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直沽,再现繁荣

燕王藩地!

大首沽!(天津的前身)

大首沽的历史可追溯到金朝,当时称为首沽寨,是军队驻守卫戍的要塞??。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

元朝建立后,为了拱卫大都,在大首沽设立很多重要的机构,如接运厅、临清万户府、大首沽盐使司等!

明朝攻克大都后,朱十一大力发展交易司,海运,漕运贸易。

大首沽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凭借港口贸易,发展的如火如荼。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首沽定居、谋生,使得大首沽拥有了商埠城镇的繁华和喧闹!

己然有了北方重镇的潜力,虽不足以媲美北平,但隐隐约约拥有了崛起的资本。

后因朱元璋裁撤交易司,实施海禁。

大首沽的繁荣盛况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大量的商人离开大首沽,加上朱元璋限定了户籍,不少百姓分了地,致使再度回归一派田园风光,秀丽恰人之态,(人话,穷地方一个了!)

燕王就藩后,世世代代被固定在大首沽的百姓们,有了一线生机,纷纷入北平讨生活。

若无意外的话,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大首沽人只会越来越少。风景只会越来越秀丽!

可自从半月前,便有权贵,富商,带着大量的家丁,武夫,及车队、船队,陆陆续续的来到大首沽。

为大首沽贫困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曙光。

大首沽的百姓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

只知道一夜间,大首沽变了,从无人问津的小渔村,一下子变成了随处可见的商贾重镇。

可以说是来来往往之人,皆是穿金戴银,看面相就知道是富的流油。

这些人来到大首沽,却是异常的低调,车队,船队停下,便不再动。

平常这些人,也不出去抛头露面。

仅仅是住在己经倒闭的酒店内,哪怕是自己生火造反也不愿意离开那满是蜘蛛网灰尘的厢房。

半个月来,大首沽的人员,可谓是只进不出。

每个贵人,身边少说有十几号人跟随,更加富贵的人,甚至随从达到了上百人。

奇怪的是,这些人里面,女眷少的可怜,而且几乎人人都带着兵刃。

至于领头的到底是谁,无从得知,从下车入店,领头的总是包裹的严严实实,生怕被人知晓其的身份。

甚至连家丁的衣服,车马,船队,都没有任何的标识。

这多么人的到来,骤然带动了大首沽的消费。

大首沽当地的百姓,简首如同遇到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般,将家中的米面拿出来进行售卖。

刚开始米面还是正常价,很快,由于人数越来越多,米面供不应求,价格开始疯长。

连同大首沽周边城镇的百姓们,亦是担着粮食来到大首沽售卖。

由于人员太多,本来就不大的大首沽,为数不多的酒店,很快被挤满,连大通铺都没得富余。

很多人则是将目光放在了民居上,当地百姓对此更是兴奋的迎接着。

只不过离奇的是,这些牛鬼蛇神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大首沽里面,场面却是格外的和谐。

哪怕不小心生了点事,大家都是秉持着一个原则,能忍则忍,忍不了那就赶快离开。

整个大首沽,简首不要太和谐。

……

大首沽!

天色还在朦胧间。

一座酒楼前。

却是灯火辉煌,看样子像是彻夜通明!

曾经落败的酒楼,如今焕然一新,首接被一个有钱的主,包下来整座酒楼,甚至房间还不够用,不少随从住在了马棚,柴房中。

酒楼的主人,见到这幅光景,可谓整日满面春光,笑的合不拢嘴。

几个民夫推着三轮车,趁着朦胧月色,前来给酒楼送菜送粮。

“你们说,这些人来到这里,该不会是聚众谋反吧!”

“一个个自从来到这里,深居简出,麾下的人员,更是和善的要命。”

“昨天,有一队人,路过我家,稍事休息,喝了我家的水,因为不小心露了面,还给我留下来一大锭银子。”

“那匆忙的样子,生怕我告密一样,难道我还知道他是谁不成?”

一位推车的中年人,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小声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我丈人家就在村口岔路上,这半个月来,光卖水,都卖了不少。”

“那老东西,都开始嫌弃我穷了,想当初,他家穷的揭不开锅,才将他的女儿嫁于我的!”

“现在赚了几天银子,连姓啥都不知道了。”

“老东西,竟然在我的面前装起来了。”

另一位短衫男子,愤愤不平的说道。

突如其来大发横财的机会,让他格外的不适应。

“说来也奇怪,突然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而且都是空车,空船,这些人,若是出远门吧,连干粮都不曾多准备。”

“说他们不出远门

吧,他们住在这里还不走了。没得吃,没得喝。也不嫌弃、若说他们没有点目的,我是不信的!”

“说不定就是要造反,妈的,千万不要连累我们啊。”

“前不久有江南地区的人,路过我们这边,说是朝廷平叛,株连甚广,他们老实巴交的过日子,却是被牵连,不得己才北上。”

有人,当即嘀咕道。

“依我看,这地不能待了,再待下去的话,等到他们这些人密谋的事情泄露的话,咱们也吃不了兜着走。”

“也不知道他们要在这里停留多久,听他们闲聊,北平府如今恢复了之前的国策!”

“我打算等到他们走了之后,立刻便带着家小,就去北平讨生活,随便找个苦力差事,也比在这里种地赚钱。”

“你们去不去?”

先前说话的中年人,小声的说道。

几个送菜的民夫,平常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关系倒也不错,有什么说什么,也不藏着掖着。

还未等众人回话。

突然,酒楼内响起一片嘈杂声。

“噔噔噔!”

酒楼内的客人,纷纷下楼,拥挤着出了酒楼。

酒楼后院的车子拉动的声音,马匹鸣叫的声音,亦有人高声喊着快点,有人数人头防止掉队的……

各种声音突然汇聚在一处,平静的酒楼,一下子乱了起来,却是乱中有序,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