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6章

你连众生需要什么都是凭空猜测,不实践、不研究,就发表你的言论,这样的理论不就是和那些“专家”差不多吗?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之见”!

要是见识英明还好,要是“一人愚见”,那真的是天下之愚了。

张扬继续说道:“尤其是“问心三关”一出,圣道的基础,就有了。

问心三关,总结起来的一句话,那就是‘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万民,问心无愧’。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句话,就算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教化者”了。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

‘问心无愧’的人,干出的傻事、蠢事、坏事就少了吗?”

圣师连连点头,他游历的这些年,看到了太多喊着“问心无愧”的人了。

人的心思本就是变幻的,怎么问心无愧?

天心虚无缥缈,何谈报应?

民心只有当民心汇聚的时候,大概才会看到吧!

“人是需要约束的!”张扬重重地说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皆如此!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化!

教化,不仅仅是给他们立规矩,更是带有管教、归化之意。

通过自身的修养、仁德,去感化别人,让他们去奉行规矩,这确实是最好的教化。

但是,圣师伯伯,你不觉得有些人,是难以感化吗?

既然他们难以感化,当然就需要用管教、约束的手段,去‘教化’他们。

而有的人,你会发现,无论如何管教,如何约束,他们都是无法教化的。

这种人,怎么办?

放之任之?

那岂不是对其他人不负责?

如此,我们要立一个规矩,告知他们行事的后果。

对于那些管教无效、约束无效的人,自然是以规矩来对他们进行‘报应’,这才是对大多数人的交待!”

他把儒家的仁、道家的德、法家的严只要是曾经学过的、理解的、见识的一股脑地塞给了圣师。

因为圣师既然已经为圣道设施了问心三关,那圣道的后续修行,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在另一个时空,那些先贤哪怕最初的愿望是美好的。

但是,当他们死去以后,后续的很多人心就变了。

而圣道不一样!

因为圣师是开辟者,执掌天地教化权柄,会活很久很久。

作为天地的话事人,又有浩然正气的存在,有他在,问心三关就会是圣道永远不倒的一座大门!

这座大门只要存在,进入其中的人,大致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张扬正是知道了这个状况的存在,他才会把所有关于教化的理解、信息,甚至是另一个时空几千年的教化脉络,原原本本地告诉圣师。

他相信,有了这些脉络,圣师的圣道,就算不成,也差不了多少了。

顶多就是完善细节,如何把这个世界的大道力量,和那些理论学说结合起来。

这也是圣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圣师倾听着张扬阐述的那些理论,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就是他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啊!

许久许久之后,等到张扬阐述完毕,圣师才万分感叹地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呃”

张扬心说,有个人和你发出过同样的感慨!

圣师站了起来,认认真真向张扬行了一礼。

这一礼,乃是道礼。

谢的是传道之恩!

张扬坦然受之,就当是替另一个时空的无数先贤受了。

然后,圣师再次坐下,笑着对张扬说道:“你这臭小子,明明已经参悟出了圣道的内容,就是不给老夫如果不是老夫为圣道筑基,恐怕你还不给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