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王爷难自持
小
大
帐内幽暗,可瞧见骆宁轮廓。
她静卧枕上的模样,在暗处看不太清晰,可萧怀沣脑中已勾勒了一幅仕女图。
他想起去年的中秋节,带着骆宁与三哥、崔正卿赏灯,提到了他的仕女图。
骆宁当时说,叫他画一幅送给她,她留给儿孙。
——她甚至想到了与他的儿孙后代,并没有“一去不返”的念头,怎大婚后反而变了?
他哪里做得不好?
萧怀沣与骆宁相识一年多。她似有变化,也似没有。
初时她便镇定从容,伶牙俐齿,如今亦然;从前腕力不足,至今也会心慈手软。
但她目光变得更坚定、更柔和了。
她投诚,踏入雍王府,是她先来招惹。
萧怀沣回想往事,偶然会数落她几句,但大部分时候对她没什么指望,不强求她什么,故而不曾羞辱过她。
她怎突然就想如此决绝离开?
看着她,萧怀沣想了很多,身体逐渐有了些异样。
他立马起身。
骆宁睡得很沉,并不知晓王爷半夜从正院离开,回了临华院。
萧怀沣解了烦躁,简单冲澡、更衣,终于心平气和坐在书案前,裁纸研墨。
他开始作画。
简单几笔,先画了框架。初步成型,就有了骆宁的模样——他是打过腹稿的,只是初次落笔罢了。
骆宁卯时起,发现萧怀沣不在,没有多想,因为他经常寅时初就起来走了。
丫鬟却告诉她:“王爷半夜回了临华院。”
骆宁:“……”
王爷这么做,自然有他道理,骆宁没多问。
只是对尹嬷嬷说,“派个人去趟临华院,问问王爷出门没有。是否要来正院用早膳。”
尹嬷嬷道是,遣了小丫鬟跑一趟。
小丫鬟回来答话:“王爷一早就走了。”
骆宁慢悠悠醒神、梳妆,用早膳。
饭后,侧妃们照例每日过来请安。
她与她们不算熟,需得缓慢相处、了解,故而晨昏定省不能免。
——这也是雍王妃职责之一。
“裴妹妹怎么没来?”王珺问。
她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故作懵懂,仅仅是替骆宁开个头,让骆宁把裴妤禁足一事交代一下。
骆宁懂她用意,郑嘉儿却不懂。
“明知故问,你院子里人都是死的,消息如此闭塞?”郑嘉儿嘲讽说。
王珺听了,也不见半分难堪,笑道:“我成天闷在院子里,的确是睁眼瞎。郑妹妹什么都知道?”
意有所指。
崔正澜看一眼王珺,再看郑嘉儿。
郑嘉儿差点暴怒:“你这是何意?”
骆宁重重搁下茶盏:“大呼小叫,没规矩!一次饶你,念你不懂事,你还是不知悔改。来人,送郑侧妃回院子,半个月不得出门。”
她再不立规矩,王爷就得罚她了。
要是哪天王爷歇在正院、起晚了,听到郑嘉儿这么嚣张,骆宁肯定要挨骂。
他叫她“该打就打”。
“你敢……”郑嘉儿又惊又怒,但她身边的婆子及时掐住了她胳膊。
那婆子拉了她跪下:“快多谢王妃!”
尹嬷嬷带了人过来,把郑嘉儿请走了。
郑嘉儿被两方架着,满脸震惊与无法忍受,倒也没有挣扎哭喊,保留一点体面。
她出去后,明堂安静了很多。
骆宁对坐着的崔正澜与王珺解释:“我不在府里,裴侧妃有‘未经请示、私自出府’嫌疑,王爷给她禁足了半个月。”
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王爷规矩严,王府不是市井。郑侧妃跋扈过了头,我才叫她反省。你二人安分守己,安心过日子,缺什么同我说。”
王珺与崔正澜都应是。
要是四名侧妃都像她们俩,骆宁差事就轻松多了。
王珺说了几句恭维话,又提了点小要求,就是王府提供的胭脂水粉她用不惯,想叫骆宁派人买她常用的。骆宁同意了。
崔正澜则没说什么,坐在旁边喝茶。她这几天打扮都懒散了,头发只是简单绾了个发髻,没有戴任何首饰。
片刻后,骆宁端了茶,她二人起身告退;石妈妈带着十几名管事婆子进来回话。
骆宁开始了一整日的忙忙碌碌。
傍晚时,萧怀沣回府,先到正院。
丫鬟服侍他更衣,净面洗手,准备吃晚膳。
“皇兄勉强可理事。已经吩咐下来,我走一趟南边,免得耽误了春种。”他道。
骆宁:“需得收拾什么吗?”
