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眉道师上官笑松

湿竹坞-霉煞劫

青骢马的蹄铁在青石板上敲出潮湿的回响,三人尚未踏入湿竹坞,便被迎面扑来的腐叶气息呛得皱眉。阴宽甩了甩被雨丝黏住的鬓角,降魔杵上的铜环竟凝着层绿莹莹的霉菌:“奶奶的,这地方比西域的沼泽还闷!“崔正英望着漫山遍野垂头的青竹,竹叶上覆着灰黑色的霉斑,分明是孟夏时节,却透着深秋的衰败。

一、霉雨困人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抱着湿漉漉的被褥往水塘里按,嘴里喃喃念着:“泡一泡就干净了......“阳中注意到他们指甲缝里嵌着暗绿色的泥垢,眼睑泛着水涝般的青紫色,与《山海经》残页中“湿毒入魂“的记载如出一辙。更诡异的是,家家户户的窗棂都缠着发霉的红绸,檐角挂着的不是风铃,而是串成串的烂橘子——正是民间用来“压霉“却反招秽气的禁忌。

子夜时分,竹坞深处传来撕心裂肺的嚎叫。三人循声寻去,只见片竹林正在诡异地“呼吸“,竹节间渗出黑褐色的黏液,每滴黏液落地便化作人形的霉斑,抓挠着靠近的生灵。阴宽挥杵砸向最大的霉斑,却见黏液如活物般顺着杵身攀爬,瞬间在他袖口蚀出个焦黑的洞。

“是霉煞!“阳中翻开残卷,在“腐草化萤“篇末发现半幅批注,“地湿则生霉,人怨则成煞,专附湿邪之地,以生魂的'悔意'为食。“崔正英忽然瞥见竹枝上挂着的纸人,每个纸人胸口都写着人名,正是镇口功德碑上早该入土的亡者——有人在用“借尸还魂“的邪术,借霉煞之力召回逝去的亲人。

二、腐心镜·悔孽潭

三人在竹林深处发现座倒悬的石屋,屋中铜盆盛着腐臭的雨水,水面漂着百片霉斑状的咒符。阳中刚要触碰,崔正英突然按住他的手:“看盆底。“水面倒影里,镇民们正跪在祠堂里,对着空棺磕头,棺中垫着的竟是发霉的婚书——原来二十年前,湿竹坞曾为躲避水灾,将适龄女子献祭给河神,如今幸存者的悔意,竟养出了这靠“遗憾“壮大的霉煞。

霉煞突然显形,状若融化的人形霉菌,七窍流出的黏液落地便成毒雾。阴宽不慎吸入,顿时觉得胸腔里像灌了铅水,眼前浮现出当年师父为救他被妖僧划伤的场景,悔恨如潮水般涌来:“若我当时不冲动......“崔正英一剑劈开他眼前的幻像:“宽儿,别盯着自己的伤口!这妖邪专挖人心底的悔意!“

阳中忽然想起行囊里的“乾阳符“,这是西域高僧所赠的驱湿神符,以天山雪山顶的千年燥土绘制。他冒险爬上竹梢,将符纸按在霉煞的“命门“——那棵正在“流泪“的老竹。符纸遇湿却不化,反而燃起淡金色的火焰,烤得整片竹林的潮气滋滋蒸发。

三、燃悔·竹心泪

霉煞发出令人牙酸的尖啸,倒悬石屋的铜盆突然炸裂,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水潭。潭中浮着百具女尸,发间缠着的正是当年献祭用的霉红花绳。崔正英认出潭壁刻着的“悔“字咒文,每道笔画都由镇民的血与泪写成,难怪霉煞能精准捕捉到他们的愧疚。

“用竹火!“阳中记得湿竹坞的特产“火折子竹“,其竹芯干燥易燃,即便浸在水里也能保存火种。阴宽砍来竹枝,崔正英以剑诀引动,竹芯爆出的火焰竟带着松木香,专克湿腐之气。火焰烧到潭边咒文时,水面突然浮现出当年少女们的面容,她们眼中没有怨恨,只有解脱的笑意——原来她们等的不是复仇,而是生者能放下执念,让亡魂安息。

当最后一道咒文被火焰吞噬,老竹的“泪水“化作甘霖洒向竹林。那些被霉煞侵蚀的青竹竟在火光中抽出新枝,嫩黄的竹芽顶开霉斑,露出底下翡翠般的竹节。阳中注意到潭水变清了,女尸们的手都轻轻交叠在腹上,仿佛睡着了一般。

四、霁光·悔勿留

黎明时分,湿竹坞的雨停了。村民们摸着身上褪去的青斑,望着漫山新绿的竹林,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被献祭的少女们最爱的便是竹编。崔正英将霉煞核心的老竹制成百支竹笛,分发给村民:“吹笛时莫想悔事,多念当下人。“当第一声清越的笛音响起,竹林间竟飞出数只金绿色的萤火虫——正是霉煞消散后,地脉灵气所化的“忘悔萤“。

回程路上,阴宽把玩着新得的竹笛,突然问:“师父,要是人心里的悔意真能养出妖怪,那咱们斩妖除魔,算不算也在斩人心里的疙瘩?“崔正英望着远处放晴的天空,想起小师妹临终前交给他的《山海经》残卷,扉页上她的字迹还清晰如昨:“妖由心生,亦由心灭。“

阳中忽然指着山坳惊呼,只见被霉煞侵蚀过的竹林里,竟生长出罕见的“双生竹“,两竿青竹并蒂而立,竹节间流转着淡淡的金光。这是地脉恢复后才会出现的吉兆,意味着湿竹坞的悔孽已消,新生将始。

暮色降临前,三人在山神庙歇脚。阳中借着月光修补《山海经》,新添的霉煞图谱旁,他工工整整地写下:“悔者,心之湿也。若任其淤积,则生腐煞;若晒之以光,疏之以念,则化雾成露,滋养新苗。“阴宽凑过来瞧,看不懂文绉绉的批注,却忽然指着庙外大笑:“看!那些萤火虫跟着咱们呢,莫不是怕咱们再遇上湿答答的妖怪?“

山风穿过庙檐,带着竹笛的余韵。崔正英望着渐密的流萤,忽然觉得它们像极了小师妹当年发间的金步摇。青锋剑在腰间轻颤,不是因为妖气,而是因为前方官道上,隐隐传来百姓的哭号——又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到了。

三匹青骢马踏碎最后一片霉斑时,湿竹坞的村民们正围着新抽的竹林祈福。他们不知道,那三个骑马远去的身影,正将人间的悔意与希望,都收进了各自的行囊。而崔正英知道,只要这世间还有人在遗憾中挣扎,他们的剑,就会继续劈开潮湿的阴霾,让阳光,照进每一个本该晴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