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请贤相重掌相位
乾清宫。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启禀父皇,儿臣前往定国公府,询问叔父之策。”
“叔父言黔驴技穷!”
朱标,禀报道。
“哼,好一个黔驴技穷!”
朱元璋一张脸顿时黑了下来。
“想必朱十一心中有怒气,不愿说罢了。”
“也罢,那本宫亲自去一趟。”
马皇后,沉声道。
“哼,太子的面子他都不给。”
“你若再去,岂不是让他越发张狂?”
朱元璋,眼神凌厉,怒道。
在他看来,朱十一这哪里是黔驴技穷,这分明就是看人下菜碟。
“张狂就张狂一些吧,要面子给他便是。”
“谁叫人家有才能呢!”
马皇后,安抚道。
“就是你们将他扶的太高了,让他认不清自己!”
朱元璋忍不住吐槽道。
“那你倒是遏制贪官啊!”
马皇后,也来了脾气。
这都到了什么地步了,朱元璋还是这幅样子。
皇帝不能当面低头,那自己这个皇后去,还不行吗?
“咱……行了行了,你去吧!”
朱元璋本想再说点什么,一想到朝中的烂摊子,硬生生的将话憋了回去。
……
定国公府。
书房中!
“启禀相国,锦衣卫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治下的校尉们,己经将胡惟庸、杨宪派系之人,全部摸清楚了。”
“这是校尉拟的花名册!”
定国公府管家,说着话,将一个小册子,恭恭敬敬的递到了朱十一的案前。
(ps:在锦衣卫当差的人被称为“校尉”?。校尉是锦衣卫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皇帝的日常安全、宫廷内部的治安、情报搜集、追捕罪犯等工作?!)
“嗯,让他们将收集的花名册,以及这些人的罪证,都交上去吧!”
朱十一,打开花名册瞅了一眼,名单上面都是昔日上书弹劾他的人。
自从他被罢黜后,他便命人开始收集胡惟庸和杨宪的党羽,并且收集胡惟庸和杨宪的作奸犯科的证据。
“只怕这些罪证,并不足以将他们一网打尽,虽然不少官员这两年来均有贪污之劣迹,可胡惟庸毕竟是陛下的宠臣,其当初弹劾您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下担心陛下会网开一面。”
管家有些担忧的说道。
如今郭恒案还在处理中,官员大部分空缺,若是再处理胡惟庸案,怕是朝堂站班的都没多少了。
“不碍事!”
“只要证据确凿,就不成问题。”
“另外,通知吏部的官员,拟定名单,将我们的人都安排进去!”
朱十一,平静的说道。
别的或许要担心一下,但老朱的执政态度,没得说。
只要有证据,老朱绝对不会手软的。
“是!”
管家当即退下!
……
不多时的功夫!
“皇后娘娘驾到!”
一声嘹亮的声音,荡漾在定国公府。
朱十一等人急忙前去迎接。
“草民叩见皇后娘娘!”
朱十一,李善长,刘伯温,李筱筱,刘青儿及一众家丁,纷纷行礼道。
“孙儿叩见皇奶奶!”
朱雄英,朱济熺,朱允炆,亦是行礼道。
“免礼平身!”
马皇后,微微抬手。
“皇后里面请。”
朱十一,起身引路。
……
很快,一行人,来到大堂。
马皇后居正面而坐,朱十一居左首首位而坐。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则是站立在两边。
“都下去忙吧!”
马皇后,挥挥手。
“是皇后娘娘,草民告退!”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躬身退下。
……
“几个孩子在府里学习,可乖巧?”
马皇后,问道。
“回皇后的话,殿下们都挺乖巧,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让我教导属实有些埋没了殿下们才智!”
朱十一,颔首道。
“叨扰府上了,孩子么多闹腾,还望你莫嫌弃。”
马皇后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论儒学,朱十一或许不怎么样,但论起眼见和见识来,其他人拍马难及!
在这里,有刘伯温和李善长,还需要担心儒学的教导吗?
世上没有比这更好的教育的环境了。
“皇后说的哪里话!”
“我对殿下们喜欢的紧,何谈叨扰一说!”
朱十一,颔首道。
“重八他有些固执,这几年,委屈你了。”
“我代重八,向你赔罪了!”
马皇后,说着话,起身对着朱十一行了一礼。
“皇后这不是折煞十一吗?”
“岂敢,岂敢!”
朱十一,急忙将马皇后扶住。
“不奢望你能够原谅重八,只求你,念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再出些治国之策!”
马皇后,却是坚持行礼道。
“皇后快快起来,何须如此!”
“国策,其实我己经和太子言明了。”
“以贪治贪!辅以我之前定下来的国策,必定可以让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朱十一,回道。
“就别无他法了吗?”
马皇后,反问道。
来之前,太子倒是悄悄的将这政策告诉了她。
只是办起来难度太大了,朱元璋的那个死脑壳,实在难以改变。
这办法,对于朱元璋来说,那就是真的黔驴技穷了。
“我才疏学浅,只能想到这种办法了!”
朱十一,颔首道。
马皇后略作思量。
心中很清楚,现在不能顾着朝廷,朱元璋的颜面了。
之前每每她都会顾及着朝廷和皇帝的威严,颜面,可这样下去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大明江山绝对不能毁于一旦。
当断不断,天下大乱!
“好,我会和重八说明,以此执政!”
马皇后,目光坚定,声音中蕴藏着不容置疑之意。
接着话锋一转。
“只是你昔日之策,皆是你一手制定。”
“哪怕是标儿也无法完美的理解你的执政理念。”
“想要恢复昔日国策,还需要你重回相位……”
马皇后,声音中充满了恳请之意。
她很清楚,同一项政策,不同的人去执行,定会出现差错。
尤其是朱十一对待贪官的态度,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媲美。
以贪治贪,说起来很容易,可到底如何实施,这就需要朱十一亲自来决断了。
这可不是当初的高筑墙缓称王的决策,如何将贪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一点,她不会,朱元璋更不懂。
唯有朱十一亲自执政才可!
“皇后不用多说!”
“我心己倦!”
朱十一,微微一笑,不等马皇后说完,首接回绝道。
再给老朱干事,不可能了!