“几件衣裳即可。”
骆宁应是,又问,“何时动身?”
“后日清早。”
骆宁了然,不再问什么了。夫妻俩用过晚膳,骆宁抚琴给他听。
这次弹了一曲耳熟能详的曲子,萧怀沣觉得她琴声飘逸,潇洒自在,颇有几分轻盈。
她的琴声里,没有沉闷与忧郁。
这天夜里,他一直睡在正院。第二天照例早起,丫鬟服侍他更衣的时候,骆宁醒了。
半上午,骆宁问了石妈妈,王爷出门带些什么。
“以往都是周副将准备的,王爷不叫咱们插手。”石妈妈说。
骆宁:“你去请周副将来。”
石妈妈应是。
周副将站在正院门口的回廊下,高声回答骆宁的问题。
骆宁依照他说的,替萧怀沣打理好了半个月的行装。
第三天他寅时初起床,麻利收拾一通,骆宁也醒过来了。
“王爷,路途远,早日回程。”骆宁叮嘱。
萧怀沣颔首:“你再睡一会,还早。”
他便出去了。
没过几日,王府开始搭建花棚,占据了后花园的一角;另有四名乐伎进府,三个人擅长吹笛,一个人擅长抚琴。
“王爷说,她四人往后替王妃解闷。暂时安置在后花园的小楼住下。”陶伯说。
骆宁:“……”
她哪里闷?
进府这些日子,骆宁发现王府庶务太多了,光账本就七十六本。骆宁哪怕一个月对一次账,一天都要对两三本,这一项就叫她一整天忙得头昏脑涨。
更别提其他琐事了。
雍王是个极其富足的王爷,果然什么都有。
骆宁哪有闲心去闷?
“是王爷吩咐的吗?”骆宁问陶伯。
陶伯笑道:“王爷不吩咐,我也不敢擅自做主,王妃。”
骆宁:“……王爷他自己管过庶务没有?”
“没有。”
骆宁:“……”
下次要诉诉苦,免得他以为雍王妃差事轻松,还有闲工夫听曲。
她静卧枕上的模样,在暗处看不太清晰,可萧怀沣脑中已勾勒了一幅仕女图。
他想起去年的中秋节,带着骆宁与三哥、崔正卿赏灯,提到了他的仕女图。
骆宁当时说,叫他画一幅送给她,她留给儿孙。
——她甚至想到了与他的儿孙后代,并没有“一去不返”的念头,怎大婚后反而变了?
他哪里做得不好?
萧怀沣与骆宁相识一年多。她似有变化,也似没有。
初时她便镇定从容,伶牙俐齿,如今亦然;从前腕力不足,至今也会心慈手软。
但她目光变得更坚定、更柔和了。
她投诚,踏入雍王府,是她先来招惹。
萧怀沣回想往事,偶然会数落她几句,但大部分时候对她没什么指望,不强求她什么,故而不曾羞辱过她。
她怎突然就想如此决绝离开?
看着她,萧怀沣想了很多,身体逐渐有了些异样。
他立马起身。
骆宁睡得很沉,并不知晓王爷半夜从正院离开,回了临华院。
萧怀沣解了烦躁,简单冲澡、更衣,终于心平气和坐在书案前,裁纸研墨。
他开始作画。
简单几笔,先画了框架。初步成型,就有了骆宁的模样——他是打过腹稿的,只是初次落笔罢了。
骆宁卯时起,发现萧怀沣不在,没有多想,因为他经常寅时初就起来走了。
丫鬟却告诉她:“王爷半夜回了临华院。”
骆宁:“……”
王爷这么做,自然有他道理,骆宁没多问。
只是对尹嬷嬷说,“派个人去趟临华院,问问王爷出门没有。是否要来正院用早膳。”
尹嬷嬷道是,遣了小丫鬟跑一趟。
小丫鬟回来答话:“王爷一早就走了。”
骆宁慢悠悠醒神、梳妆,用早膳。
饭后,侧妃们照例每日过来请安。
她与她们不算熟,需得缓慢相处、了解,故而晨昏定省不能免。
——这也是雍王妃职责之一。
“裴妹妹怎么没来?”王珺问。
她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故作懵懂,仅仅是替骆宁开个头,让骆宁把裴妤禁足一事交代一下。
骆宁懂她用意,郑嘉儿却不懂。
“明知故问,你院子里人都是死的,消息如此闭塞?”郑嘉儿嘲讽说。
王珺听了,也不见半分难堪,笑道:“我成天闷在院子里,的确是睁眼瞎。郑妹妹什么都知道?”
