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帝喾攻共工之战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那是原始社会的晚期。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的高辛一带,也就是如今山东西南部地区(亦或河南东北部地区)。黄帝的曾孙帝喾,也是颛顼的侄子,号高辛氏,在颛顼之后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而在黄河的西岸,约为现今的河南辉县境,居住着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共工氏部落曾一度非常强大,其首领共工在部落中有着较高的威望,甚至曾有较大影响力。然而,共工氏部落的百姓逐渐变得强悍好乱,且受到之前康回、共工氏两次图霸风气的影响,总想着称雄一方。
帝喾即位后,共工氏部落认为有机可乘,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经常侵犯其他部落,不服帝喾的管辖,严重威胁到了帝喾部落联盟的稳定和权威。面对共工氏部落的挑衅,帝喾决定出兵征讨,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和部落联盟的和平。
帝喾深知共工氏部落的凶悍,不可轻视。他召集部落中的智者和将领们商议对策。众人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决定任命火正重黎为将领,率领大兵进攻共工氏部落。重黎勇敢且有智谋,他迅速集结起一支精锐的部队,准备出征。
在出征前,重黎仔细研究了共工氏部落的地形和作战特点。他发现共工氏部落所在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重黎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先派出一小队侦察兵,打探共工氏部落的虚实。同时,他组织士兵们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重黎领命后,率领着大军直攻共工氏所在之地。当大军抵达共工氏部落的领地时,立刻遭到了共工氏部落的顽强抵抗。共工氏部落的士兵们个个勇猛无比,他们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向帝喾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帝喾的军队一开始有些被动,但重黎沉着冷静,他指挥士兵们稳住阵脚,逐步反击。重黎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士兵,冲向共工氏部落的防线。他们奋勇杀敌,毫不畏惧。在重黎的带领下,帝喾的军队逐渐扭转了局势。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士兵都拼尽了全力。共工氏部落的士兵们使用各种武器,如长矛、弓箭等,向帝喾的军队发起攻击。帝喾的军队则以整齐的队列和强大的火力进行反击。战场上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重黎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不断调整战术,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地指挥士兵们作战。他时而组织士兵们进行正面攻击,时而派出小队进行侧翼包抄。在重黎的指挥下,帝喾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
然而,共工氏部落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们不断组织反击,试图扭转局势。共工氏部落的首领共工亲自上阵,带领士兵们进行殊死搏斗。共工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他手持巨斧,威风凛凛。他的出现,给帝喾的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重黎看到共工亲自上阵,知道这是一场关键的战斗。他决定亲自挑战共工,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重黎手持长枪,冲向共工。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重黎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重黎一枪刺中了共工的要害,共工倒在了地上。
共工的倒下,极大地打击了共工氏部落的士气。帝喾的军队趁机发起了总攻,共工氏部落的防线彻底崩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重黎就将共工氏部落的叛乱基本荡平。
然而,重黎是一个仁慈的人,他不忍心对共工氏部落的百姓痛下毒手,在处置他们时难免有所姑息。重黎班师回朝后,帝喾本以为叛乱已经平息,却没想到共工氏的百姓又纷纷作乱起来。帝喾听后大怒,认为重黎的仁慈误了大事。于是,帝喾选了一个庚寅日,将重黎杀死,以正他的误国之罪。
随后,帝喾任命重黎的胞弟吴回代做火正祝融之官,并让他再次率领大兵去攻讨共工氏部落。吴回因为兄长重黎之死都是因为那些乱民,心中替兄报仇的念头非常强烈。再加上帝命严厉,所以他此次出征更是不容情。
吴回到达共工氏部落所在之地后,专用火攻,将共工氏部落的百姓焚戮殆尽。这一场惨烈的战斗,给共工氏部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此共工氏的名称不复再见于史册。
也有史料称,共工氏被消灭后,其部分后裔逃往南方,成为苗夷。
等到吴回班师回来,帝喾叹息道:“朕非不仁,下此绝手亦出于不得已耳。”帝喾攻共工之战,以帝喾部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给共工氏部落以沉重的打击,也巩固了帝喾及其部族在部落联盟中的领导地位。此后,帝喾部落联盟在帝喾的领导下,继续发展壮大,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