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但是,当他的思绪转到大明的未来时,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抬头望向天空,天空湛蓝如宝石,几缕白云像轻纱般飘浮着。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景象,那是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他在心里默默认可了朱允熥的做法,甚至觉得哪怕是朱允熥杀了朱允炆都没关系。他想:“朕的大明,需要的是一位能稳固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君主。允熥这孩子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和果敢,他这么做或许是对大明最好的选择。朕不能因为一时的怜悯,而忽视了大明的千秋大业。这皇位之争,本就是残酷无比的,只有强者才能带领大明走向辉煌。允熆虽可怜,但这也是他的命运。朕能做的,就是为了大明的未来,支持允熥的决定。朕要像一座坚固的灯塔,为大明的未来指引方向,哪怕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牺牲。”
宋忠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朱元璋。他能感受到朱元璋内心的波澜起伏,他看出来皇爷在思考些什么,但是并没有打扰。他只是恭敬地站着,身体挺得笔直,像一棵坚守岗位的松树,眼睛始终注视着朱元璋,等待着他的下一步指示。他的双手垂在两侧,手指紧紧地贴着裤缝,不敢有丝毫懈怠。
金陵皇宫,朱允熥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那龙椅由精雕细琢的黄金打造而成,椅背上镶嵌着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宫殿内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周围的侍从们恭敬地站立着,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身姿挺拔,眼神低垂,不敢有丝毫怠慢,整个大殿弥漫着一种威严的气息。
这时,一名信使匆匆而入。他的脚步急促而又轻盈,仿佛带着一阵风。信使一路小跑着来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份密封的信件,那便是李景隆和王景弘传来的沿海地区的情报。信使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朱允熥微微坐直了身子,伸出手,旁边的侍从立刻会意,上前接过信件,再恭敬地呈递给朱允熥。朱允熥接过情报,仔细地阅读起来。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冷峻,就像冬日里的寒冰,透着刺骨的寒意。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形成了一个浅浅的 “川” 字。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那冷笑中带着一种对敌人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