意有所指。
崔正澜看一眼王珺,再看郑嘉儿。
郑嘉儿差点暴怒:“你这是何意?”
骆宁重重搁下茶盏:“大呼小叫,没规矩!一次饶你,念你不懂事,你还是不知悔改。来人,送郑侧妃回院子,半个月不得出门。”
她再不立规矩,王爷就得罚她了。
要是哪天王爷歇在正院、起晚了,听到郑嘉儿这么嚣张,骆宁肯定要挨骂。
他叫她“该打就打”。
“你敢……”郑嘉儿又惊又怒,但她身边的婆子及时掐住了她胳膊。
那婆子拉了她跪下:“快多谢王妃!”
尹嬷嬷带了人过来,把郑嘉儿请走了。
郑嘉儿被两方架着,满脸震惊与无法忍受,倒也没有挣扎哭喊,保留一点体面。
她出去后,明堂安静了很多。
骆宁对坐着的崔正澜与王珺解释:“我不在府里,裴侧妃有‘未经请示、私自出府’嫌疑,王爷给她禁足了半个月。”
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王爷规矩严,王府不是市井。郑侧妃跋扈过了头,我才叫她反省。你二人安分守己,安心过日子,缺什么同我说。”
王珺与崔正澜都应是。
要是四名侧妃都像她们俩,骆宁差事就轻松多了。
王珺说了几句恭维话,又提了点小要求,就是王府提供的胭脂水粉她用不惯,想叫骆宁派人买她常用的。骆宁同意了。
崔正澜则没说什么,坐在旁边喝茶。她这几天打扮都懒散了,头发只是简单绾了个发髻,没有戴任何首饰。
片刻后,骆宁端了茶,她二人起身告退;石妈妈带着十几名管事婆子进来回话。
骆宁开始了一整日的忙忙碌碌。
傍晚时,萧怀沣回府,先到正院。
丫鬟服侍他更衣,净面洗手,准备吃晚膳。
“皇兄勉强可理事。已经吩咐下来,我走一趟南边,免得耽误了春种。”他道。
骆宁:“需得收拾什么吗?”
“几件衣裳即可。”
骆宁应是,又问,“何时动身?”
“后日清早。”
骆宁了然,不再问什么了。夫妻俩用过晚膳,骆宁抚琴给他听。
这次弹了一曲耳熟能详的曲子,萧怀沣觉得她琴声飘逸,潇洒自在,颇有几分轻盈。
她的琴声里,没有沉闷与忧郁。
这天夜里,他一直睡在正院。第二天照例早起,丫鬟服侍他更衣的时候,骆宁醒了。
半上午,骆宁问了石妈妈,王爷出门带些什么。
“以往都是周副将准备的,王爷不叫咱们插手。”石妈妈说。
骆宁:“你去请周副将来。”
石妈妈应是。
周副将站在正院门口的回廊下,高声回答骆宁的问题。
骆宁依照他说的,替萧怀沣打理好了半个月的行装。
第三天他寅时初起床,麻利收拾一通,骆宁也醒过来了。
“王爷,路途远,早日回程。”骆宁叮嘱。
萧怀沣颔首:“你再睡一会,还早。”
他便出去了。
没过几日,王府开始搭建花棚,占据了后花园的一角;另有四名乐伎进府,三个人擅长吹笛,一个人擅长抚琴。
“王爷说,她四人往后替王妃解闷。暂时安置在后花园的小楼住下。”陶伯说。
骆宁:“……”
她哪里闷?
进府这些日子,骆宁发现王府庶务太多了,光账本就七十六本。骆宁哪怕一个月对一次账,一天都要对两三本,这一项就叫她一整天忙得头昏脑涨。
更别提其他琐事了。
雍王是个极其富足的王爷,果然什么都有。
骆宁哪有闲心去闷?
“是王爷吩咐的吗?”骆宁问陶伯。
陶伯笑道:“王爷不吩咐,我也不敢擅自做主,王妃。”
骆宁:“……王爷他自己管过庶务没有?”
“没有。”
骆宁:“……”
下次要诉诉苦,免得他以为雍王妃差事轻松,还有闲工夫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