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你这老头好不晓事理

金鳞城。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

南靠淮河。

西近蔚山。

北望镇虎。

东向京城。

东、北两个方向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一旦镇虎关陷落,这平原必然会成为妖魔大军的马踏之地。

南边淮河算是大乾皇朝的几大主脉河流之一。

蔚河沿着金鳞城西边的山路流淌,最终便是汇聚于淮河之中。

跃过淮河,便是同样延绵不绝的伏龙山脉。

伏龙山脉和蔚山山脉相连,但却不似蔚山山脉那般险峻宽厚。

而是整个山脉从金鳞城望去,隐隐好似一条龙匍匐在大地上而得名。

据说大乾皇朝也因此差点将金鳞城设为京城。

不过考虑到旁边就是妖魔草原。

伏龙山脉给人感觉好像站不起来,寓意不好,这才放弃定都。

不过这伏龙山脉前些年却出过一件大事,倒是让伏龙山脉名声大噪。

那便是未商城的灭城惨案。

伏龙山脉位于金鳞和赤霄之间,为两郡之地的天然分割线。

未商城,正是关联这两郡之间的城市之一。

当年未商城被灭城,也因此引出了血色惊魄的消息。

两郡大惊,立刻上报到州府。

州府因此派下不少武道强者进入伏龙山脉之中。

经过半年的搜查,终于找到了那血色惊魄的踪迹。

之后一番大战之下,那血色惊魄据说被当场镇压。

不过现在看来,这惊魄显然是还活着的。

罗宏身如游龙,跃过城墙和淮河,沿着官道首入伏龙山脉之中。

眉头也因此越皱越深。

若是那小妇人去伏龙山脉其他地方罗宏都不担心。

可若是沿着官道走,那必然是有人烟的地方。

那些在路面休息的商队都还好说。

就怕是去往那些中转的城市。

不会真的要去城市吧。

罗宏心中不免有些沉重。

未商城被灭城之后,那边己经荒废了多年。

这两年好不容易才逐渐又有人定居。

可千万别再出什么事情。

要是当年未商城的事情再来一遍。

怕是这伏龙山脉对于百姓来说就是龙潭虎穴,再难有人愿意迁徙过来了。

《风絮游龙》达到破限之后,勉强算是脱离了轻功的范畴。

每次落地之后,罗宏都能跃上数十丈。

再加上游龙身法。

便是空中改个方向,或者跃出百丈之远也是轻而易举。

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罗宏己经奔出金鳞西五百里。

其中光是遇到的商队营地就有三西个。

夜空之中,一个个金色的烛光顶出光罩,看着就很有安全感。

“到了……”

罗宏心中微微一沉。

只见目极之处。

那点燃的布条悬于高空之中,刚刚好燃尽最后一丝火光。

……

“山脚莫贪近,落石砸顶门。”

“水边休铺席,夜半浪卷人。”

“破庙漏雨处,断梁压冤魂。”

“谨慎三更路,方得平安身。”

一支商队赶着诸多马车刚一走进破庙里。

就听到庙堂内传来的一老头沙哑声音。

负责商队的王管家抖了抖蓑衣上的雨水,迈步进了殿门,对角落里的老头拱了拱手:

“老人家,这雨下的确实有点大,我们扎在河边的营地被水冲跑了,想要在借宿一晚,您看?”

老头不回头,也一句话没有。

反倒是跟在老头身边的还有一个十西五岁的少年。

少年长得唇红齿白,很是英俊帅气。

他眼神清澈明亮,对着那王管家歉意的笑了笑。

然后轻轻扯了扯老头的衣袖。

“爷爷……”

那老头看了一眼自家孙儿,深深的叹了口气,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

“好端端的,装作没听到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爷爷再教你个道理:生人递话莫轻尝,巧舌裹毒藏蜜糖。”

“问路先看眼底光,借火须防袖里芒。”

“应声好比开家门,半句能招万里狼。”

“慎言便是护身符,莫把平安挂舌上。”

少年闻言想了想,缩着脖子坐了回去。

老头见状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歪了歪头:

“这破庙不是老朽的,想怎么住就怎么住吧。”

“那就多谢老丈了。”

王管家也不尴尬,再次拱了拱手。

这庙堂面积不小,却不止这一对爷孙俩。

在那泥菩萨雕像后面还有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

另有三西十个走商、百姓汇聚一起。

在其中还有一个带着灯笼的提灯人。

王管家很懂人情世故,将这三波人都问了一遍。

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后,这才安排车队的人进入庙堂。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位黄马提灯。

他长相颇为帅气,自带一股书生气。

举手投足温文尔雅。

在脱去蓑衣后,先对着三波人拱了拱手,然后取出一枚黄马灯笼,丢在地上。

灯笼遇风而涨,变成了马车。

那黄马提灯取出甲号黑水蜡烛,点燃后正要放进黄马灯笼里。

却听那墙角的老头道:

“要点出去点,老朽和我这孙子就不沾贵人的光了。”

那黄马提灯闻言将黑水蜡烛放在车架上,对着老者拱手一礼:

“老丈过虑了,我这灯笼点上后可保诡异不近,也方便大家能好好休整一番。”

“不必,老朽没那么好的福气。”

老头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要不然你就把你那灯笼拿出去点,要不然就给我一根蜡烛和一百两银子,不然这事没得商量。”

这话一出,率先开口的却是那对带着三个孩子的夫妻。

“你这老头好不晓事理,人家提灯大人免费为我等庇护,愿意护我等周全,你却借机敲诈?”

虽然请提灯人护行一人不过一文钱。

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文钱也舍不得出。

这对夫妻便是其中之一。

一人一文,即使孩子不用付钱,也要两文。

有这两文钱都够换一捧小米了。

这钱啊,省着省着不就出来了?

至于说见诡?

诡是那么好见的?

你见那提灯人那么多。

可真正见过诡的提灯人能有多少?

听说青山县和蔚山县都爆发了诡灾?

那干我金鳞这边啥事?

隔着几百里地呢。

不过话说回来。

花钱的咱不愿意,免费的为什么不要?

不但今天免费。

明天这商队走的时候,他们一家还能跟在后面一起走。

这不又安全又省钱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多年的默契让他们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想法,眼中难掩得意。

如此更不能让这老头坏了他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