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西王母宫26

吴邪先把萌萌告诉他的,全部一股脑的说出来,然后用期待的眼神盯着陈文锦,陈文锦当然明白,吴邪是为了他好,但始终没有回复。

而吴邪期待的眼神也在陈文锦沉默当中慢慢消散,他不明白萌萌这个提议有什么不好的吗?难道长生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萌萌也告诉他们了,如果想要长生就要一辈子困,在西王母宫里,永远不能出去。

其实就是肉身死亡,但是灵魂和意识没有消散,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在世界,一切皆由西王母宫里的陨玉中的能量维持生命的状态,

一旦离了陨玉就会变成霍玲那个样子,甚至严重可能直接消散在天地间,吴邪很好奇,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好的。

“文锦阿姨,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也能让你平安如意的过完一辈子,难道就非得像那样不人不鬼的活着才算是最好的吗?

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个牢笼,一直困在这儿,是能长生但也很孤独,不是吗?”

陈文锦终于从沉默中抬起头,定定的看一下吴邪,吴邪眼中的关心和着急,也被他全部收入眼底。

“吴邪你还小,很多事情你不懂,我追求的永远都不是长生,我知道长生意味着什么,也知道它能带来多大的祸端,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的不得已。”

又是这句话,又是这句话,每次都还说他还小,但每一次所有的事情都要扯上他,如果真的是为了他好,那当初为什么要费劲巴拉的引他入局,既然已经引他入局了,为什么又每次都打着为他好的名头来说这些话?

“文锦阿姨,我现在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20几了,很多事情我也已经明白了,我不是你们眼中那个废物的小三爷了,你们都说是为了我好,但还不是费心尽力把我拉入局,现在我了解到的要比你们多上许多,我们身上的担子也要比你们重伤很多,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逃不掉,但文锦阿姨你明明还有的选。”

吴邪现在的语气说不是很好,吴三省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家侄子发脾气,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脾气,以往他再怎么坑吴邪吴邪,也只是耍耍小脾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过。

看了一眼旁边自己惦记了许多年的女人,吴三省想要劝诫的话,哽在喉头,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也想让陈文锦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哪怕两人不再有任何联系,也希望陈文锦好好生活,但陈文锦从小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四阿公说的话他都不一定会听,更何况是自己了。

“文锦阿姨,就算你不为别人想,你好歹也想想四阿公吧,你知不知道四阿公为了你之前甚至想要去云顶天宫,你也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如果他去了,绝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他来找我的时候,我拒绝了他,让陈朵给他延续了生命,他到死都想再见你一面,难道这里面的东西就真的这么好吗?让你宁愿舍弃所有的一切。”

陈文锦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说到陈皮陈文锦眼中的眷恋更加浓重,眼底甚至泛起泪花,如果说这世上他惦记的人除了吴三省应该就只有陈皮了,这么多年也没回去看过。

“吴邪只有我进入陨玉,这个局才算是完成,才能让汪家放松警惕,甚至主动走入我们的陷阱当中,所以这一趟我非走不。”

其实他不得不承认,吴邪说的确实挺有道理的,但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现在一个个也都成长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继承人,如果再这么瞒下去,肯定会出问题的,陈文锦看了一眼吴三省,把他们九门二代的计划和盘托出。

“你们去过七星鲁王宫和西沙海底墓,应该知道,那两个地方汪沧海都有涉及过,云顶天宫也是他的杰作,汪家一直都对长生之术虎视眈眈,一旦泄露汪家,势必会把整个九门清剿干净。

当初佛爷清理九门之后意外暴露了张家的长生之术,惹来无数人的忌惮,后来我们考古队在进入张家古楼考察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

准确来说,我们还没有进入张家鼓楼,就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考古队里许多人莫名其妙的死亡,甚至找不到任何原因,九爷借此机会直接换掉了当初考古队那批人。

后来考古队损失惨重,那一次考古也就不了了之了,再后来就是七星鲁王宫和西沙海底墓了,不论换多少批队员,队伍中始终有汪家的人,背后也总有一双手在操控着这一切,后来你三叔和连环达成协议,两人共用一个身份,一个谜面上稳住汪家,另一个则是利用‘死人’这个身份查看线索。”

陈文锦说的并没有那么详细,只是把一些事情大概说给吴邪听吴邪,他们早就查到了些线索,不用陈文锦说也知道,这些他们想知道的是其他的,比如那个录像带里整的跟他一样的男人,又比如考古队的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吴邪,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二代付出所有的心血就是想要让你们三代,好好生活下去,没有想到还是把你牵扯进来,还有小花也是,当初你还那么小就被迫接手整个家族,现在…干的不错。

我们原本想的就是用我们的能力解决掉这一切,但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他的手段。”

吴邪现在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刚才他劝劝陈文锦,接受他们的好,用的是这个借口,现在陈文锦却说他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还有小花。

“你们是不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真以为就凭你们几个能解决到汪家不要自以为是了好吧?再给你们10年都不一定能查出汪家背后的人,到底是谁还有他们汪家的整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