩军纷纷倒地。

公叔婴见秦军如此勇猛,心中暗暗吃惊。他指挥韩军顽强抵抗,但韩军渐渐陷入了被动。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韩军开始节节败退。最终,秦军大破公叔婴率领的韩军于宜阳城下,并乘胜攻占了宜阳。

宜阳城破,韩军死伤惨重。秦军斩杀韩军六万,降者无数。宜阳的百姓们惊恐万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房屋被烧毁,一片狼藉。

秦军攻占宜阳后,并未停止扩张的脚步。他们乘胜渡过黄河,夺取了武遂,并在此筑城驻守,以巩固对该地区的控制。韩国在遭受如此重创后,国力大衰,韩王惊恐万分,急忙派相国公仲侈(chi,三声)带着珍宝前往秦国求和。秦武王欣然接受了韩国的求和,诏令甘茂班师回朝,留下向寿安抚宜阳地方。

宜阳之战,对战国时期的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韩国而言,宜阳的失陷使其国土被分割,国力一蹶不振,从此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在战国诸侯中的地位大幅下降,逐渐走向衰落。对山东各国来说,宜阳是抵御秦国东进的重要门户,宜阳失守后,各国都感受到了秦国的强大威胁,纷纷转入战略防守阶段。

秦国则通过此战,成功地将疆域扩展到了中原地区,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为其后续的兼并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秦国在战国诸侯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里程碑。

宜阳之战,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它见证了秦国的崛起,也预示着韩国的衰落。在这片充满战火与纷争的土地上,各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着战国时期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