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朱允炆却依旧满脸怒容,他咬牙切齿地骂道:“他做得越好,我就越恨!”

“这本该是我坐的皇位,这些功绩也该是我来建立。”

“他不过是个篡位者,凭什么能得到这一切!”

他想起自己在位时,虽也一心想要治理好大明,却因种种失误,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而如今朱允熥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他觉得自己的失败愈发刺眼。

在这城头上,朱允炆丝毫看不到朱允熥举措背后对大明江山社稷的深远意义,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怨愤之中,不停地咒骂着朱允熥。

……

金陵城下,倭国天皇直挺挺地跪在城门口。

他的膝盖早已麻木,彻底失去了直觉,身下是一大片凝固的血迹。

当听闻倭国人竟对大明将士造成了伤亡时,倭国天皇的脸上竟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这笑容中夹杂着扭曲的快意,看到了大明军队受挫,就能让他找回些许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

然而,这笑容仅仅维持了片刻。

紧接着,他的眼眶中涌出泪水,先是无声地抽泣,随后竟嚎啕大哭起来。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倭国此举无疑是彻底激怒了大明。

以大明的国力和威严,接下来必将对倭国展开更加凶残的报复。

在这金陵城下,倭国天皇的哭声回荡在空气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他知道,倭国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但,这一切都是倭国应得的报应!

……

在倭国,郑和接到旨意后,神色一凛,即刻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

他迅速修书送往李景隆和王景弘处,将陛下的命令以及对清剿倭寇不力的质疑清晰传达。

安排妥当后,郑和转身面向麾下将士,目光如炬,大声下令:“从今日起,在倭国对倭寇实施大清洗政策!”

“但凡发现有一人反明,其所在全村皆要株连!”

“若有主动举报反明倭寇者,重重有赏!”

此令一出,将士们迅速行动。

一队队士兵奔赴倭国各地。

他们在各个村庄、城镇张贴告示,将大清洗政策公之于众。

告示上,血红的大字触目惊心,详细说明了株连与举报奖励的具体内容。

在一个沿海渔村,士兵们将村民们集中到广场。

一位将领站在高处,大声宣读政策:“尔等听好,若有窝藏反明倭寇,或是参与谋反者,一经查实,全村人都别想逃脱!”

“但要是有人主动举报,不仅能免罪,还能得到丰厚奖赏,粮食、钱财任你拿!”

村民们听后,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恐,有的则暗自思量。

很快,大清洗行动全面展开。

士兵们挨家挨户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一旦发现有反明迹象,整个村子便会被围得水泄不通。

有个村子,因一名年轻人参与了倭寇的秘密集会,被士兵查出后,全村男女老少皆被控制。

那年轻人吓得瘫倒在地,而其他村民则哭天喊地,后悔没有早发现举报。

与此同时,举报者也陆续出现。

在一个小镇上,一位商人因举报邻居参与倭寇活动,获得了一大笔钱财和粮食。

这一消息传开后,更多人开始留意身边的异常。

一时间,倭国上下人心惶惶,反明势力人人自危。

郑和希望通过这种铁血手段,彻底震慑住倭国的反明力量,让倭国真正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之下。

郑和推行的大清洗政策,在倭国百姓中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反应。

绝大多数倭国百姓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一人反明,全村株连”的严苛条款,让他们时刻提心吊胆。

走在村子里,邻里之间眼神交汇都多了几分警惕。

在一些小村庄,村民们不敢随意聚集交谈,生怕被人误解为密谋反明。

夜晚,家家户户早早紧闭门窗,原本宁静的乡村被一种压抑的死寂笼罩。

有位老妇人,听到士兵宣读政策后,吓得整日卧床不起,嘴里不停念叨着祈求平安的话语。

她担心家中哪怕有一人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就会给全家乃至全村带来灭顶之灾。

举报有奖的政策,在部分百姓心中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一方面,一些生活困苦的百姓,被丰厚的奖赏所诱惑。

在一个贫困的小镇,有个年轻人为了得到粮食和钱财,暗中观察邻居的一举一动。

当发现邻居与可疑人员来往密切后,他毫不犹豫地向大明士兵举报。

邻居一家因此被抓走,而他则如愿以偿获得了奖赏。

另一方面,许多人内心十分纠结。

他们虽知晓举报能获利,可又不忍出卖亲朋好友,在利益与情义之间痛苦挣扎。

还有一小部分倭国百姓,选择支持和迎合大明的政策。

这些人大多是在大明统治下,已经尝到一些甜头的。

他们深知大明的强大,明白反抗毫无意义,只有顺从才能继续安稳生活。

他们积极配合士兵的搜查工作,还帮忙劝说其他百姓不要参与反明活动,期望能借此获得大明更多的信任和优待。

郑和的政策让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倭国社会在恐惧、矛盾与迎合的复杂氛围中。

但,大清洗,大围剿,并不会结束!

朱允熥要做的是让这些倭国人,永远的活在恐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