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齐魏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至公元前353年,战国的大地上风云涌动,各国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在这片充满硝烟与权谋的土地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桂陵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后,国力强盛,如日中天。魏惠王野心勃勃,企图称霸中原。此时的赵国,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势力的扩张让魏国感到了威胁。当赵国进攻魏国的属国卫国时,魏国决定给予赵国沉重的打击。魏国大军迅速出击,如洪水猛兽般扑向赵国,很快便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
邯郸城内,赵军顽强抵抗,但面对强大的魏军,形势愈发危急。赵王心急如焚,他深知仅凭赵国之力难以抵挡魏国的进攻,于是,赵王派出使者,星夜兼程向齐国求救。
齐国,在齐威王的统治下,国力也不容小觑。当赵国的求救使者来到齐国朝堂时,齐国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相国邹忌坚决反对出兵救援赵国,他认为齐国应专注于自身的发展,避免卷入战争的漩涡。
然而,段干朋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站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大王,赵国与齐国相邻,若赵国被魏国所灭,齐国必将面临魏国的直接威胁。况且,不救赵既不义且不利。如今魏国虽强,但我们可以采取巧妙的策略,既解赵国之围,又能削弱魏国的实力。”齐威王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
经过深思熟虑,齐威王决定采纳段干朋的建议。他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赵。田忌和孙膑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筹备战争事宜。
孙膑,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家,早已胸有成竹。他深知,直接救援邯郸并非上策,魏国大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齐国未必能占上风。于是,孙膑提出了避实击虚的策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以解邯郸之围。
为了迷惑魏军,孙膑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战术。他先让田忌派出齐城、高唐的两个都大夫率小股齐军佯攻平陵。平陵地大城小、人口众多、兵力充足且地处宋、卫两国之间,齐军运粮困难。孙膑故意让这两支小部队攻城,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故意失败,给庞涓造成了齐军主将无能的假象。
与此同时,田忌派出轻装战车直捣大梁城郊。大梁,魏国的都城,是魏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当齐军的战车出现在大梁城郊时,整个魏国都震动了。魏惠王大惊失色,他立即命令正在围攻邯郸的庞涓回师救援。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魏军兵力并非全部集中在邯郸,而是分为三部分。有八万人由庞涓统率在齐国到卫国之间区域待命防备齐国。庞涓得知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后,愤怒不已。他认为齐军这是在挑衅魏国的威严,他决不能容忍。庞涓毫不犹豫地丢下辎重,率领魏军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
在魏军回师的途中,孙膑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仔细分析了魏军的行军路线和速度,判断出魏军最有可能经过的地方——桂陵(确切说法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于是,孙膑在桂陵设下了伏兵,等待魏军的到来。
当魏军经过数日的急行军,疲惫不堪地到达桂陵时,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突然,齐军如神兵天降般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齐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昂。而魏军则猝不及防,顿时陷入了混乱。
庞涓见此情形,心中大惊。他试图组织魏军进行抵抗,但已经来不及了。齐军如潮水般涌来,将魏军分割包围。魏军在齐军的猛烈攻击下,死伤惨重,庞涓被迫带领残兵逃回魏国。
这场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围魏救赵”,历时近两年的战争,最终在桂陵之战以齐国的胜利告终。这场战争不仅成功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还严重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力量。魏国虽遭此败,但实力仍存。次年,魏国联合韩国军队在襄陵打败齐、宋、卫联军,试图挽回败局。
然而,齐国经此一战声威大振。齐威王的英明决策和田忌、孙膑的卓越指挥,让齐国在战国群雄中脱颖而出。“围魏救赵”这一战法也成为了后世诱敌就范的经典策略,被无数军事家所推崇。
桂陵之战,如同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它让各国看到了齐国的强大实力,也让魏国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与轻敌。在这片充满战火与纷争的土地上,各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新的历史篇章也将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